阅读目录
文心雕龙神思的读后感作文1200字篇一
一、关于《文心雕龙·征圣》中圣人之道是检验文章优劣的唯一标准的论述
《文心雕龙·原道篇》已给这本探讨文学理论的着作指定了基本的方向。一个大大的光环套在它的头上——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虽然不是提倡先道德而后文章,但是本质的思想还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来。一个人在写作之前就要像《论语》中说的那样“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圣人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将世界中的道如实地反映出来,“圣人之情,见乎文辞”是为圣人文章。只有圣人说的话,写的文章才是好的,因为只有圣人才有能力感悟天地间最本质的道,只有是在对道进行阐述与遵从了道的基本规律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换句话说,道是文章的充分条件,文章是检验道的必要条件,道与文章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很牢固,但是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和事例来对这一推论进行论证和阐释。
《征圣》、《宗经》是对《原道》的承袭和发展。“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在文中刘勰再一次从不同的方面向我们阐述文学对道的承载作用,以及对学习符合圣人道德的文辞对现实的知道意义“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他们都是按照先王圣人的礼法来办事情,所以取得了成功。在《原道》中只是说了有了道的文章就自然有了文采,在这里则具体讲述了文采对生活的反作用。后来韩愈提出“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就是这个意思的发展和演变,文辞是以道为依仗的,但是掌握道我们要先从掌握圣人的文辞开始。道与文辞辨证关系的阐述也为后文创作论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征圣》一篇中第一次正面提到技巧,“‘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诗缘情,在写作当中真情实感对写作的帮助是起着很大作用的,巧妙的文辞来修饰这样的感情,一篇好文章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情感这是一个人内在修养方面的反映,刘勰在此很明显地强调作家才是文学创作的主体这一命题。一篇文章思想内容充实而又有文采,情感真挚而又文辞巧妙,这是写作的基本态度和方向。
圣人的文章是符合道的,符合道的文章是好文章,我们写出文章来,要知道写的好与不好,就需要一个参照物,那自然要以要把圣人们的文章拿来比较一下。符合圣人的意思就是符合了道,文章自然就是好文章。圣人伟大在他把世界中的道明明白白地告诉了你,你只要照着葫芦画瓢就可以了,就像我们小时候写大字要描红,你只要依着那个样子把红的笔画填满就是一个漂亮的毛笔字,虽然没有原来的字的神韵,但总是可以入目的。写文章也是,照着圣人告诉你的道去描写生活中的事情,文章本身的立意就很高妙了,好像高中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考试作文主题要健康,就是要我们原道啊,虽然那个道不是圣人说的道的全部。
文章的创作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定式和定法,刘勰举了《春秋》、《丧服》、《邠诗》、《儒行》、《周易》为例来阐述“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同样他又一次强调,圣人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因为这种种不同的风格正是因为圣人能体悟到了“道”才可以自如地运用,对文章的繁、略、隐、显,能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而作适当处理。所以此时便涉及到了《征圣》的基本思想“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圣文之雅丽,衔华而佩实”这是圣人的文章。我们要想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就必须学习圣人的道。是否是以圣人的道来作为自己文章中心思想,是检验一篇文章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原道》中说天地万物之所以美,那是因为它们符合天地间的道,要是你的文章不符合道的本意的话,不说你的文章是不是阐发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单就文采这一道槛你就跨不过去。“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怎么才能写出还文章,这里已经开始向《宗经》过度了。文章原道,原道征圣,征圣宗经,都是环环相扣的。佛祖当年菩提树下得证大道,立下四万八千法门,为众生开方便之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圣人也有大道,圣人的道就在经书里面。“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经书就是一道方便之门,我们推开它,就算是登堂入室了,是不是再往里走,全在自己。
二、关于《文心雕龙·神思》中的外物、思维、文辞关系的论述
《文心雕龙》可以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的总论和文体论论述的是文学的基本原则,论证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本质,以及各种文体的渊源和流变。下编主要论述的是创作论和批评论。对于想寻求写作技巧上的突破的人来说,行而上的道并不是我们关心的,因此更多的将目光放在创作论上,因为直到这里刘勰才算真正地手把手教你怎么写文章,怎么将文章写漂亮,写流畅。因此在刚刚进入写作门槛的我们看来,创作论才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我们在这里可以很清楚地体会到刘勰对文学创作的规律与写作技巧的研究是具有高度总结性与突破性的。
《神思》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六篇,创作论的第一篇,主要探讨艺术构思问题。因此可以称为刘勰创作论的总纲。刘勰在这一篇中阐述了文学创作与想像之间的联系,并从外物、思想感情与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概括地提出了他的基本主张和要求。认为想像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对于艺术想像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给以了高度的评价。然后便具体来说刘勰提出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便是继承了陆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文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想像思维与万物自然之间的关系加以深入的挖掘与探讨,阐述了艺术构思的特点和作用。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则将重点放在了写作之中应该如何想象,想象思维应该如何培养上。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阐述了艺术思维是不受身体的约束和限制的。这是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必将高于生活的原因。“志气统其关键……辞令管其枢机。”志气与辞令在刘勰看来是决定着想象的关键因素。思想感情是想象的动力,而想象则沿着思想感情的方向进行,在写作之前,我们要气定神闲,思想要坚实深刻,感情要真实充沛,这样才能使想象活跃起来,不然就会出现“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的毛病。另一方面辞令,也就是语言,强调这才是思维的工具,意象是通过语言具体化的,才能准确地传达美。所以每一个立志于写作的人都要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这是表情达意的基础。
在文学创作的时候如何才能够运用想象,刘勰认为在写作的时候“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但是这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去想,更不能胡乱凭空地想象。刘勰认为想像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想像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则是全篇的纲领,如果想像脱离了现实便失去了依持。文学创作有赖于平时的积累,成竹在胸“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所以才能“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这都是作家在日常生活中对大自然和万事万物经过了细致地观察之后才逐渐做到的。从容不迫地直抒胸臆,笔下文思泉涌,一挥而就,都是刻苦锻炼出来的结果。
人的文学禀赋和文学风格是天生的,但这并不影响不同的人在文学上取得同样辉煌的成就。刘勰举了司马相如、扬雄、桓谭、王充、张衡、左思等人为例来说明不同禀赋和风格的人都可以在文学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是这取决于个人的学识。如果“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那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如果没有深厚广博的学识作为艺术思想的基础的话,那不管你是思维迟钝还是思维活跃,在文学创作上都是走不长远的。而且还会出现“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的现象。这又要求作者能够在纷乱的思绪当中把握住最灵性的闪光点。做到“博而能一”,这样的才学和心态才算可以开始写作了。
总的来说《神思》是一篇艺术想像论。强调心也就是思维与想像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是艺术思维是对生活和世界的反映,只有有了广博的学时才能更好地刺激想像,但是要有明确的重点才能将驳杂的思绪引入到你的主题上去,对于想像的描述自然离不开美妙的语言,辞令是行文写作的基础。至于更进一步的写作技巧则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说的清楚的东西了。
文心雕龙神思的读后感作文1200字篇二
在炎炎夏日里,与书交往,畅游书海,有左右逢源之乐,无横逆加身之忧,何尝不是一件乐事。捧起《每周一读》,细细品味《文心雕龙#8226神思》篇,真是受益匪浅。
《神思》篇,是讲文意怎么样酝酿成熟,到用语言文辞来表达,接触到文思的快慢,直到写成后的修改,可说是创作总论。
“神思”的内涵是很丰富的,说“神思”就是艺术想象并无大错,因为这种想象毕竟是艺术思维、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但“神思”显然有着更广的包孕,刘勰把这种悠远的文思,这种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的文思称之为“思理之致”,他是透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活动去探讨艺术构思的规律,而且把艺术构思、艺术思维和艺术表达的关系问题提了出来。《神思》赞云:“神用象通,情变所厚。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刻……胜。”这段话内容丰富,涉及到包含艺术构思(想象、感应、灵感)和艺术表现在内的创作全过程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构成整体创作活动各种要素的基本概念,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和认定。
刘勰对于艺术构思提出了“神与物游”。黄侃《札记》说:“此言内心与外境相接也。内心与外境,非能一往相符会,当其窒塞,则耳目之近,神有不周;及其怡怿,则八极之外,理无不浃。然则以心求境,境足以役心;取境赴心,心难于照镜。必令心境相得,见相交融,斯则成连所以移情,庖丁所以满志也。”这里指出内心与外境的三种关系:一、以心求境,心和境和文思三者,在文思不来时,用心从外境中去找,可能找不到;二、取境赴心,让外境来触发心情,引起文思,然而可能引不起激-情来。三、心境相得,见相交融,见是内心有所见,相是外境的形象,内心所见和外境形象结合在一起,这才构成文思。有所见而不与外境结合,有外境而没有所见,都不易构成文思。正如《物色》篇中所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沿耳目,引起情以物迁,再由辞以情发。就是用内心的灵智之光来烛照世界,并能融入其中,达到物我两化的境界,这就构成神与物游,用文艺理论上的词说就意味着一种神秘的、极乐的“高峰体验”。换言之,内心和外境相接触,引起内心的理融情畅,再用巧言切状的文辞来表达。
对于刘勰这一思想,不禁让人想到,同样一个西湖,古代的大诗人面对湖光山色,怀着畅快的心情游玩,不禁抒怀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作者游湖时的愉快心情与美妙的西子湖山水美景相投合,赏玩的愉悦随着阳光照射下的水波而荡漾,山水风光,因游人的寄情而更显舞媚动人。那时西湖在作者眼中简直不逊于美人西施。相反,当你孤独地一个人走在西湖边,心里还因某件事而闷闷不乐:时至佳节,却漂流异乡,单身在西湖边,而且又遇暴风骤雨,狂风大作。这时你眼中的西湖就不会是美人一般的娇羞淑女了,你会看到西湖的另一面,虽然没有大江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却也有她的小浪击堤,让人敬而远之。这时的西湖,在你看来,似乎也有一种因孤寂而引起的愤怒,抛开她羞涩的外衣,放纵自己内心深处的野性,这时,你将感到西湖与你一样,有许多愤怒要发泄,可能,这就是刘勰所要说的:“神与物游”,“情以物迁”吧。
刘勰提出要构成文思,贵在虚静。《神思》中:“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万藏,澡雪精神。”《札记》说:“为文之术,首在治心,迟速纵殊,而心未尝不静;大小或异,而气未尝不虚。”《札记》讲虚静,就心气说,要心静气虚,这个心气指精神作用,也是虚则能纳、静则能照的意思。但这里的虚静,不是指空无一物,寂然不动,是指不主观,不躁动说。有了主观成见,就不能虚心地观察外物;心情躁动,就不能细致地观察外物,就不能神与物游。其实,世界上并不缺少美丽的风景,而是缺少发现美景的眼睛,缺少发现美景的心灵。现在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物欲横流的现代,人们的心情不免浮躁,人们争分夺秒,为创造财富而拼搏,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观察周围的美景,去欣赏世界的变化,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怎么可能对自然风景有所感悟并抒写心中之情呢?可能现代人越来越缺少刘勰所说的“虚静”了。
文心雕龙神思的读后感作文1000字篇三
我把窗关得留下一条缝隙——吃得稍肥的飞蛾无法进入的缝隙;然后,满意地回到书桌旁,继续沉浸在《沉思录》中感悟人生。
“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无谓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己能够承受苦难,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
联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贫,或长或幼,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即傅雷所说的那颗坚强的心。他们用自己无比坚强的意志力,将这种与苦难对抗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是英雄,伟大的英雄!
美国女作家之一海伦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在读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我至今都难以忘却;每每想起,心中的分量就又沉重些许。
曾在读书笔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对于泰戈尔的‘距离论’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我极其赞赏;但海伦那一份不很优美,也不很具有哲理的真切,竟让我前所未有地怔住了。”
对于海伦的平身,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她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其自强不息,克服重重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家和教育家。
在此,先撇开一些表面的东西,注意整个过程。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克服困难的过人毅力,没有坚强的赤子之心,怎么可能接受神明的安排,又怎么可能从如此的遭遇中站起来呢
这是一种属于人类的潜志。它在我们内心深处存活着,时刻等待着爆发。神明对于人类的安排是各不相同的,但请不要抱怨或是庆幸,因为你现在的状态都只是暂时的,每个人都拥有那种潜志,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只要你去争取,只要你好好把握。
在中国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就有着一位伟大的作者。
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也没有放弃写书。在他写完《史记》的同时,实际也为自己写出了精彩的人格。
在我看来,这本《史记》的历史意义,已不仅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从窄而言,是司马迁的精神,从广而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条巨龙,在磨难中存活,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蒸蒸日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它的脊梁上,屹立着多少不灭的灵魂,它们将英雄的坚强诠释,它们将英雄的精神发扬。
在神明的安排下行走,一路上,不停。
不屈于苦难的压迫,不屈于遭遇的不公,挺起胸膛走下去。
感悟之余,回过神,微微光晕打在《沉思录》的其中一页上,有一只飞蛾,正在用自己臃肿的身体拼命往窗里挤动……
文心雕龙神思的读后感作文1200字篇四
有些人礼佛是经历了生死离别,看淡了这一骑红尘;有人出家是想要逃避世俗,远离痛苦。也许,一心向佛,可以成为一生的归宿,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转念一想,人总是有限制的,但有梦总是最美的。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呀。何来梦境,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呀,白日怎样有所思,便是要有思考的勇气,又活下去的勇气!
《思想的天鹅》在扉页上布满了《上邪》的白话文翻译,林清玄先生独爱这首古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如,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确,看看今天的人吧!谁有如司马相如及卓文君那样的勇气?一句话不说就能相守一生?第一次相见就为爱出走?对房子、车子、财富不屑一顾,只纯粹地去爱,去追寻。就拿林清玄先生本人来说,便是遥不可及的决绝。五色、五音、还有五欲,已经使现在的我们的心发狂,我们已然无法透过文学来验证我们的想象力。文学没落并不是我们发狂的原因,但文学没落确实使我们心灵为之枯寂!然而,林清玄先生曾立誓:文学创作就是我的“君”,除非世界绝灭,我和创作,不会离别。这是何等的勇气和决心!
有些人逃避是因为心心念念的物什如何也追寻不到。但我知道不能拥有比可以拥有或已经拥有使我们更加快乐,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有许多事物,“没有”其实比“持有”更令人快乐,因为许多的有,是烦恼的根本,而且不断地追求有,会使我们永远徘徊在迷惑与堕落的道路。要知道,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虽是至美,却不想拥有,只想心领神会。今生今世,情如白云过隙,物则是梦幻泡影。林清玄先生庆幸自己不是太富有,还能知道在人世中觉悟,不致被福报与放纵所蒙蔽;庆幸自己也不是太忙碌或太贫苦,还能在午后散步,兴趣盎然地看着世界。从污秽的心中呈现出污秽的世界,从清净的心中呈现出清净的世界,人的境况或有不同,若能保有清净的观照,不论贫富,都不能转动他。
有些人逃避是气馁自己总是失败,从未成功。人生大势成久必败,败久必成,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举世都在追求成功的时候,我们虽不必追求失败,对成功却要有最好的心理准备,就好像在为天的时节准备冬衣一样。
有些人逃避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如友人的如意,苦闷太多。其实,所有的比较都是一种执着。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人的心灵是最脆弱的,可惜这种脆弱最不容易被看见。所以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许多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会充满快乐。人生的忧欢都只是过客罢了。
要相信啊,生命的勇气有时是由一些极淡远的幸福所带来的,学会珍惜当下,不为俗事缠身。尝试着与我一样,用慈悲的情怀环抱世界,不一定要“出世”,一同寻求生命的终极,把全身心倾注于迎面而来的每一刻,终有一天会发现,不只春风会吹抚树叶,一片树叶也会摇动春风,带来全部的春天,春风与树叶,是同时存在的。
文心雕龙神思的读后感作文800字篇五
《千字文》这篇文章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着按照它的行为准则去做。四字涵盖了一句哲理,寓意深奥,但理解起来并不令人发忧,毕竟它是取源于生活。小文章大寓意,取其精华,传之美德。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情与景,景与情相互交融,彰显出生活的乐趣!
“游鲲独运,凌摩绛霄”,鲲鹏独自高飞,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学做鲲鹏飞千里,我们已经长大啦,并不需要事事依偎父母,独立意识带给我们勇气,心中已有一个高志向,为它去奋斗,坚定的信念带给我们动力,振开双翅,昂起头,面对湛蓝的天空,怎么不心生欲望呢!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可惜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光辉永远朗照青春期是我们的黄金时期,在青春期中,我们可以更快地进步,得到更多地锻炼,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人格价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怎能轻易的放弃,不为此一搏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和时间赛跑才能抓住青春期的手,时间总是不善待每一个人,悄然流逝无声无息,你不吝啬时间,它就会对你吝啬经得起时间考验,坚持到最后,必能成就一番事业。要做时间的主任,做一个青春无悔的人。不要为那过去的失败而懊悔,不要为那错误而谴责自己,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忧郁,正如大张伟《奋斗》中唱到的“过去将不会再有”,拍拍身上的尘埃,去继续追赶时间吧!不要向它臣服,争分夺秒,用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普照大地我们的生命力以运动做载体,越活跃越强劲有力。未来距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大可不必去做幻想的们,倒不如我们去创造今日的辉煌太阳光辉永远朗照,正如我们的潜力厚积薄发,只是我们过于疏懒了我们应懂得“年矢每催”,去学习“曦晖朗曜”的内涵。
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却显露出这么多的杂合理,更何况是千字文呢!无论它的内容是多么丰富,但是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我们,去付出汗水,去改变自我,最终以收获的甜蜜告别苦泪!相信它—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以上就是壹壹范文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心雕龙神思的读后感作文1200字高考精选5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翻阅本栏目。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3153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