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之道观后感1000字 护航之道观后感范文7篇

 护航之道观后感1000字 护航之道观后感范文7篇

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下面是壹壹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护航之道观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片《护航之道》观后感一: 多管齐下维护国家安全

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发表署名文章《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文章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越是推向前进,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全力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实安全保障,以湖南的安全稳定为全国安全稳定作贡献。

杜家毫书记的文章,是一篇系统学习论述国家安全的范文,体现了多管齐下维护国家安全的鲜明特点。

切实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安全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底线,国家安全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障。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维护国家安全,首要的是切实提高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湖南发展面临的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不容低估,国家安全需求和国家安全能力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金融风险、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生物安全等重点领域,均需高度警惕。只有充分意识到国家安全存在的挑战,才能保持维护国家安全的警觉。否则,没有国家安全意识或者国家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恶果可能不堪设想。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人民群众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力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之源。既要加强人民群众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又要突出强化全民安全责任,全体公民要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和法规,自觉履行国家安全义务和责任,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形成人人共建共护、共有共享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织牢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防护网。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的绝对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在维护国家安全中负有首要责任。国家安全要靠党,要靠自力更生。既要严格落实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特别是压紧压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把国家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完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也要落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国家安全责任。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全社会动员起来、个个行动起来,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亮剑、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挺身而出,坚决同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维护国家安全就是维护每个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是不可动摇的底线和不可触碰的红线。维护国家安全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本领,用发展的办法破解威胁国家安全的难题,把国家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片《护航之道》观后感二: 筑牢安全大动脉 畅通经济大循环

4月15日,是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安全关系人民生活福祉,关乎全国经济社会循环大局。加强安全大检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守住安全底线,保证人民安居乐业,是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安全是头等大事。国泰民安是群众最基础的、最普遍的诉求。在此基础上,铁路部门决定以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在全国铁路开展“专项整治”,深入排查各类隐患,确保铁路运输持续安全稳定。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是固国安邦的根本。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突破3.5万公里。确保国家大动脉安全、高效运输,事关国家百年发展大计。深入排查各类隐患,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是铁路部门做到“两个维护”的体现。铁路部门肩负着让中国“流动”起来的重担,只有做好了“交通强国”的先行官,才能不辱历史使命,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运输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高速循环。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是复工复产的需求。铁路作为中国运输大动脉,承担着中国人流、物流、经济流的重要职责。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就是为了全方位的扫除安全生产的“盲点”,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通畅。一列列复工专列、旅游专列、货运专列的成功开行,保障了中国经济高速的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铁路部门狠抓安全生产的底线。紧盯安全生产的每一环节,扎牢安全运输的篱笆,夯实国家运输安全基础。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是脱贫致富的前提。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只有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才能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想做到“万无一失”,就需要“万倍”努力。在全路范围内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确保每一列慢火车、扶贫专列平稳开行,保证了贫困群众能够顺利返岗复工。稳住安全的“基本面”,护好生产的“安全线”,就需铁路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唯有安全运行,才能给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充足的运力保障。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越到关键时候,越要慎终如始。深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确保运输工作的安全平稳,才能推动全国经济跑出“加速度”。安全无小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安而不忘危,主动承担守护国家运输安全的责任,就一定能够构筑一道安全的“万里长城”,就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片《护航之道》观后感三:打好早稻生产第一仗 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抓粮食生产的关键是要牵住早稻生产这个“牛鼻子”。宁远作为全国粮食主产比照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超常规的思路措施,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全力打好早稻生产第一仗。

抓计划面积落实,做好“地管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着力打好稳面积、治抛荒、兴水利“组合拳”。一是稳面积保安全。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围绕17.3万亩早稻任务,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班子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支两委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户“五包”责任制,把面积落实到村组、到农户、到丘块。列出任务计划清单、进度管理清单、种粮大户清单,确保面积实打实、无水分。二是治抛荒守底线。全面排查乡镇抛荒地,进行登记造册、落实到户、摸清底数。实施分类管理,对长期抛荒地无条件流转到村集体,并扣减当年地力保护补贴105元/亩,奖补参与治理的村集体、种粮大户、合作社;对治理抛荒地种植早稻,奖补100元/亩。严格责任追究。对于连片抛荒1亩、2亩、3亩以上的问题,分别追责问责村干部、乡镇分管领导、乡镇主要领导,确保该种必种、应种尽种,变“荒地”为“良田”。三是兴水利强基础。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建设高标准农田5.81万亩。安排1000万元集中投入“五小”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打通田间灌溉“毛细血管”。突出抓好高岸田、天水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早稻种植水旱无忧。

抓种粮质效提升,当好“田保姆”。树立“为农打工”服务意识,精准帮扶种粮主体。以“产业链”思维稳产提质增效。一是突出种粮主体专业化。深化“稳就业、强基础、富家乡”主题活动,引导能人返乡创业,大力培育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县落实种粮大户1691户,新增大户350户,发展农机合作社267家,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以上,水稻机插(抛)秧达到60%以上。二是突出集中育秧标准化。稳定早稻生产关键要抓集中育秧,破解种子瓶颈。全县提早谋划,采购早稻种子23万斤。新建28个标准化早稻集中育秧大棚育秧,充分利用96个烤烟育苗工场育秧,全县落实专业化集中育秧5.2万亩,带动全县早稻集中育秧10万亩,确保“育壮苗、种好苗”。三是突出示范办点规模化。大力实施“万千百”办点示范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领办万亩示范片3个;各乡镇主要领导领办千亩示范片17个;各村领办百亩示范点267个;选择样本村15个;通过以点带面,实现整县推进。

抓投入渠道拓展,干好“钱掌柜”。为让农民轻松种田、有钱可挣,千方百计整合涉农资金2.5亿元投入早稻生产,做到引活水、降成本、促增收。一是政府补贴“厚爱有加”。早稻补贴多,种田底气足。县里拿出“真金白银”,推出集中育秧、规模种植等九大补贴政策。初步测算,种粮大户亩均补贴达到300元以上,真正实现补贴“加码”。全面放权乡镇,激发主体活力,提前发放规模种植60元/亩补贴资金,充分调动基层抓早稻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金融信贷“放水养鱼”。引导金融资本下乡,缓解农民“手头紧”,以乡镇为单位,开展农银对接会,涉农金融机构创新“惠农担—粮食贷”“惠农担—农机贷”信贷产品,加大种粮大户信贷支持。对种粮大户贷款,由政府贴息50%,带动金融机构惠农贷款8500万元。三是收购保价“后顾无忧”。为解决“谷贱伤农”问题,坚持抓源头,大力健全收储体系,新改建5万吨粮库。将早稻收购价格比照中晚稻予以补差,确保种粮有赚头、未来有想头、日子有奔头。同时,鼓励县内粮食加工企业主动收购早稻,让农民打消顾虑安心生产。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片《护航之道》观后感四: 构建适应“三高四新”战略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安全包括防汛抗旱、用水供水、水生态。水情历来是湖南最大的省情之一,水安全始终是我省面临的关键挑战。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水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与我省“三高四新”战略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水兴水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理念,为新时代湖南水安全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以“智”赋能,在抵御水旱灾害上闯出新路子

为保三湘四水安澜和人民安宁,2020年6月,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湖南省水安全战略规划》,提出构建“一湖四水百城”为主体的防洪抗旱体系。当前,我省应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深度融合,构建以水文监测预报和科学调控为主的“超级水文大脑”,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此,一方面须补齐补强数据信息源和监测设施短板。为实时全面感知全省江河湖泊水情,实现全省水文、气象大数据实时同步与城乡智慧联动,应加快建设集流域防汛抗旱决策支持、河长制综合管理、城市内涝预报预警、流域水资源管理、工程运行管理等业务系统于一体的“一湖四水百城”水旱灾害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确保水安全提供科学化预警与智能化决策。

另一方面,应着力拓展智慧水利平台。汇聚全省农业、植被、经济、产业、交通等数据,将智慧水利平台拓展到水运、道路运输、防治地质灾害等领域,保障流域-城市群的防汛安全,打造“以水定城、以水兴城、以水运城”的创新数据引擎,从而真正实现以数字科技赋能水安全工作,为“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提供水安全保障。

以“治”促转,在安全供水中彰显新担当

“三高四新”战略对供水水质、水量均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枯水年全省饮水保障缺口将达2亿立方米,全省用水总量接近350亿立方米控制红线,部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接近40%的警戒线。

为此,“十四五”期间,我省首先应确保供水水源安全。多措并举,重点推进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成果,守护好一江碧水:重塑“长江-洞庭湖”江湖关系,恢复洞庭大水脉,引长江水缓解洞庭湖区供水紧张态势;串接湘资沅澧流域内源头型水库,形成湘资沅澧四条供水高速通道,提供高品质生活水源;以湘资沅澧干支流天然河道为骨干,蓄、引、提相结合,解决流域生产与生态用水需求。

在此基础上,开展积极的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构建分类分质、城乡一体、常规与非常规结合的大水源、双水源安全供水格局;创新河湖长制,统筹“一脉四道”区域内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供水,在河湖长制框架内探索水权交易与虚拟水策略,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

以“制”护航,在基层水利人才培养中展现新作为

湖南是水利大省,水资源相对丰富、水利工程众多,拥有1.4万余座各类水库,占全国总数的七分之一。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要求湖南由“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迈进。实现这一转变,关键在人才。当前我省水利基层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急需以制度创新扩宽培养渠道,积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壮大科技创新队伍。

一方面,应大力推进我省省属高校水利学科建设。密切校地合作,组建专业智库,加强以洞庭湖和三湘四水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治理与开发研究,提升我省水安全保障科技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应大力开展“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本地大学毕业生培养选拔力度,针对新时期我省水安全战略发展需求,定制专门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底色亮、能力强、有情怀、敢担当”的水利人才队伍。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片《护航之道》观后感五:优化我省能源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作为制造业大省,我省一直是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也是中部能源消耗大省。进入新时代,大力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我省应如何进一步固优势、补短板,优化能源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笔者认为,要强化如下四大举措,一手苦练内功、优化传统能源供给结构,一手坚持发展新能源、构建新能源供给结构,实现左右手相牵,构建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我国新能源行业体制机制亟须创新。第一,进一步探索国企“混改”,鼓励民营和社会资本注入,进而使得行业更接地气、市场更具活力,让新能源真正成为国家能源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第二,政府可从补贴、绿色金融、财税等多种角度为新能源发展提供支持,即“发展为主”,又规范发展,避免新能源行业“野蛮生长”,在发展和规范中寻求平衡点。第三,对新能源行业国企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应以短期盈利为首要目标,应鼓励国有企业体现新能源领域内“老大哥”的社会责任和企业担当,带头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整合资源并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营造发展氛围。良好的发展氛围是新能源这颗“种子”的“沃土”。我省近年来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但从我省未来长远发展来看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在传统能源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促进新能源行业的良性发展应提前布局,抢占先机,要从顶层、中层、基层这三个维度提出优化思路,高效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以电力行业为例,在顶层,相关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在利用传统火电保障居民用电的基础之上,利用新能源代替部分传统能源,用“两条腿”走路。在中层,市州政府应同新能源行业企业一道,合理规划发展方案。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吸取过去新能源产业推广中投资机构由“跑马圈地”到“持币观望”的经验和教训,支持本地投资机构投资优质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主动干预,营造健康、有序、理性、积极的新能源行业发展氛围。在基层,要注重舆论导向和媒体倡导,鼓励广大群众接受新能源、尝试新能源、习惯新能源,进而推动行业发展。

加强技术引领。我国新能源行业在技术上仍有很大进步空间。一方面,从行业角度来看,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关键研发、没有突破性创新,就无法谋求更大的发展。通过运用相对成熟的信息技术可以为加速新能源技术进步按下“快进键”,帮助能源体系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另一方面,我省作为制造大省,机械制造能力居全国前列,有利于新能源技术依托精良的机械设备落地。顶尖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及维护技术是助力新能源技术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以机械技术协同信息技术来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通过设计优质储能设备、优化储能系统算法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储能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基于我省2019年高耗能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占比最大、传统能源依旧是工业系统发展运行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的现状,我们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还要适当兼顾传统能源行业。应构建以机械技术为基础的“新能源+信息技术”产业链,并以此对传统能源行业改革创新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行业同时做到以技术攻克难关,以创新引领发展。

夯实人才基础。为新能源这座“摩天大楼”打好根基,人才储备至关重要。首先,在教育行业,推进新能源类专业人才培育、改进和创新该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首要任务。我省高校众多,可依托如“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校内的学科专业平台来培养新能源人才,由点及面,稳步推进新能源行业人才培育。其次,为加快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我省可在与吉利集团等新能源相关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现实情况下,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将“产学研用”优化为“政用产学研”,全力促成高校人才到新能源企业实习、调研以及合作,让科研落地,并协助成果转化以实现“政企校”多方共同受益。最后,应鼓励新能源领域人才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学习新能源强国的技术经验,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突破我国行业内技术壁垒,如此,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势必将一片光明。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片《护航之道》观后感六:海口应加快打造国际化公共卫生健康安全城市

近年来,海口市不断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院前急救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推进,作为省会城市,海口应抢抓时机,加快打造国际化公共卫生健康安全城市。

背景分析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卫生健康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基层传染病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等。

海口市委在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提出,推进健康海口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政府治理、技术、保障四个体系,争创全健康先行先试的海口范例。海口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多个政策文件,推进政府牵头负责、多部门协作配合、全民共同参与的健康行动,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一系列政策部署为海口打造国际化公共卫生健康安全城市创造了条件、带来了机遇。而且,目前海口城市大脑一期已完成多部门多触点数据收集,形成交通、政务、医疗、文旅、城市治理等5大领域资源整合的云平台,通过整合健康大数据,为海口打造国际化公共卫生健康安全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设基础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2020年,海口市全面完成268个基层医疗卫生标准化项目建设,并按编制总数配套建设周转房1157套。

疾控实验室能力基础。海口已完成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升级改造,技术支撑和科研水平等得到进一步提升,A类仪器设备达标率达到100%,加强型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6间,完成106项水质检测项目认证。特别是新建的病媒实验室在硬件设施和实验功能上位居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市属7家医疗卫生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均完成建设,购置华大基因移动PCR方舱实验室和基因测序实验室,7家发热门诊完成标准化改造。

院前急救和社会急救基础。海口市120急救中心配备救护车48辆,完成指挥调度系统升级改造,投放体外除颤仪(AED)230台,建设急救安全屋8个,院前急救能力进一步提升。

妇女儿童保健基础。海口市全面建设海口市危后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海口市危急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和辅助生殖中心等三个中心,为保障孕产妇、新生儿健康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医联体建设基础。以区域内5家医院为核心牵头单位,辐射带动35家基层医疗机构,形成5+35、4区全覆盖的5个规模不等、形式各异的医联体。

不过,海口建设国际化公共卫生健康安全城市,还面临不少短板。比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疾控机构人手不足,区级疾控能力检测技术薄弱,现有的实验装备和检测能力尚未达到一级水平,高级公共卫生人才流失、紧缺;

全健康数据、多点触发预警数据运用有待互联互通;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弱,体制机制创新不足,运行活力不够,待遇低下,基层卫生人员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普遍存在。

发展思路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提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求推动预防关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和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快速检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综合救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

为深入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海口市将从以下方面着手推动国际化公共卫生健康安全城市建设:

以完善疫情防控体系为抓手,打造国际化公共卫生健康安全城市。一是从硬件着手,加快推进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心项目,高标准加快推进市、区疾控机构基础设置建设。二是从软件着手,加快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创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按照市区共建、上下联动的原则,推动市、区疾控机构人员定期交流任职,探索研究疾控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运行模式,探索职称制度改革,重点评价基层人才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处置、检验检测、监测预警等工作能力。三是从能力着手,优化实验室检测检验资源配置,加强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四是从体系着手,重点提升重大疫情救治服务能力,建立传染病医疗救治中心,健全市、区、乡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健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道)联动工作机制,强化镇(街道)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责,满足重大疫情防控要求。

以健康海口建设为抓手,推进全健康体系建设。落实全健康理念,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制定实施健康海口指标体系和行动计划,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度提高健康水平。

以调整省会城市三级医疗机构布局为抓手,完善医疗资源分布。全市一规一图,加快推动辖区内三级医院医疗资源向城市外围延伸拓展,切实解决城区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城郊和农村地区资源短缺的突出问题,推动城乡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

以互联网+医疗急救为抓手,构建椰城智慧便民急救体系。将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信息建设纳入城市大脑工程,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完善公卫人才管理机制。加强疾控机构和中医药防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国际人才合作交流,设立国际合作实验室,引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片《护航之道》观后感七:三天两场火灾敲响安全生产警钟

又发生一起火灾!4月6日中午11时30分左右,海口椰海大道与中山南路附近的椰海综合批发市场物流打包区一仓房发生火灾,导致一辆中型厢式货车上装载的塑料筐被烧,由于救援及时,没有造成车辆严重损毁。而就在4月4日下午,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的金盛达家具建材商贸批发中心正对面的露天PVC管道堆垛起火,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短短三天时间,竟然发生两起火灾,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但却折射出当下依然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因此,这两起火灾给我们敲响的安全生产警钟,必须引起相关企业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重视。

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生产如火如荼,但是,各类火灾风险交织叠加,尤其是,随着春夏季节的到来,海南气温也越来越高,据海南省气象台预报,就在前几天,全省范围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2℃,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发生火灾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消防安全意识绝不能有一丝的松懈。

近年来,海南不断加快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一批又一批项目落地海南,在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提高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意味着防范安全生产风险的压力在不断增加。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监管部门,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警钟长鸣,在预防和治本上下更大功夫,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天发生的两起火灾都发生于批发市场附近,虽然一起发生于批发市场对面,但也值得所有批发市场警惕,相关企业必须加强过程管理,控制火灾发生的源头,避免因发生火灾造成更大损失。

无数血和泪的教训早已证明,安全始终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正是因为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疏于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以至于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对更多企业而言,不仅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而要认真检视自身安全生产管理是否存在漏洞,吸取这两起火灾发生的教训,特别做好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管理和仓库防护,更扎实地做好安全生产防范工作。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作为监管部门,做好安全生产也是创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海南自贸港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走过场,不搞形式,通过加强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为创一流营商环境奠定扎实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航之道观后感1000字范文,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护航之道观后感1000字范文,请大家多多关注”壹壹范文网“。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5820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