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阅读教学经验交流,欢迎查看。
阅读教学经验交流一古人称学习为“学问”,要学必要“问”,不无道理。“问”是开山斧,“问”是深耕的犁。
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却忽视了让学生质疑问难这一教学环节,往往是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训练重点,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并围绕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提出一系列有助于理解语言文字和重点、难点的“问题”。课堂教学时,仅让学生根据已经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去寻找,这样教学的结果必然是学生被老师的满堂讲,满堂问牵着鼻子转,成了被动的接受者。
从“注重个性、发展潜能的时代要求来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正逐渐被广大教育者所接受,提倡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阅读的方法,正式上述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具体体现。
一、抓住兴趣点质疑,激发求知欲望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知识点。由此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智力因素对阅读教学道德促进作用。
如著名特级教师张平南在上《跳水》一课时明确提出:读书要自己阅读,自己发现问题,不要等着老师提问,你们回答。结果,学生在接触课题后,就提出了:谁跳水?为什么跳水?在什么情况下跳水?跳水怎样?《跳水》这篇课文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等问题。接着,张老师便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上了一堂十分生动活泼的课。
张老师曾说过,产生兴趣是创造的起步,不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取决于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师要善于按照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二、抓住疑难点质疑,树探究风
英国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罗索有一本书,名叫《怀疑论集》,主旨是先要敢于怀疑,然后才能获取真知。他举了个例子:英国课本说德国人的功劳。罗索主张让学生对照着念。有人担心学生将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他说,能够使学生不倍,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和探索,这样教育就成功了。
《避雨》一课的教学中,黄晖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他(主人公)望到天空中有几块黄色的云,就能判断出将下阵雨。那么他事先怎么不带好雨具而被雨淋湿了全身呢?”学生们先是一愣,然后就 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分析,大家认为这是个问题,这个情节站不住脚。进而便有学生提出:“去年今日的天气谁又能记准呢?记不住就从头,无从质对,那么她回答地多流利,记得多准确,也确保不是信口胡这诌,人们怎能相信她呢?”通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避雨》一文的作者这种塑造人物的方式是可取的,也是不足仿效的。
孔子论述教法时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愤悱,就是学生个人独立思维之后的心态,教师的提问,只有经历了学生的“愤”“悱”阶段后,才是最佳时机。
三、抓住发散点质疑,倡创造力在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抓住发散点质疑,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这时引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穷人》一文学完后,有一位学生提出,课文为什么不以“桑娜和她的丈夫”为题,而要以“穷人”为题呢?这是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经过潜心阅读和思考是提不出来的。要解开这个疑问仍需要深入的探究。于是,我抓住这个思维的火花,让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因为桑娜和她的丈夫都是穷人,所以以“穷人”为题;有的说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生活上是贫穷的,但是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作者以“穷人”为题,实际是歌颂精神富有者;还有的说,作者歌颂的不只是桑娜和她的丈夫,更主要是为了歌颂像她丈夫那样贫苦的劳动人民,课文表现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美德,所以以“穷人”为题。
对这个疑问的解疑过程是:从质疑到反问、探讨,再从阅读到思考、议论,最后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四、抓住聚合点质疑,保整体性
聚合点是集中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词句、段落。围绕聚合点质疑,可以抓住一点,保证阅读教学的整体性。
如《白杨》一课的教学,当学到“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教师点拨:“请同学们根据句子试着提出几个‘为什么’一类问题。”学生循着老师的引导,分别提出:“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到新疆工作?”“爸爸为什么要介绍白杨树?”
这样的质疑,既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完整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培养学生自渎能力,重要的一环就是培养自己提问的能力,牛顿如果提不出苹果为什么下落的问题,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如果不提出水壶盖为什么跳动的问题,就不会发明蒸汽机。可见,具有发现问题的才智,提出问题是一切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阅读教学所要追求和达到的理想境界。
阅读教学经验交流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形式,但学生还不能有自己的能力去真正了解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这一直是教学中的大问题。新课程的诸多概念,教师可以记住并脱口而出,但如何真正落实到位?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教师不知道从哪里出发点,听了高永娟老师的理论分析及她针对同学们上的六节阅读课的讲评,我的心中明朗了许多。反思自己以往阅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渐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么,在课堂中我该如何改进呢?下面谈一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目前语文课的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与理解”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教学模式。前者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按照“一般问题解决解题―释词―分段―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实践”。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智力,一般按照“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程序教学―教师总结。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动活动,掌握语言知识和学习使用这个工具的能力,并注重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应用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阅读教学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合作学习。例如,笔者教《向往绿色》,尝试讨论学习,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小组解决的问题,(1)作者的初衷是什么?(2)文本是向往绿色从哪几个方面?(3)如何写?(4)写一个好的地方,体验写作的好处?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文本的内容也被解决,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我们打开思维,阅读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因此,我特别注重阅读与学生,我想推荐给学生的书,我必须读。我经常和同学们各持聚精会神地读一本书,在这种氛围中,阅读教师的爱言传身教,爱读书的学生是理所当然的。
提倡讨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何而来?我认为:如果阅读像空气一样存在于同学的周围,如果学生对阅读像氧气一样重要,如果学生对阅读像每天洗脸,阅读的兴趣,已经不需要讨论。三字经云:昔孟母,择邻处。选择一个好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邻里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二千年前的智慧,妈妈已经知道。因此,为学生创造一个阅读环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一点,我们学校做的非常好。很久以前,我们的学校和家长,社会共同致力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举行了一系列的展览活动,与学校和新华书店合作,请著名作家进校园等,都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无论我们走在校园的任何角落看到积极推动儿童阅读的旗帜标志,如:读书的孩子是美丽的,让我们一起读等等。在课堂上:图书角满是书本,学生书包也有各种报纸和杂志,在窗口黑板报墙板透过阅读文化。在提倡看课外书,早上晨读,中午活动提倡看课外书,每周还有一节阅读课。身处如此浓郁的环境中,孩子想不阅读都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不想读书都难!如果每次孩子说话都涉及到一些与阅读有关的话题,自然的孩子会专心读书。记得我们学校的刘老师介绍经验,曾提到,他和孩子们聊天的内容通常是在一本书上的观点和感情的等等,这样,无论是读书的孩子或不读书的孩子,在老师的影响下,将重点放在阅读本书。我的做法是积极引导语言。“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一定看了××的书好!”“我昨天放学回家时,我看见一个女孩读一本书,在操场上,别的孩子玩一边等校车,只有她,读一本书,真佩服她!”“我们班××的文章很好,感觉风格有点像奶奶冰心,怪不得老看她捧着《象母》在读,真的是读进书里去了”“今天中午,杨明州读书最认真,下课了都不知道”“孩子,今天一个班的语文老师表扬你们了!说我们班阅读时,一个小小的声音都没有,很好!老师听了之后,心里也特别高兴”“孩子,你真幸福,有这么多的书要读!珍惜!”等等,也不是故意想说这些话,只是当我们真正将阅读融入我们的生活时,自然而然阅读就走进了我们的交谈中。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就像我们每天刷牙洗脸吃饭那样自然,这将是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的时期,这让我想起了妇孺皆可读诗的唐朝,想起了百花齐放的先秦,也只有到那时,中国才可以真正称得上一个大国。做任何事,有兴趣有能力,就能做好一切。学生有阅读兴趣,就会主动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当阅读兴趣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动机。就会有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也一定会提高语文能力。每周一节阅读课,我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我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和课外学习的方法得到了知识,真理,生命,阅读方法。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师:“这一周你读了什么文章什么故事,你获得了什么知识,得到了怎样的感悟?”生:“读了《爱的表达方式》,我感受到亲人间最真挚的爱:为亲人付出甚至牺牲自己……”生:“读了《先根深后叶茂》,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生活中,孩子只有经历一些挫折和打击,才能茁壮成长……”事实上,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的内容很广泛,有的是了解军事知识,已经做了书面记录;有人说是对NBA的内容的认识;有人说是了解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我鼓励他们说,并给予表扬,当学生觉得在同学面前知道更多,学习更多,感受更多的时候,成就感和满足感洒在脸上。学生会更喜欢阅读,阅读更多。知识丰富,语言能力,写作水平将不断提高。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出世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的做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帮助我们构建人生成功的要素。 注意人文内涵,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语文是人文学科,人文价值是使学生树立理想,在正确的信念,改善精神状态,文化品位,审美方面的感染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如在教学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含义,我让学生谈论后感觉学习这首诗?告诉你的母亲?你将来想报答妈妈?学生们畅所欲言,不得不说他们的母亲是如何不关心自己的未来,如何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非常高兴,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并提出对学生的期望,希望学生们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孝敬父母。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知道你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花生”这课是人文内涵丰富的文本,学生讨论教学的生命真相。在学习中领会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像花生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成为一种个体学习行为的自动化需求。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受益一生。课上做的充满情感,集中;抓住重点,找出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什么样的阅读课是一个成功的阅读课,长期以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夯实语言基础;二是课堂的效率,即全过程;三是课堂的生成,即丰实的课;四是正常上课,即普通课程;五是完善的课堂,这是真正的课。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一个好的语言类或一个良好的阅读,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在教学的内容充分研究教师的教学智能设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巧妙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即教学方案不能千篇一律,教师必须忽视课本大纲的“铁律”,但必须对学生实施智能教学。(2)课堂气氛活跃,生动的课堂气氛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他们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发展学习能力。(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部手段无法替代的,所以在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适当的方法,使用具体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鲜美丽的事物,引导和鼓励,通过组织,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4)静态和动态。一些公开课,比赛课,课堂上活动连接一活动,一个高潮接一个,花团锦簇,十分热闹,学生总是兴奋的参与活动。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吗?我认为,不。好的课堂应该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动静相宜。课堂是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但也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感觉在语言,阅读和思维的发展静静地思考,这是一堂好课的必要前提。
总而言之,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敢想,敢做,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我们的阅读教学充满灵性,变得生动,成为一个好课也是名副其实的。学无止境,学生要善于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经验,也要善于借鉴比自己的好的学习经验。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乘风破浪,早日取得胜利。
阅读教学经验交流三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也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集广益的好处。况且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就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单靠在校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了当前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鼓励、引导家长给学生买书,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
虽然有个别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做父母的望子成龙心切,都希望孩子能成材。所有的家长都愿意给孩子买书,但是有的家长不知给孩子买什么书,多是从书摊上买一些便宜的彩色故事书。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比如平时家长来接孩子时,在校门口等)、召开家长会、平时的语文课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读物。在推荐的时候,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教学要求等方面,尽量让家长给学生买一些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书籍。例如,在低年级时,孩子刚学习了拼音,认识的汉字也不多。为了巩固孩子的拼音水平,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当时要求家长多给学生买一些注音的、配图的小故事、儿歌等书籍。当孩子学习了《丑小鸭》以后,鼓励孩子读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在孩子学习古诗以后,建议孩子读读《唐诗三百首》,当孩子逐步了解一些成语以后,则鼓励孩子多看看成语故事,特别是有关历史的成语故事,我还让家长给孩子购买上下五千年来读;在学习《坐井观天》以后,鼓励孩子主动读读寓言故事,学习了《空城计》以后,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看看《三国演义》,了解四大名著。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
二、鼓励孩子把书带到学校,相互借书、交换看书。
尽管自己经常有意识地推广课外读物,也鼓励家长买书,但是,当你向孩子们推荐一本书的时候,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会买一本。一般家庭也没那个经济实力。所以我就鼓励孩子们把自己买的书带到学校,放在图书角的位置。孩子们之间互相借着看、交换着看、大家一起看……
假如一个孩子带一本书,一学期下来,他们互相交换的看,就可以看到很多书。有的学生没有带,有的学生积极性很高,一个人就带了好几本,象我们班的靳明扬同学带的书就非常好,带的书有高尔基的《童年》,罗广斌、杨益言所著的红岩中的《小萝卜头的故事》,还有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等等,这个孩子平常就乐于助人。像这样,班里的孩子经常有书看,阅读量自然增大了, 知识也逐渐提高了.
三、利用好早晨和下午上课前的几分钟,每天集体朗读流行诗歌或课文。
增大学生阅读量不仅是让大家蜻蜓点水似的认读一些相关作品。对于优秀的诗文,还要求大家背诵。不管是教科书上的还是课外的。《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光靠几节语文课是不行的。所以我就靠班里的值周班长来组织,安排。每天在这两个固定的时间段内,由值周班长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朗读或背诵。
四、每周都让学生上读书课,鼓励学生读课外书。
我们每个班都有一节阅读课,还有就是利用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为读书课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我们班里学生合订着《中国少年报》,订了10本,另外再用图书角的,再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书带到学校,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书刊杂志都可以带来。在阅读课上我们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要教给学生的阅读的方法。
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我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通常有:⑴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圈点符号法,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需要选用,注意画的醒目、突出,便于鉴别。⑵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阅读,真正做到如皮萨略夫所说的:“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
2、要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也教导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法:⑴让学生用笔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⑵让学生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过多,搀杂不。⑶鼓励学生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通过做各种形式的阅读笔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通过实践,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读书课,同时也明白、懂得了许多知识。
五、布置特别的家庭作业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政策,我现在一般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书面家庭作业。但是,我经常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布置作业的方式也比较特别。例如,在本学期第一单元学习了有关孩子们玩的各种游戏后,我安排学生搜集了有关新老游戏的大量资料,上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孩子们进行了新老游戏的成果展示;学习了《奇妙的太空生活》后,安排学生去搜集更多有关太空的知识;学习了《颐和园》后,布置了让学生了解有关北京甚至全国的名胜之处;最近在学习了《别踩了这朵花》以后,布置的作业是走进冰心,去搜集更多有关冰心的作品,讲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收集这些资料的时候当然要主动去看一些课外书。另外寒暑假的作业中,一定有一项是推荐一本课外书。
六、课堂上表扬见识广的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书本上时不时就会遇到好多课外的知识拓展,这时候知识面广的孩子往往回答是时就表现的很积极,像我们班的许骞懋同学,懂的知识就很多,在学生积极发言后,教师及时鼓励,表扬,这时就给其他学生树了一个榜样。可以说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犹如甜甜甘露滋润着学生心田。去其他学生看到教师经常表扬见识广的同学,同时自己也明白别人的知识是从课外书中得来的。那么,大家就有主动看书的愿望,激励大家主动学习、求知的兴趣。从而班上将会掀起看书的热潮,并形成良好的班风。
在这次家长会我还特意让他的家长发言,为其他家长讲述了她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相信对其他家长一定有帮助。
七、推选图书管理员,帮助学生到图书室借书。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图书室的书很丰富,所以我们班刚刚推选了一个图书管理员,她每周负责收集信息,了解哪个小朋友想借什么书,由她负责和图书管理老师接洽,帮助同学们借阅、归还。教师要经常提醒大家要爱护书籍。告诉他们损坏了要赔偿,多教教他们掌握。
杜甫说:“群书万卷常暗诵。”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不能只满足于充当记录的“书橱”,重要的在于体味运用,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熟读背诵。这样,“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以得提高。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4310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