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词范文

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词范文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在金风送爽的深秋时节,我们相会在榕城,“七闽天东南,群山号未绝。”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此次会议的召开付出艰辛劳动、辛勤汗水的福建中医学院领导以及全体会务组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面对西方科学的挑战,面对国内部分人士的非议,中医药事业受到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也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曙光。尤其是今年更是喜事连连。5月国务院发布22号文《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就是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提出要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7月召开了500多人参加的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

四年来我们分会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建设工作,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交给的多项研究项目——中医医德规范研究、中医医德评价体系研究、中医院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环境形象建设研究,目前还在承担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研究项目。通过研究梳理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为仁和精诚。值得一提的是我分会的这些研究成果,都已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采纳,并作为政府文件开始实施。我会多位委员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有的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有的出版书籍、发表文章,向大众传播中医药文化、介绍中医养生知识,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我分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增强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高兴的是由于我分会的呼吁和努力,中医文化学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学科,作为重点培育学科进行建设。

昨天,我分会完成了委员换届工作,新一届委员会不仅汇集了中医药文化研究、传播方面的专家、学者,而且吸收了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药企业文化建设、院校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导者、实践家,目前第四届委员会有委员170人、常委65人,涵盖面广,阵容强大,已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最大的分会之一。

各位代表,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灵魂和根基,是中医药事业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医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医药文化分为心、手、脸三个层面,也就是核心价值层面、行为规范层面、物质形象层面。“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形态,其产出规律、作用方式、传承路径等都表现出它的独特性。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排他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的特征,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们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研究,包括中医药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尤其是原创思维)、人文精神、医德伦理。要梳理中医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既要继承、整合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的,还要创新先进的中医药文化。要提升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

第二,中医药地域文化发掘与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既要打造地域中医药文化的品牌,更要塑造中医药精神,提升中医药的形象。

第三,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包括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国内传播各种媒体,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国际传播,探讨和孔子学院合作的渠道。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包括中医院、中医药企业、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心、手、脸三个层面的建设。弘扬中华优秀医德。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机构文化品牌。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们相信,新一届中医药文化分会将在总会的领导下,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在中医药文化研究、普及、推广、建设方面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吉祥如意!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46199.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