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备考心得分享范文

公务员备考心得分享范文

漫漫公途愿你砥砺前行 初心不忘

今天是2017年9月16日,也是我告别校门,走进机关,进入工作岗位整整两个月。能够在这样的时间点,坐在家中28楼的飘窗上,看着福建的朗朗晴空,徐徐写下对于公考的点滴体会与经验和大家分享真的很幸福。在我眼中公务员考试不是一场拼运气,凭感觉,啃老本的中彩票式竞争,而是一场需要谋略,规划和耐力的持久战。我把公务员考试复习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心态准备,笔试复习,面试复习,体检政审,机关入职知识储。鉴于篇幅和目前实用性,我主要和大家重点介绍前两个阶段。

阶段一

树立正确心态,是一切复习的基础

我们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公考,了解公务员这一份职业的特征,结合自身的特质,确定你是否适合这样的一份工作,在这样的基础上,全力以赴。而不应该跟风考试,或者是为了别人口中的“铁饭碗”,拿到书就一股脑扎进书堆,盲目复习。我们可能需要了解:

1.公务员不等于铁饭碗,也绝不是喝茶聊天看报。从各地陆续推出高薪合同聘任制公务员就可以看出未来体制内对于公务员会弱化编制内与编制外差距,会更加注重效率,倡导企业所强调的多劳多得,而不是我们传统所认为的可以“混日子”,干得好干的坏照样拿钱不误。机关单位的工作,也忙,也常常加班,尤其以基层最为明显。但相对于社会上企业的工作强度,机关的节假日,周末,请假制度都会相对宽松,每年也有较长的公休年假和产假,陪产假等。

2.公务员不等于需要八面玲珑,需要处事圆滑,需要左右逢源。我始终记得,从小身边的人都给自己灌输一个观念,走入公职系统,就要你处事圆滑,会打“关系”,会巴结领导,会讨好下属。但当你真正走入现在的机关,你会发现,会做事,能做事,如何能够更好的把工作完成,才是最深得人心的,而所谓的会做人,打关系,都是次要。

3.公考不是碰运气,啃老本,全看命好不好。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大军,可谓浩浩荡荡,但其中不乏很多所谓的“打酱油”,“碰运气”的人。我并不提倡盲目的努力和坚持,也不给灌输鸡汤什么所谓的“只要你足够努力,你想要的都会得到”,我的确认为任何考试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通俗来说就是所谓的运气,但你们时刻要记住,运气是基于你有所储备、有所基础的前提下才会发挥作用的。哪怕有的人,真的告诉你,他什么都没准备,裸考上岸了,或许证明他平常一定有所积累,而你不是他。如果你平常并没有过硬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就要全力以赴,查缺补漏,才能在幸运降临时,考上你理想的岗位。

4.备考请不遗余力,但工作要留后路。公务员是一份极其普通职业,带上求职的虔诚的心态去争取,但不要孤注一掷,觉得自己非要考上不可,而忽略了在这重要一阶段的求职工作准备。毕竟每年国考省考的时间几乎都和毕业季最佳的求职时间相冲突,一定要保证自己在准备考试的同时,多关注关注我们嵙嵙的就业指导课和就业公众号,时刻注意就业信息,能够去找一份不错的工作,为自己留留后路,毕竟每年其实能够真正进入公职系统的人数比例是相当低的。有的同学可能会担心,我如果签了工作,又考上了公务员,会不会公司不放我走,或者显得我“不诚信”。其实这些你都不需要顾虑,应该说公务员这一份职业在社会还是有比较大的吸引力的。公司也会理解你的选择。当初学姐在考公前就有签了一家厦门的国企,再后来得知我进入公职系统,需要解约,公司很理解,也很支持我的决定,记住只要你考上,一切都不是问题。

阶段二

笔试阶段,分越高越好,为面试打基

在今年的福建省考当中,我是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一的成绩进入现在的岗位,笔试13分的分差在面试中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所以笔试阶段分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对你总分有优势更能让你在面试中以更加放松和自信的心情面对。笔试阶段总体可以分为行测和申论两个部分。而行测大致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逻辑判断,资料分析;申论分为申论小题和申论大作文。

首先,对于行测的复习,可以概括为知识储备,熟悉题型,提高速度,定时参加模考,时时总结五个部分,你可以大致按照这样的脉络去复习,其中我重点讲如何进行知识储备,即行测每个模块的复习策略和诀窍。(ps:下图是我复习笔试面试用到的部分书,基本都是粉笔公考系统班和面试训练营的书以及部分中公华图的教材;以及笔记,一定要做笔记。)

模块一常识理解

常识理解考察面广,涵盖很多领域很多知识,但绝非很多人所认为的无法复习或者不用复习。我认为常识一是需要复习的,且应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可以利用的书籍比如粉笔公考《常识考点一本通》;关注公众号半月谈当中的时政小测验等将这些抄录在小卡纸上,利用吃饭,晨读,睡前甚至是wc的时间去复习。二是常识并非漫无边际考查知识点,它有一定重复考察的点,可以利用历年真题,总结常考点,并抄录记住。始终要坚信,别人忽视甚至是不去复习的模块,你把握了,这是抢占先机的第一步。(ps:下图就是我当时复习常识的小册子即记忆卡片,几乎每天都带在身上。)

模块二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解题秉持一个原则“找对应”。不管是逻辑填空还是语句理解。始终要注意“找对应”。不要带着平常的思维,去读语段,理解语段,记住不要读,不要试图完整理解,要优先找到整个文段的结构,就像吃一只鱼,你要打破惯性思维,忘记吃鱼肉,直奔主题,找到鱼骨架,即整个语段的逻辑架构,比如可以将一个语段归纳为 “观点:今天很热—举例论证:为什么很热—结论:很热,要防暑”,之后再结合题目问什么,选出对应的选项。鉴于篇幅,没有办法结合具体题目详细讲解,但始终在做言语题时默念:找对应!

模块三数量关系

行测终归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考试,很多人几乎没有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所有题,因此必须有舍有得,敢于放弃。在我看来,对于数量关系的复习我用简单的几句话表达个人看法:如果你有时间,有天分,有基础,数学底子好可以在考场上把握,如果你不是,考场上时间来不及时,果断放弃,有舍有得,因为数量关系相对计算量大,性价比低,又很容易让人在算不出答案时,陷进去,造成时间的浪费消耗和心态的紧张不稳定。但对于一小部分基础题型如工程、行程问题等可以适当做些练习,考场上挑着做。

模块四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部分明确的理论,而且理论放在题目上很快。但这一部分的学习没有太多诀窍,就是熟悉理论知识,多做练习。但图形推理要注意做题要足够多,记住每个题型的特征,多看选项,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别。

模块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最好拿分的一个模块。要熟悉术语,学习,做题,练速度,唯一的诀窍就是:熟悉概念的基础上,细心细心再细心!

最后,行测做题一定要摸索形成适合你的做题顺序,形成习惯。

其次对于申论的复习,个人认为是十分重要的。得申论者得天下,这句话绝非戏言。因为行测其实是很难和对手拉开巨大的差距,而申论可以做到。当时参加省考时,由于申论84.5分位于全市第一,才能够和对手拉开13分的差距。而进入机关后,因为机关单位中对于文字材料的处理能力相对很重要,领导也较重视这类新人。我也因为申论分数高,文字材料处理好被局长留在了办公室,负责材料文字工作。因为申论的复习希望大家都可以重视:

1.摆脱误区:申论无法复习,需要依靠基础和写作能力,会写文章申论一定好?答案是:否!你要记得申论归根结底是客观题,不是主观题,它跟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没有直接的关联,你要懂得付出心血,敢于付出时间去复习,去练习,去总结,就会有收获,不是不会写作文的人就不会写申论。

2.申论小题=带脑子的抄材料 申论大作文=加长版带脑子的抄材料即一切申论的答案来源于材料,脱离了材料旨意的申论,就是离了水的鱼!

3.申论的复习=积累+练习。积累:可以下载学习APP:粉笔公考,腰果公考,凤凰视频,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半月谈等。可以关注公众号:阿秋的客厅,半月谈,粉笔公考,华图教育,中公教育,共产党员,公考社区,公务员考试申论好词好句,公务员考试信息网,公务员招录平台,晋公面试,人民日报评论,学习经典,灼见等。贴吧关注:公务员吧,微博关注:共青团,紫光阁等。尤其以半月评论文章和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最需关注。可以每周两篇评论文章,读一读,培养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感觉;写一写,积累一些适用性强的好句,如一些古语古训,谚语,甚至是当下社会中的新兴词汇,用于申论的写作中,丰富文章。记住,不要记什么模板套路,记什么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现在的申论阅卷,凡是模板套路化的文章,一律无法有好成绩。 练习:做申论的历年真题,记得一套题目多遍做远胜于马虎做了好几套。强烈推荐使用粉笔公考的申论智能批改,纸质卷子定时做完之后,录入批改,根据批改结果,反复修改自己的答案,回头去重新看材料,定时再做一遍,之后再录入批改,如此循环,你的进步一定能看的见!多读—多写—多改—多思—多总结,我认为是申论复习的第一要义!

写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至今仍然记得自己在得知无法考选调生的那一刻,在风雨操场的角落失声痛哭,也是那一刻我决定考公务员,我收起了选调生所有的书,复习视频,开始了公务员复习,所以当一个梦想破灭了,也许是另一个梦想的开始,永远不要放弃希望!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公务员考试是人生中除了高考以外,第二次完全公平的考试,高考使我们从千军万马中厮杀出来,不看家世,不问过往。公务员考试给了我们一生的安定,现在所有人站在教育公平创造的最后一个入口前,也许公务员的考试需要拼爹、拼关系,会有一些眼泪、不甘和愤恨,但是对于所有人来说,不要因为不可预知的原因使努力付之一炬,这是在我们国家范围内能够做到的最公平的一次选拔。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4301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