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迁经典散文作文600字高中四篇

家乡的变迁经典散文作文600字篇一

  我的家乡在时思,那是个繁荣昌盛、美丽富饶的小村庄。

  暑假里的一天,我无意中翻到了一张照片,那是一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照片。照片拍了几间破旧的老平房,平房上挂了一些玉米,房前还站了一个小朋友,穿着一件皱巴巴的衣服。我拿着照片飞速地跑向爷爷,好奇地问爷爷:“爷爷,这张照片上的小孩是妈妈吗?这几间平房是谁的?”爷爷接过照片看了看,说:“这是你妈妈小时候拍的,这是我们家的房子。在那时,这儿一片都是平房,因为人们都要种田,所以人们房屋前都还挂着一串串玉米,准备明年留种……不过,这都是上个世纪的照片了。你看,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中国也加入WTO了,全国各地都在迅速的发展,你看,我们现在也不都住上了小洋房了吗?”

  是啊,中国发达啦,不再低人一等啦!不过,要见证时间的瞬息万变,还得要照片“出马”,于是,我又找了一张近两天的照片。

  这是一张我们的全家福,仍然是在家里场上拍的,可背景完全变了一个样。气气派派的小洋房,五彩缤纷的小花坛。人们的衣服也都变了,爸爸和爷爷都穿上了花花公子的西装,妈妈和奶奶也穿上了真丝的裙子,我也穿上了名牌服饰了,现在的穿着比当时皱巴巴的衣服舒服多了。当然,我的家乡不仅环境变了,生活质量也变了。家家户户买起了洗衣机、冰箱,家家户户用起了彩电、空调。人们不再以种田为生了,现在,人们都到工厂上班了。人们不再自种自吃了,乡街上又多出了许许多多的超市、商店……

  我的家乡变了,变好了,这些都归功于我们的好共产党啊!

家乡的变迁经典散文作文1200字篇二

  我的家乡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村名叫老天庄,这个村名很奇特,没有谁能够说出这个名字的来龙去脉。早些年鹿邑与涡阳争辩老子故里时,浙江大学的教授陈桥驿夫妇来过这里,在寻找老子的历史行踪时,还从村里老泥土房的泥墙上发现几粒原始社会后期的陶网坠。村西一里半路的一条白雁沟就是皖豫两省的边界线。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工作在这里,总感觉平原除了辽阔无垠与麦浪滚滚之外,一切都是那样平淡无奇。有时候在书籍、报纸、电视里看到一些书写家乡美的文字和画面,也萌生去写一些关于家乡的文字来,结果都是冲动无数而一篇未成。

  我虽生长在这里,毕业后工作却离开了这里,虽相距有一段距离,不过单位所在地依然是平原。然而由于这种关系,自己的视野和精力已经很少放在农村、农家、农事、农民那里了,因此,那个小村落在心里的印象也渐渐地模糊起来。特别是见到家乡里的年轻人见到我给我打招呼,看到他们的穿戴举止已完全没有了当年脑子里的农民信息,更加感到家乡的遥远与陌生。当我满脸疑惑的看着这些年轻人,并努力在他们的脸上寻找着他们父辈的信息的时候,那些年轻人就会毫不犹豫的说出他们父辈的乳名,这时我的脑子里立刻就会出现一系列熟悉的面孔来,家乡的轮廓又渐渐地清晰起来。

  这些年农村的变化很大,这我是知道的。过去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过去的泥土房变成了小楼房;出行方式由过去的步行或自行车变成了现在的摩托车、小汽车;耕作方式也由过去的耕牛犁地、人工收割变成了现在的机械化一条龙作业,特别是这个变化让才让那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从泥土里解放出来,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以至于连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渐渐城镇化了。

  不过,我感觉变化最大的还是家乡人对于钱和亲情的态度。

  我的祖父那辈兄弟四个,除我四爷还健在以外,其余三弟兄均已驾鹤仙去。春天的时候我备了礼品去看四爷,结果在田地里见到了他,他虽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正在地里种瓜。临行时四爷用沾满泥土的手握住我的手深情地说,“到瓜熟的时候一定来吃啊!”看到老人家的样子,听到他说出这样的话,我的心里暖暖的、酸酸的。

  收麦前夕,我与同事为了一个案件在外面奔波了一整天,车里的水早已喝完,晚上又没处买水。此时离我的家不是太远,我又忽然想起四爷和他种的瓜来。

  我下车来到四爷的瓜棚前,四爷异常惊喜。还没等我说明来意,四爷就找一个最大的编织袋拿着手电筒去摘瓜。地里的瓜秧长得葱绿茂盛,瓜长得又大又圆。我在四爷身后跟着,我清楚四爷种了一辈子的瓜,就是没有手电筒也摘不到苦瓜。摘瓜时老人家总是挑了又挑,好像是怕哪个不熟、哪个不香似得。

  这时,地头那里站着的婶子喊了一声,“皓,够吃就行了,那瓜还得卖钱嘞……”我心里咯噔一下,心里特不是滋味。四爷却什么也没听见似的,边摘瓜边说着,“在过去,别说是自家人来瓜地里吃瓜,就是一个讨饭的来吃也不要钱。现在的人都讲钱了……”四爷把满满一袋子瓜扛在肩上,我急忙过去要扛,四爷执意不肯,“我身上是脏过了的,你别再沾一身了。”

  还有一件事情,姐在城里建了房子,要二弟在家里找几个装修工来城里装修房子。过去家乡修建房子有一种习惯——请工。请工就是请村里那些会建房的工匠来干活,只管工匠们抽烟、喝酒、吃饭之外,根本不用拿工钱,家家都这样。在装修期间姐总是拿最好的烟、最好的酒,做最好的菜招待。活干完了,姐拿出钱给工钱,有一个人说,“还拿工钱?我都算过了,你这活,天天光烟酒招待比拿工钱都多!”姐笑了,她心里再清楚不过,其实自己从街上找人与在家里找人装修都差不多,甚至花的钱比在街上找的人还多,不过装修是一个面子活,里里外外最易使假,自己买东西自己人干,同时又交流了乡情,就是多花些钱心里也高兴的。

  现在,时代变了,家乡也变了,一切都变得时尚与华贵了。可我深深地感到有些东西该变,而有些东西却不能变!工作之余还是多回家走走,有机会在那里多住上几天,趁着四爷及其他老人还健在,跟着老人家学学种瓜、种地和为人处事的本领,让模糊了的家乡重新清晰起来。

家乡的变迁经典散文作文600字篇三

  我的老家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4A 级风景区天柱山的脚下.那里清山绿水,鸟儿鸣唱,一派祥和迷人的景象!

  在我的记忆里,几年前的家乡,房子还是很矮的土坯和一部分的瓦房,但现在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排排漂亮的小别墅.记得以前我们回老家,爸爸都要把车都要把车停在路边亲戚家,然后还要走上好一段泥泞路才能到家。你看现在水泥路已经铺到了 每家每户的门前了,我们的车子能直接停在自家的院子里了。

  现在我老家的房子是三层的小洋楼,里面的电器一应俱全,以前可只有一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的。现在看的是有线电视,还有宽带上网。楼上楼下有大大的卫生间,抽水马桶,太阳能淋浴器,以前我回老家让妈妈最头疼的事就是我到洗澡大小便就吵着要回常州的家,因为不习惯老家那时的水泥厕所又臭又脏。再看看现在老家的厨房,没有了以前那种占地很大而且很难收拾的,用砖头砌成的土锅灶,烧起饭来满屋是烟,呛的人眼泪直流。现在代替它的是现代化的厨房,用的是沼气,有抽油烟机,以前的放菜用的一个很大柜子,现在也换成了冰箱,现在早上,外婆给我榨新鲜的豆浆,还有香香的煎蛋,和微波炉里弹出的香香的大饼,好吃极了!

  最让妈妈兴奋的是,以前妈妈打电话回家,都要让有气管炎的外公跑到一里外的小买部去接的,弄的外公接电话是还气喘吁吁,现在家里不仅有了电话,外公还有了自己的手机,我们随时发个信息,打个电话都能知道他在做什么,身体好不好。要是外公外婆想我了,还可以在网上视频了,真的很方便了!

  随着老家的经济飞速发展,老家会更加与时俱进,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这就是我眼里老家的变迁!

家乡的变迁经典散文作文1200字篇四

  我的家乡在河南中原西部的丘陵地区。

  丘陵地区不是岭就是沟,我家乡的村子就在一条长长的大沟里,这条大沟蜿蜿蜒蜒,曲曲折折,宛如一条长长的大蛇,绵延数十里,通到古双洎河道里。这大沟形成村子的地方,就好比大蛇刚刚吞吃了一头象或一头牛,使大蛇身上鼓起了不规则的大包,这大包很开阔。因而我们的祖先在若干年前,肩挑着儿女逃荒来到这地方的时侯,他们停住脚步,放下担子,仔细的打量这地方,打量好了,他们卸下了儿女,女人们开始埋锅造饭,男人们抡开了镢头,在沟里的崖壁上掘开了窑洞,有了窑洞就有了家园。有家园后,他们开荒种地,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年代愈久,人口愈多,祖先们就再挖洞,洞多人多,逐步形成了这大沟里的村落。

  我记忆中的家乡沟中村子是很清幽,很雅静,有沟有水,有林有竹,花草飘香,鸟飞雀唱,很温馨、很诗意的世外桃源……

  在这很开阔的沟中村里,四、五十户村民的家分佈在沟中的角角落落里,窝窝坎坎里,有的三、五户在一起,有的一、两户在一起,村民居住的地方都起有名字,如:张家迈,李家窝,侯家台,杨家咀……

  在沟的村落中穿行,走曲曲弯弯,绿荫浓郁的沟中小径,会让你疑似前边已无路,可转了个弯,过了一堵崖,就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我们这沟中村住的并不全是窑洞,家家还都有一所到两所草房,这草房是黄土打成五十公分的土墙,土墙形成一个长十米、宽五米的长方立体型,长方立体形上面放上木梁,木梁上再搭上木檩,木檩再钉上椽,椽子上铺上竹箔,竹箔摊上黄泥,黄泥再沾上厚厚的小麦秸杆,这样一所新草房就建成了。这种草房有很多缺点,如经过三、五年,小麦秸杆沤烂了,漏雨了,就要修房,修草房在村子里也是个大工程,一、两个劳动力是干不了的。这草房还有致命弱点,是怕火,如果是在干燥的冬天草房失了火,那是没有救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把房子烧成灰烬。

  在六0年以前,记得我们那个村子没有一所砖瓦房,听老人们说,是看地先生看了我们村子的地气不驮瓦,因此祖祖辈辈都没盖过砖瓦房。

  大概是在六五年,在陕西煤矿当工人的陈家兄弟,在村子里盖起了第一所砖瓦房,也就从那一年开始,村子里谁家盖房都盖砖瓦房,祖先们传下来“不驮瓦”的传言才被打破。不打破也不行,你家没住砖瓦房,外边的姑娘就不往村子里嫁,乡村里,哪家娶不上媳妇是最大耻辱,娶上媳妇传宗接代,是村子里各家的头等大事,农民家的许多行为可以说是为娶上媳妇而转的。媳妇是村里各家的宝贝,因为是付出了全家全部努力和代价才换来的,付出的多才知道珍惜与宝贵,打媳妇和虐待媳妇,在村子里是不存在的。

  村里人把媳妇看的重要表现在,外人若打了媳妇,骂了媳妇,一个家族都会上前为媳妇们帮忙的。如果是自家女儿受外姓人欺负,挨了打、挨了骂,一个家族不会上前帮忙的,只会有女儿的父母为女儿拼命。一个家族为什么会对家族女儿不重视?而重视娶进门的媳妇呢?村人认为女儿是要嫁出去的,生成是人家人,而媳妇才是进了门的自家人。

  我们那小村子,娇惯老婆,伺侯老婆,怕老婆,是村子里男人的传统美德。

  家乡的沟里有条常年缓缓流淌着的一条小溪,这小溪是村里人洗衣服的地方,是夏天村里男、女人冲凉抹澡的地方。村子里的吃水井在小溪岸边的高台上,井口垒有石头井台,防止下雨的雨水流进井里,井没多深,水面离井口只有一挑水的扁担深,打水不用辘辘,只用扁担勾住水桶,扁担来回摆动两下水桶,趁势水桶往井水里一按,一桶井水就满了,拔起扁担,一桶水就拔上来了,村里人都是男人担水,用扁担拔水是个技术,男孩子十来岁就学会来井上拔水了。

  村子还有一个巨大的建筑,是一座建在沟东边,面积有三十亩地的土寨,土寨利用沟的特点而建,周围是峭壁,只有大寨门一条路通沟外边,土寨有一圈高地面一丈,宽有两米的土寨墙。寨子里只有一所瓦房,其余都是空地,听老人们说,在解放前的兵荒马乱年月,过土匪,过军队,村子里的人全都要躲进寨子里,一家家在寨子空地上搭个小寮棚,吃住就在小寮棚里,遇到情况紧急,唯一的大寨门要用土囤实,切断同外界的通路,男人要拿刀、拿枪上寨墙护寨。

  我家乡村子的土寨叫彭家寨,是几百年前彭姓人领导修建成的,因而叫彭家寨。我老家寨子下面二、三里范围内,这样的寨子有杨家寨,梁家寨,侯家寨,贾家寨。

  居深沟住窑洞虽有冬暖夏凉之优点,但也有不方便之处,就如从沟里往上搬运粪土,没有化肥的年代,种庄稼要全凭农家肥,人们住在沟里,产生的农家肥全部就在沟里,从沟里往上运农家肥,要用独轮车,独轮车上放一粪筐,装有二、三百斤,这独轮车要上几道大坡才会运到田地里,独轮车要有两个妇女绑上绳子拉车,一天一辆独轮车会运三十筐粪,折合五吨重都不到,可见住这沟里,劳动生产效率是多么的低下!

  沟里的小溪后来由于水位下降,小溪在八0年时侯断了流,村人们洗衣抹澡再也没那么方便了,这就产生人们想搬出这沟中之村的想法。

  从我十来岁起,就听村人们把村子从大沟搬往平地的议论,可议论终归是议论,在人民公社年代,人们由饥饿慢慢到了温饱就已经不错了,可要从大沟搬到平地,住窑洞变为住瓦房,这毕竟是一场奢望,一所小瓦房要一千多元钱,那时一个劳动力干一天工值五毛钱,要攒到一千五百元?这一千五百元是个天文数字呀!

  从大沟搬平地的奢望,村人们到八0年才慢慢开始进行,经过十年努力,到九0年,全村四、五十户人家都从大沟搬到了平地,四、五十户人家分成了两个小村庄,人们在沟里住过的台台、窝窝,有的成了小竹林,小树林,或开恳成了庄稼地,从九0年起,沟中的村子成了回忆,成了过去。

  到了2000年,村人们在新的村庄开始住不安稳了,因为县城里建了大批的社区套房,这些现代套房比乡村里的房子住着舒适又方便多了,特别是男孩子找对象,女方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县城里有房吗?”

  又是因为娶媳妇,村里最早富裕的几户,开始往县城里买房,到2005年,我们那个四十多户的小村庄搬进县城有十来户。

  2005年后,镇政府所在的集镇也开始房地产开发,也卖开了套房,没搬进县城的哪些户,就集中全家财力,到镇上买房,把家搬镇上去,这一搬走了近二十户,小村子只剩老、弱、病、残的十来户,小村子里尽是空房,空院子了。

  2014年冬天,老家侄子打电话,县里看中了老家里的沟沟豁豁,村子要建成全县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垃圾发电厂。整个小村庄,全村的全部土地都要被征走,现在村子里人都回到老家,在老宅子上抢盖简易房屋,到拆迁时争取建筑面积补偿款。

  这一次拆迁,家乡的全貌要消失了,甚至连原来的村庄名字也会在地图上改名字的,这是家乡的大事,也是如今活着的村里人的大事情。我没丝豪犹豫,急切的买车票回到老家,到老家的村庄,整个村子在热火朝天的建房、造房。每家半亩的宅基地,原来都建着一打溜五间平房,瓦房,或者两层楼房,院子都留有很大空地,如今在建的就是在空地上建房,原来的主房是一层的,如今要全部建成两层。

  回家后我问侄子,都这样新建房子,到时拆迁办会承认么

  侄子说,根据拆迁过的地方先例,宅地的房子两层内都会赔偿的,政府对建筑物赔偿价很低,一平方最多会赔五百元,可建一平方成本要三百元,半亩地三百多个平方,盖两层五百个平方,一处宅子政府也就多赔了十来万,十来万对政府来说算了个啥?拆迁户能顺利、满意搬迁走才是大事情哩!赶在拆迁办丈量前盖房,政府是睁只眼闭只眼。

  听这一说,你有宅地是不盖白不盖了

  我打电话同儿子商量,儿子说全村人都在盖,我们不盖是盖不起么

  我回到自家院子,十五年没住过的院子,铁大门快锈垮掉了,蒿草长了一院子,有一人高,脚都踩不下去,五间走廊平房呈现快塌掉的样子,这就是八0年建成的家吗?三十五年了,这个家养大了我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十五年没有住,竟没落、破败到如此地步?这家、这院子很快就要消失掉了,赶快留几张影,让它存在于记忆中吧!

  我退出院子,上到邻家平台上,居高临下给老院子照了好几张像。

  这时侄子领来了建房包工头,我对侄子说,建房一事全权委托你来打理,我只管出钱就行,侄子和包工头协商、丈量忙活着,此景此情,让我想到沟里的窑洞老家,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一个人顺着雨水冲刷得高低不平的大坡,走到沟里的时侯,第一眼看到是那棵村子中间巨大的老皂角树,皂角树沒有了记忆繁华年代的伞盖如云,如今只剩几枝长长的枝干戳着青天,四个人合围不住的树身由于岁月和风雨的剝蚀,显得百孔千疮,苍老疲惫。村子已不象村子,到处残垣断壁,一孔孔塌了的窑洞张着黑黝黝的大口,一所所的草房屋不见了,一处处院墙东倒西歪的,到处长满了野草……

  一幅破败,一幅荒凉。

  村子的现状与记忆面目全非。

  在旧村子里,我找到了生了我、养了我的老家,只看到被黄土封住了的窑洞口,这就是老家了?他赶紧打开相机,把村子里有印象的场景拍照下来,就这些镜头都是珍贵的,如果停三年、二年再回来,这沟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些有记忆价值的镜头永远也找不到了!

  世事难测,世态难料呀!

  做完了这一切,我坐在枯朽皂角树下的大石臼上,我思绪深沉,我想到了小时侯就听到老人讲的皂角树下大石臼的故事:

  这故事说的是很多、很多年前,村子里有个叫马五的青年,已经三十岁了,因为家穷娶不上老婆,晚上没事做,就每天晚上蹲在皂角树下往天上看,看星星,看月亮,他特别愛看月亮。那时代村人都亲切叫月亮为月奶奶,是奶奶那就是女人了,马五很喜欢女人,也很想女人。他看月亮,看着看着,他似乎看到月亮上有一棵巨大的槐树,大槐树下有一个大石臼,石臼上坐着一位姑娘在不停的杵着石臼,他甚至听到石礅和石臼的撞击声,他着迷了,他会从傍晚看到天亮,他看了一天又一天。

  一天他突发奇想,他用两头黄牛拉来了一块巨石,巨石放在皂角树下,他用凿子在石头上面凿了一个坑,每天晚上他也用石礅往那坑里一下一下的杵,和月亮上那姑娘做着杵石臼的比赛。天长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月升就杵,月落才息,也不知杵了多少年,但见石臼上的坑越来越大。一天晚上,他正一下一下不停地杵,突然看见从月亮上飞下一位姑娘,那姑娘径直飞到他跟前,姑娘不愧是从月亮上飞下的女人,真的是貌若天仙,漂亮得人间难找。姑娘问他在这里不停地杵了这么多年在杵什么?他惶恐之极,他说看到月亮上有人在杵,他愿意陪她杵,并没有杵什么。

  姑娘很喜欢马五的憨傻,她笑了,告诉马五,那个在月亮上杵石臼的人是她,她是月亮奶奶的使女,在为月奶奶杵佈施人间的仙药。马五求她,让她分一部份药让他杵,反正空杵也是杵,实杵也是杵,实杵比空杵要有意义。姑娘答应了,以后,她真的把月奶奶的药分一部份給马五杵。马五干的认真,杵的仔细,很符合月奶奶的质量要求,这样姑娘就有了偷闲时间,同马五天上人间不断的会面,她们两个相爱了。后来,月奶奶知道了这件事,月奶奶是个很开明的仙家,她不仅没迁怒于使女,反而把马五也招到了月亮上,让两人结为夫妻,不过两人仍司杵药这个工作。

  …………

  村子里流传的民间故事很多,慢慢一件一件回忆吧!我慢慢走出荒沟,向我记忆中、美丽的故乡告别。

  故乡,你从荒沟搬往平地,如今平地村庄将要消失了,你的子孙们要分佈、生存于天南海北,住城市,住高楼大厦了。

  可在这分别之际,对家乡,对故土,产生的是无尽的怀念,无限的眷恋。村人们幻想多少年住进城市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可就在这时,心头湧上来的却是万千的留恋和舍不得!

  我的故土!我的家乡!只能把你深深记在心底了!

  永别了!我的故土,我的家乡!

以上就是壹壹范文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变迁经典散文作文600字高中四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翻阅本栏目。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1gw.com/article/14517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