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作文700字初中五篇

阅读目录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作文700字篇一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的是美味佳肴,更是中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下面网要分享给你的是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希望你能喜欢。

  今天,我打开电脑,看了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我看了第一集,叫做《自然的馈赠》,看完以后,令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我一开始猜想,这不会是介绍一些山珍海味的纪录片吧,结果真是如此。我对于那些美味佳肴并不感兴趣,但我却完完整整的把这集纪录片给看完了,原因在于我看到了美味佳肴背后农民们付出的艰辛,那些镜头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

  片子开头介绍的是山茸,这是一种野生菌,实在很稀少,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每天早上凌晨三点就要起床走山路,找山茸,在挖山茸的时候不能破坏山茸的根,小心翼翼地将山茸取出,之后还要将土填上,让珍贵的山茸再度生长。那个小女孩说:“必须凌晨三点就起来去找山茸,现在是雨季,山茸长比较好,特别多人去挖,晚了就都被别人抢光了。”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艰苦的农民,据说在市场上一份碳烤山茸能卖到1600元左右,想一想,当你拿起菜单,一挥手,财大气粗的喊道:“把最贵的都给我点上。”有没有想过美味背后是农民们起早贪黑的工作。当你要走时看到桌上还有剩菜时,你是否想过这都是农民们每一滴汗水换来的成果。当你在酒店里暴殄天物时,你是否理解农民找不到山茸时那份绝望的心情。你们无视的剩菜是农民们视如珍宝的食品,你们视如珍宝的金钱让农民们视如粪土。浪费是可耻的,浪费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更为可耻,更为可耻的是浪费大自然的馈赠。别人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美食或许仅仅只是欣赏,而每个农民看到自己家乡的产物被播出来,那就不仅仅是一种欣赏,更多的是自豪,这绝不亚于汪曾祺面对别人说起自己故乡的鸭蛋,因为纪录片记述的是他们的辛苦,是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的是美味佳肴,更是中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作文900字篇二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烹饪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湛,菜系流派纷呈。一直以来,中国都以“美食大国”享誉世界,不仅各种美味佳肴遍布中国各地,中国菜品更是风行海外。如果能够掌握中华传世美味的制作方法,即便是在家里,也能够尝遍南北大菜,风味小吃。而在《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中就有这些传世佳肴的做法。

  这本书由陈志田主编,精选近200道最具地方特色的菜肴与风味小吃,几乎囊阔中国各地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共分为经久不衰的老字号、名士醉心的珍馐美馔、倾世名城的倾世菜、源远流长的传世佳肴、老祖宗流传的乡土味道、朝思暮想的儿时美味六个篇章。

  这本书中的一道“松鼠鳜鱼”特别让我喜爱。你们可能会认为是用松鼠和鳜鱼炒在一起,其实并不是。这道名菜的原料是我们平时非常常见的:鲜活鳜鱼五百克、青豆十五克、松仁五克、柠檬三十克。其次是调料:生姜十克、葱七克、盐,料酒,番茄酱,白醋,淀粉,吉士粉,水淀粉各适量。第三步的食材处理:先把鳜鱼宰杀干净,切下鱼头,再剔去脊骨、腩骨,两片鱼肉相连于鱼尾处,切上麦穗花刀,(刀工要精巧)然后再把鳜鱼肉加少许盐、料酒、生姜、葱拌匀,腌制三至五分钟,最后将鳜鱼肉裹上淀粉、吉士粉。

  最后最重要的一步做法:把松仁放入热油锅炸香捞出;鳜鱼放入热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接着起油锅,倒入适量番茄酱、白醋、白糖、青豆搅匀;再倒入少许清水、青豆、水淀粉、熟油拌匀,挤入柠檬汁制成稠汁;(调味汁既要酸甜适口,又要薄而稠浓,使鱼入味)最后将稠汁淋在鳜鱼上,撒上松仁即成。

  知道了松鼠鳜鱼做法你肯定想要去尝试做一下。接下来讲的就是松鼠鳜鱼的来历:“松鼠鱼”的名字是清朝才出现的。清代《调鼎集》中有关于“松鼠鱼”的记载:“取鯚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鯚鱼,即鳜鱼,也叫鯚花鱼,南方人多称其为鳜鱼,取蟾宫折桂之意。据说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就有“松鼠鱼”了,是用鲤鱼做的,这位馋嘴皇帝曾在松鹤楼品尝过,后来逐渐发展成用鳜鱼制作的“松鼠鳜鱼”。这道菜充分提现了厨师们的想象力。

  对中国人而言,食物大约不仅仅是食物那么单纯,其中还包涵着如许文化与审美的意味。

  一道菜品出半生浮沉的记忆。只要掌握了书中介绍的烹饪基础和诀窍,以及分布详解的实例,就能轻松烹调出一道道经典佳肴,让你在家就能尝尽天下美味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作文1200字篇三

  与大家一样,我也很早就等上了舌尖二的播出,在预告时间一推再推,宣传短片欲迎还拒的等待中,我都快把舌尖一看烂了。不能说倒背如流,最起码每个章节,每个片段都存在了我婶婶的脑海里,对舌尖二的等待也就自然而然了,以为舌尖二仍将延续一的主体思路及风格,继续深入挖掘全国各地美食,将那些耳闻已久,但未收录进舌尖一的大餐、小菜呈现出来。

  就这样,盼望着,盼望着,春姑娘来了,舌尖二也来了。本来早就计划好昨天晚上第一时间收看央视一套的首播,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昨天下午来了饭局,我也只好从观看舌尖转移到了体验舌尖,与朋友选择了一家迁址新开张的老店和它新推出的大菜,明炉牛骨汤(确实不错)。经过白酒、啤酒的轮番轰炸我回到家的时候已是十一点多,舌尖二早已结束。

  不知道大家对舌尖一中的这一集,特别是这一段有没有印象,这为婆婆是香港大澳的一位虾酱作坊主,在老伴去世,人们对传统食品失去热情的情况下,仍然坚守着最后的阵地,与四百年的老店慢慢变老。我记得最后有一段台词是这样的:大澳,是香港观赏日落最理想的地方,在这里,也许指的不仅仅是风景。

  这一集,是我在看舌尖一的时候,第一次感觉这部以美食为题材的纪录片肩负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深厚文化积淀,反映我们的故土、乡亲、勤俭、坚忍等等,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社会变迁等内容的思考。

  这一特征,在舌尖二中变得更加明显,整片以国人的迁徙为主线,将劳动者对食材的求索贯穿于大江南北,东至山东沿海,西到青藏高原,北起白山黑水,南往深广潮汕,其中,更有秦岭、苗寨等元素负责点缀,使脚步这一主线更加鲜活,突出表现了在日益剧烈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背景下,人类,以及负责人类生存的食材在加速流转。而与解读起来就觉得压力巨大的物质文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等内容相比,片中徐徐展现的包括沂蒙山村落、苗寨、甘陕农家等画面,则给了我们适度的心灵舒缓,也轻易的唤醒了人们对儿时生活,特别是与农村有关生活的记忆。我生长在北方一个偏爱面食的县城,在看到老旧的锅台,热气腾腾的大锅里翻腾着劲道的面条,以及颜色鲜亮的浇头时,与哈喇子一起流出来的,还有对儿时农家生活的深深眷恋。记忆中,我的老家,一个并不起眼,在地图上根本无从查找的农村,那里的人们就和那片中蓝田县那招待麦客的老农和他老伴一样,朴实无华、勤劳善良,就像他们祖祖辈辈为之流汗奋斗,为之付出所有心血的麦子一样,口味清淡,却能带给人们巨大的能量。但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即使麦客们再努力,再辛苦,在震耳欲聋的现代化收割机器面前,也显得渺小和无能为力。

  这一集里出现的另一种职业,我的家乡也曾经有过:赶蜂人。小时候家在学校里,学校离村庄都有一段距离,而学校周围却是大片大片的土地,每年的特定时期都会有养蜂人来到这里并用帐篷驻扎下来。他们通常是夫妻两个,而至于他们为何和我爸爸妈妈很熟,我因为年纪太小,已记不起来了,只记得他们会送成瓶的蜂蜜给我们,那时候,我们那里蜂蜜还没有普及,我们都不太知道蜂蜜怎么吃。对于他们的记忆,还有紫玉米,玉米大都是黄色的,可是他们却有紫色的玉米,他们把紫玉米给我们,说可以炸爆米花,妈妈带到姥姥家,用地锅炸爆米花,炸的时候威力很大,需要用很重的东西,压着锅盖,我记得最后好像锅都被炸烂了。《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个特写是煤气灶的牌子:君爱妻。我会浮想联翩,当年在我家附近驻扎过的养蜂人夫妻,是不是也是这么相濡以沫得恩爱呢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作文1000字篇四

  守在电视机前涎着口水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看过也如同尝过一般,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呈现在眼前的就是饕餮盛宴,却只能望梅止渴。但也可以让远在天边的游子也能共享妈妈做的饭菜。看后《舌尖上的中国》,最大的感悟有以下几点:磁性的解说,诱人的美食,美食的由来,美食与家的关系。

  磁性的解说:“在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人们最怀念的还是记忆中的老味道,”随着这浑厚的男中音,让那些司空见惯的食物都鲜活起来,顿觉舌尖上的味蕾被激发开来,不自觉的口水都淌在了嘴角。每个字每句话都那么韵致得当,饱含着李老师对国家山川河流的热爱,用打动人心的低沉声音慢慢地叙说美食的来自不易和无处不在的奇妙历程。“自然食物是对人类最好的馈赠,五谷杂粮通过烹饪变得香而不油。”跟随李老师这娓娓道来,耳朵享受极了,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我成了李老师的音迷,心里平静而感动,随着他活色鲜香的叙述,也让心随之去到祖国的大江南北。

  诱人的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里每一道食物对我们在夜间(10:30)看电视的人群来说都是可口的美食,记得那晚上看到卓玛和妈妈寻找松茸,慢慢地也跟随着她们的脚步一起寻找,然后看着用酥油滋滋地煎制,真狠不得钻进电视机里面去偷吃几片,哈哈,偷吃过松茸,又跟着白马占堆一起冒险去偿偿野蜂蜜,看着那晶莹剔透地蜂蜜浇在一道道美食上,唾液就由喉咙一直漫延开来。吃罢甜点,老谭夫妻的自制豆花又快出锅了,白白嫩嫩的,配以提神的香菜,清凉的薄荷,酥脆的花生,酸辣的泡菜,这就是最有爱的家常菜,就一个字:爽!!还有一道道焖煮炖的红烧肉,听着它咕嘟咕嘟的沸腾声音,看着它冒热气儿,视觉和听觉那享受真让人受不了,舔屏吧!吃货们!!

  美食的由来:

  面条,面包这些原来在我们看来多么容易得到的食物,但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才明白是多么的不易,看到麦客要多么辛苦才能割下一亩地的麦子,这一亩地的麦子又要经过多少人的劳作才能成熟。麦子变成面粉又要多少道工序才能再变成可以食用的美食,感谢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和自然的馈赠。

  看着莉莉爸爸钓跳跳鱼,那是何等的困难。每个爸爸都是爱孩子的,为了爱吃跳跳鱼的女儿,这位慈父居然也用好几年的学习练就了一手本领,用6米的钓杆仅用1/8秒的时间捕捉跳跳鱼。这就是满满的父爱,令人感动!!

  我也算是从南闯到北,吃过老家地道的麻辣小吃,也吃过广味十足的南方菜,感叹做一枚中国的吃货是一件幸福的事。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作文1200字篇五

  “民以食为天”,饮食也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地域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各地各民族的美食文化也各不相同。美食文化是人们几千年来养成的饮食习惯,不像其它特色文化那样容易消失,只要这一地区还有人,那么这一地区的美食文化就不会消失。

  近些天,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连续几个深夜,让无数人守在荧屏前,看得食指大动、口水涟涟。然而,作为纪录片,它不同于以往的影像素材里,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结构,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过程”,亦或是能够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比赛”形式。在本片中,中国美食更多的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向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变迁,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那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人与食物的关系已经达到密不可分的境界。《舌尖上的中国》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祖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变过程,有方寸间的方桌厨房,也有广袤的祖国山河……人文关怀贯穿其中,用最质朴的表现手法展现那些贯穿于日常生活的东西。

  1)自然的馈赠对于餐桌上的美食,我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本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辛勤劳动的人们神奇的食物。

  2)主食的故事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貌,唯一相同的是作为中国人对主食样貌、口感的追求。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3)转化的灵感由豆腐、到酒、到酱,再到泡菜,那芳香浓郁的味道令人难忘。一坛坛、一罐罐的发酵,敏锐又果断地打造出食物的新境界,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它逾越了障碍,营造了条件,把握了机缘,经历了失败。祖宗传下来的方法,自己掌握到的技术,转化的灵感是最大的智慧!

  4)时间的味道腌腊、风干、糟醉、烟熏,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盐的味道,它来自时间,也来自人情。它已经在漫长的岁月里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等感情交杂在一起,才下舌头,又上心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个是滋味,哪个是情怀!

  5)厨房的秘密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由炊具的变化到菜式的变化,水火本是两家人,对立却又互相牵制,对于厨师而言,水火关系的调控,是他们技艺的展示。而厨房的秘密无非就是人类对美食的共同热爱!

  6)五味的调和甜苦咸酸辣,五味是评定一道“艺术”的关卡,亦是人生的滋味。甜是收获,是被认定的喜悦与幸福,不仅仅是对一道菜,更是一位厨师,一种文化的认可;苦是苦尽甘来,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咸是吃得苦中苦,厚重的味道也能得到味蕾的认同;酸是不堪纠缠而难以言说的苦难,然而在菜里它却是不可或缺的“画龙点睛”之笔;辣是坚韧与果断,尤以川菜闻名。

  7)我们的田野不管是高山、平原、湖泊、海洋,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糯稻、海参、河蟹、芋头、青稞,农田还是菜园,不同地域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看天!”从餐桌回归大地,颇似头尾呼应的手法,也为《舌尖上的中国》画上圆满的句号……

  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美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关系到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根本。但美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不同于其它文化,美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所以,美食是不分厨师等级,不分国界的,但是请别在接纳他国美食文化的同时,丢弃了属于你自己的乡土人情!

以上就是壹壹范文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作文700字初中五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翻阅本栏目。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1gw.com/article/145507.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