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满分及解析(浙江卷):文之常识作文700字篇一
陆谷孙曾说:“消磨绚烂归平淡,独步秋风无古今。”在卢新华看来,三本大书也可以称作“书本知识”“自然与社会”“自己的心灵”。“书本知识是人的心灵对自然和社会观照的结晶,是他们的孩子。书本可以启发我们,但三本书读到最后还是一本书,那就是心灵的书。”人生如书,阅读与历练之后,方可写就心灵传奇之书。
读一读有字之书,从阅读中升华灵魂。钢铁大王在自传中说:“是阅读培养了我的品位,即使使用人类所有的钱财与我交换,我也不愿意。”他日后致力于捐助事业,主要方面还是阅读。由此可见,只有阅读,才能给精神打底子,否则附丽其上的人生也就扭曲、摇摆、空洞。
读一读无字之书,用历练弥补生命的空白。“一梦耳,唯恐其非梦。”张岱经历生活洗礼,透彻了生命这本无字之书。你看那《石匮书》的恢宏大气,《夜航船》的包罗万象,《西湖梦寻》的风华初成,无不是张岱在深山中对着孤灯破几,秃豪写就。亡国破家,繁华落尽,生活困窘……虽无字,但痛的深沉,痛得真切。傲世刺世的锋芒,玩物玩世的戏谑。
读一读心灵之书,是无字有字之书的升华。正如东山魁夷所言:“风景是人心中所愿。”像年诺贝尔文学奖奖给了鲍勃·迪伦,奖给了这个略显苍白、不敢不愿不懂灵魂为何物的民谣歌手。鲍伦·迪伦用不和时代同步的方式,不断和各时代发生着关系,他从不献媚,甚至违反市场规则,但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保持自我,令自己的诗歌充满灵魂的魔性。
有字的知识,无字的经历,方得心灵超脱。路遥以平凡之心,给出人间真情。林徽因以灵动之心,谱下百世倾城。张爱玲以孤傲之心,著有一生传奇……《诗经》云:“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老实坚持,大智于心。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钱钟书在《写在人生边上》如是说。读过有字无字之书,方写就心灵永恒之书。
2015年高考满分及解析(浙江卷):文之常识作文900字篇二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以上就是壹壹范文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5年高考满分及解析(浙江卷):文之常识作文700字高考,更多相关内容,请翻阅本栏目。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3050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