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科技人才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经济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竞争。下面就是壹壹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科技人才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科技人才会议上的讲话篇1

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市委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科技人才工作会议。这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科技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参加这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以及各位科技人才表示亲切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在各条战线辛勤工作、为*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各类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党的*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建设和谐、文明、富强的国家,必须以人才为本。纵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挑战和机遇共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努力使自己发展得更快、更好。*期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要实现我市既定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其中最突出的制约因素是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生产力的贡献份额不高,技术创新活力不足。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市要实施好*人才发展规划,要实现在广西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人才工作全局,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狠抓人才工作这一全局性工作,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人才数量,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布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科技人才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紧扣第一要务,努力促使广大科技人才为加快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而建功立业

当今世界,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谁拥有了人才,并能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和作用,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日本、新加坡、以色列这样一些小国,无一不是因为重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从而成为富国、强国。据统计,在当今世界优秀企业的财富构成中,物质资本只占企业财富的20%,货币资本只占16%,而人力资本则占到64%。美国微软公司的固定资产加起来不过几亿美元,员工数量不到麦当劳公司的十分之一,但它的市场价值却达到6000亿美元,是麦当劳的十多倍,关键就在于他们拥有一批世界顶尖的软件人才。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激烈发展竞争中,要想迎头赶上先进地区,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我们有拼搏创新的勇气、勤奋务实的举措,更需要包括专家和普֪ͨ识分子在内的各类人才倾心倾力的智力支持。在这方面,我们广大的科技人才既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广大科技人才大有作为。一要促使科技人才当好外脑。我市的科技人才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熟知本地情况,精通本职业务,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专长,对本行业本部门乃至本地区的一些重要决策,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说,往往比党政领导看得更准。因此,要促使科技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为党委政府进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服务。二要促使科技人才敢于攻坚。20*年以来,我市完善了规模以上企业的科技开发机构3个,一是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三环日用陶瓷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市科技局认定的精通集团和科联兽药研究中心。有关部门联系了区内外科研院所与我市三环集团、益富华、恒科药业等7家企业建立了科技攻关和技术协作关系。20*年以来,全市研发新产品1200多个,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20多个,引进先进工业技术10多项。这里面,凝聚了我市广大科技人才的大量心血,他们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后,我们要激励更多的科技人才,在科研上敢于攻关,通过各种攻关活动,在制约发展的热点问题上有所突破。三要促使科技人才勇于创新。要激励他们进一步增强创新的意识,始终保持创新的激情,不断拿出创新的成果,为加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特别要紧紧围绕我市发展大局开拓创新,比如,如何建设、规划和管理好城市;如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如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搞活民营经济;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抓好农业经济等等,关键是要选好课题,锐意创新,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紧抓第一资源,为聚集各类人才搭建平台

加快*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数以千计万计的各类人才。20*年,通过我市组织人事部门的努力,三环集团公司建立了*日用陶瓷产业人才小高地,通过小高地的建设,引进了13名博士,55名硕士,185名本科人才,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产、营销、管理团队,具备良好的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能力。该小高地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3人,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6%。这些人才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创新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另外,我市管理的拔尖人才这一群体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多学科、跨行业、综合性等特点,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各类专家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人才的技术特长和群体优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助拔尖人才这么一个载体,整合全市的人才资源,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加快*发展的宏伟大业中来,为富民强市作出贡献。希望今后要做到三点:一是拔尖人才要当好表率。实践证明,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领军人物的作用十分关键,一个学术造诣精湛、敬业精神突出的科技领军人物,往往可以带起一支创新团队,带动一个创新产业。各位拔尖人才都是我市各类人才中的优秀代表,是我市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核心骨干,掌握了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具有高超精湛的技能。希望大家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多出精品,多创特色,多争一流,以不俗的业绩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增强对社会各方面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二是拔尖人才要带好队伍。人才的成长既有一定的时间性,又有一定的层次性。只有一批批人才的不断成长,才能永葆人才队伍的活力,永葆我们各项事业的活力。拔尖人才都是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领头人,在发挥自身的作用的同时,尤其要增强大局意识,克服门户之见,以事业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坚持实行专家带班制度,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帮助、指导、培养年轻的科技人才,带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使我们的各项事业永葆青春活力。三是各部门各单位要凝聚人才。既要眼睛朝内,发现一批人才,培养一批人才,吸纳一批人才,聚集一批人才,进一步壮大我市的人才队伍规模,也要内外结合,充分利用优秀科技人才的知名影响和技术专长,针对*发展的现实需求,走出去,请进来,广泛接触和联谊市外、省外、国外的专家学者,巧借外力,为我所用,努力开创我市优秀人才广泛集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

三、要坚持党的领导,在落实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中开拓创新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我市人才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一要更新观念。对经济工作而言,观念一变天地宽;对人才工作而言,观念一变视野宽,观念陈旧就发现不了人才,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透过中国三代领导人的相关论述,就可以发现,中央对人才工作的认识,也是随着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把握而逐渐深入,对中国未来强国之路的战略选择而逐渐清晰。毛泽东同志说,人多,热情高,干劲大;邓小平同志说,要尊重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实施人才战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也非常重视人才工作。200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人才工作提上了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最近几年,我国每年都召开科学技术表彰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上台给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科学家颁奖。获得这一奖励的奖金高达500万元,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水稻高产之父)、航天专家王永志都获此奖励,去年获此奖励的是农业科学家李振声。二是要加强领导。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提供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度重视选拔经济建设人才那样,高度重视选拔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探索这项工作,争取出成果出经验。三要创新机制。项目与人才是互动关系。有了项目,可以吸引人才;有了人才,可以引来项目。当务之急,是启用好会引项目的人才。目前我们有些地方和单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出不来,用不上,留不住,引不进,养在深闺人未识、墙内开花墙外香,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机制上。要切实加快制度创新,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健全人才市场,完善管理、技术等要素质与分配的制度,实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政策,改善对人才创业的政府服务,把人才从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释放他们的创业能量。要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报酬。四要优化环境。对于人才工作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最近,有一份材料,反映一些外商对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工作提的三条意见:第一条是环境,第二条是环境,第三条还是环境。这个例子再次提醒我们,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积极营造一种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氛围,切实帮助解决干事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使各类人才能安心尽心创业,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动的大好局面。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伟大时代。时代呼唤人才,伟业造就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为建设富裕和谐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人才会议上的讲话篇2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公司首届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大会,贯彻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大会精神,表彰公司人才与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单位、优秀人才,检阅公司成立三年来所取得的科技进步成果,规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人才和科技工作,动员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到公司加快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去。首先,我代表公司党委、公司,向即将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全体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敬意!

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战略,是公司党委、公司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实现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保证矿区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认真规划好未来几年的人才和科技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对于加快公司建设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就公司的人才与科技工作谈四点意见。

一、公司人才与科技工作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推动了公司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公司成立三年多来,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有关人才和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分析公司人才队伍现状,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根据人才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努力引进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加大了对中层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派优秀管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长;全面开展了管技人员考核工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新途径,提高了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开始了全公司人才资源的整合工作,积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与科技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和改进,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大力推进农林业的科技进步,较好地发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围绕发展战略、种业经营、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大力开展规划制定、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引进吸收和科技推广。近三年,累计投入100多万元专项资金,对公司发展规划、皖麦55、大棚蔬菜、食用菌等许多项目进行了技术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创新,提高了创新成果的科技含量。有两项成果通过了市级鉴定,并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今天,将要受到奖励的科技成果凝聚了公司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智慧和汗水,提高了科技进步对公司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化及开发对种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食用菌新品种筛选与推广促进了柳湖的产业结构调整,小桂庄积极引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为职工群众劳动致富探索了一条稳妥有效的道路。以上成果和技术等,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公司的生产和经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成绩是公司各类人才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勇于向困难挑战,经过不懈努力而得来的。特别是今天将要受到表彰各类优秀人才,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矿业人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了公司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扎根矿区农林业、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艰苦创新业、开拓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激励着自己用模范的行动和突出的业绩,推动着公司不断谱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将要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是实施公司人才强企、科技兴企战略的领头雁。坚持以人才成长和科技进步促事业发展的思路,鼓励人才学习提高,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加强科技创新,在职工中大力推广科学种田知识和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种子产量质量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丰硕成果。公司积极引进新品种,联合科研院所参与各种研究与实验,建立三圃田,制定各项种子繁育生产的规程,极大地促进了种业的发展。*也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他们能够取得人才工作、科技工作的双丰收,归根结底源于坚持了人才先行、科技领先的工作思路,他们的好做法是值得总结推广、最可宝贵的经验。

将要受到表彰的优秀人才是公司各条战线上的精英。李斌同志长期从事种业经营工作,能够把握种业发展的趋势,积极组织和参与引进、研发新品种,为种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是职工出身的种业土专家,在种业的繁育生产推广上立下汗马功劳。在抓好种业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棚蔬菜和食用菌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从事科研多年,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使公司的科研工作逐步走上了正常轨道。精通财会业务,严细财务管理,合理调配使用公司管理经费,为领导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业务上有钻劲,深入参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引进,并自己投资外出学习搞开发,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是大中专毕业生中科技创新的楷模。其它还有很多同志虽然没有受到表彰,也都在工作中做出了积极努力。许欢乐努力以发展促进大山林场面貌的转变,引进大蒜种植提高土地产出。工作时间不长,经历了三个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很快能胜任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取得了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评价,是最近引进的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我们为拥有这样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的各类人才队伍而感到自豪。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今天受表彰的优秀人才中,还有5位优秀技能人才,他们也将作为公司优秀人才代表受到表彰。长期以来,他们立足林场、无私奉献,在生产的第一线,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最前沿,发挥着聪明才智,挥洒着辛勤汗水,为推动公司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代表了公司众多名优秀技能人才,他们是公司的能工巧匠,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公司党委、公司向优秀技能人才、向广大工人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今天受到表彰的各类优秀人才,他们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集中展现了公司广大职工热爱企业、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探索求知的精神,实事求是、崇尚科技、善于创造的精神,百折不挠、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要在全公司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们的高尚品德,鼓舞全公司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到公司加快发展的洪流中去。在此,我再一次代表公司党委、公司向受到表彰的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公司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二、认清形势,正视不足,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和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经济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集团公司提出并全面实施了人才强企战略、科技兴企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了人才和科技在企业发展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谁拥有了足够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力;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谁就能够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才和科技工作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放到公司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和发展进程中、发展战略中来审视,正视我们人才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和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一五期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农业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加之集团公司强大的后盾和科学的发展规划,我们必须尽快走出一条循环型、可持续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尽快把公司建成国内一流、农工商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性农林企业和知名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供应商。到2010年规划如果能够全部完成,预计公司销售收入将达到5亿元,实现利税超亿元。

宏伟的事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完成。但目前我们的人才队伍,无论从数量、质量上,还是从结构、层次上,与现实需要和未来需求相比,差距都比较大。公司现有管技人员总量为63人,本科以上学历仅25人,占管技人员总量的近40%;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39名管技人员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虽然达到了27人,但大部分以早期的林学专业居多,其中农业和种业主体类专业技术人员仅为3人,占管技人员总量的7.5%。从战略规划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我们在考虑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时,总是感到人才也不够用,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已充分暴露出来。实施规划要求我们要有大批的种业生产经营人才、种植养殖人才、农副产品深加工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各类技能人才,特别是未来两三年我们将面临人才需求高峰期。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提前思考,提前部署,并解决好这个决定公司发展的大问题,否则,我们的发展规划将是纸上谈兵,将成为空中楼阁。

应当说,公司十分重视人才和科技工作,把人才和科技工作作为事关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调动了各类、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公司广大优秀人才,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勤奋钻研,不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推动了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而且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为公司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中间有一些走上了或即将走上领导岗位,还有一些成为公司技术战线上的骨干,更有很多技术职工崭露头角,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业务能手。公司对人才工作认识到位,敢于起用优秀人才,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创造了良好的用人环境,各类人才也感到事业上有奔头,工作热情高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看,公司人才和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经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但目前所出现的人才紧张的局面,一方面是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增加,客观上给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前些年对农林业重视不够,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几乎陷于停滞也是客观原因,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认真查找思想认识和人才工作方面不适应、不到位的地方,并努力加强和改进,才能不断把我们的人才和科技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一是吸引人才的力度还不够大。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完全是靠传统的招数,等待集团公司人事部门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缺乏走出去宣传推介,吸引需要的人才来工作创业。另外,对一些成熟人才,特别是我们需要的一些战略智囊型、高精尖型等高层次人才,急需要一些特殊的政策。

二是人才培养工作不够到位。往往是毕业生分配到单位后,不能有意识地去关心、教育、引导他们,而是让其自然成长。多数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接受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致使他们知识更新不快,对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了解掌握。还有就是,有些领导同志,也包括一些本身就是专业技术人员出身的领导同志,认为专业人才缺乏经验,却没有从培养人的角度给他们在重要岗位上锻炼成长的机会,这样就会错过人才培养的最佳时机,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是人才使用上还有差距。具体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区,,不能根据个人能力给予发挥作用的空间,让他们感觉无用武之地,挫伤了他们的进取心。由于人才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往往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人的业绩、能力、品德、知识状况,显示出用人上的不尽合理,缺乏科学的依据。

四是人才宏观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人才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还比较粗放,没有很好地把人才当作一种资本来经营。宏观上思路不够清晰,没有能够很好地配合发展规划来超前规划好人才工作;人才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统筹好人才资源开发,培养、吸引、用好人才这三个关键环节没有很好地贯通和融合,良性循环的人才工作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对农林业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没有进行过全面总结,对如何提高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通过哪些途径、采取哪些措施研究得不够,对人才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不够。

五是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在思想上,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农业生产含量低,不需要多少高层次人才,对人才工作重视不足。如果我们纵向比较一下,九十年代初小麦单产不过五六百斤,而通过不断推广新品种和科学种田知识,不断以新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现在亩产量已经达到了900斤以上的水平。事实雄辩地证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越来越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而掌握了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人才,是推动企业进步的根本。在观念上,我们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上还有差距,没有用人才先行的思想来统领人才工作。

在科技进步工作中,也存在着技术与装备水平不高、研发力量没有整合、技术创新体系没有建立、创新项目数量少、资金投入低等问题,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差距和不足,但同时更要看到我们人才和科技工作上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以增强做好公司人才和科技工作的信心。总体来说,公司人才和科技工作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拥有部分技术高、素质好、能够独挡一面的核心骨干和领军人才。随着发展规划的实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将不断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市场竞争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每次职代会收集到的职工代表提案,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的都不少,这反映了各方面对人才工作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说明公司上下对抓好人才工作达成了共识。随着集团公司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才环境的积极改善,出现了人气指数上升的良好趋势,对我们吸引人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切实提高对人才和科技工作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推进人才和科技工作思路、机制、方法的创新,认真抓好人才规划和有关政策的落实,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就一定能够掌握人才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开创公司人才和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三、明确思路和任务,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

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大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以人才先行为导向,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统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科技工作,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加快公司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首先要解决好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就公司而言,我认为,更新观念必须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下六种观念:

一是人才先行的观念。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是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要保证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没有人才是万万不能的,资源少,可以通过人才优势占有资源;没有人才,一切也就无从谈起,规划也就不可能实施好。因此,公司上下都要切实增强人才危机意识和人才忧患意识,克服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超前储备好人才,宁肯让人才等项目,也决不能让项目等人才,使人才工作始终处于领跑状态。

二是人人都能成才的大人才观念。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宏伟事业,为公司每一位同志搭建了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把我们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有创新能力的人是人才,掌握了专门的知识和技术的人是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精湛的技能是人才,各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也是人才的大人才观,促使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推就拥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谁积极进取,立足本职为企业多做贡献,谁就会在不懈的奋斗中成为有用之才。反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里,不论是谁,既使有再高的学历和职称,只要停止了学习和创新,哪怕是放慢了提高自己的脚步,都会被时代所淘汰。

三是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工作首先是人的工作,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挥作用放在首位,高度重视人才在促进公司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认识和使用人才,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四是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观念。我们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岗位都需要大批人才,要使公司人才数量大幅度增长、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就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做好培养与引进工作的同时,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对人才资源进行统筹开发。统筹机关与基层的人才资源,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的整体开发,全面优化公司人才资源的配置。

五是区别激励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是调动人才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必要手段。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区别激励,也是保证激励有效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克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对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流人才给予一流的回报、一流的褒扬。职称聘任也要坚持评、聘分开,努力打破有资格就要聘的陈旧观念,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

六是人才工作全面推进的观念。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使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从而,以科学的观念来推进公司人才工作的发展,以先进的思想来提升公司人才工作的档次,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发挥出来。

当前,公司即将全面启动循环型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乐于奉献的人才队伍,满足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为此,我们必须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努力做好人才工作。

一要本着立足当前、目标长远、积极筹划、超前打算的原则,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素质结构的优化,力争每年引进和培养一定数量本科以上层次的各类人才,确保至2010年公司本科以上专业人才由目前的25人增加到50人左右;二要着力做好急需人才的储备工作,以生产后备人才、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项目开发后备人才和机关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各类急需后备人才库的建设,保证企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三要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大军,通过三到五年左右的时间,培养5名以上的拔尖人才,20名以上的各类优秀人才和100名以上的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唯有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开展卓有成效的人才工作,使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保证公司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新人才工作的机制,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规律,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发展的需要,深化人才工作制度改革,坚持以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确保在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

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走出重学历、资历,轻业绩、能力的误区,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人才的根本标准,逐步建立起以业绩、能力为核心,品德、知识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保证对人才的评价客观、公正,还英雄以本色,给人才以公道。

要加大人才培养使用的力度。以战略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鼓励职工自学成才,鼓励人才参加继续教育、开展学术交流、加强与外界的交往和合作,并提供适当的资助。整合公司内外培训资源,加强教育培训,积极探索菜单式、互动式、复合式等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改善公司的人才结构;有目的地做好基层单位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的培养性交流,有意识地把各类人才放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环境中去磨炼,把优秀人才放在关键岗位去锻炼,促其学习创新能力和品德素质修养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切实突破一切制约人才成长的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按照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要求,破除论资排辈和求全责备的错误认识,打碎用人上的有色眼镜,大胆起用优秀年轻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事创业铺路搭台,把用事业留人落到实处。

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以考评为基础,岗位责任、风险与工作业绩挂钩,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鉴于此,我们将采取区别激励的办法,对人才实行有区别的激励措施,特别是为公司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予以重奖。这次,我们对各类优秀人才进行一次性奖励,今后将定期召开会议对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创新成果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同时,进一步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以社会评、企业聘为导向,坚持评与聘相分离的方向,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继续推行高职低聘,积极试行低职高聘,逐步消除职称和业绩能力不匹配的现象,真正提高技术职务的含金量,使职称聘任工作体现公平、令人信服,全面激活人才队伍。

要突出重点,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是公司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的主力军,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项目建设、运行为发展和创业的基地,围绕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努力形成专业技术人才加速聚集的良好局面。管理人才是公司搞好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培育企业文化的中坚力量,要以提高管理能力为核心,在重要的岗位、重要的工作上,让他们承担重任,充分发挥潜能。高技能人才是职工队伍中的优秀代表、核心骨干,是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有一技之长的新一代劳动者,公司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我们要像重视专业人才一样去重视技能人才,要像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那样去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像关心拔尖人才的成长那样去关心高技能人才的成长。

要加强和改进科技创新工作。要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学习、消化、吸收、运用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公司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认真落实公司有关科技创新的规定,建立科技成果及时奖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要重点围绕种业发展和柳湖循环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攻关市场营销、结构调整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努力掌握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对人才和科技工作的领导,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公司循环型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伟事业,为各类人才的成长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加强和改进人才和科技工作,营造良好的用人、育人环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服务,是公司各单位、各部门的历史责任。

要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对于人才工作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各单位、各部门都要以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环境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的最基础的工作来抓,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爱才之心、识才之志、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及时发现和大胆使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在全公司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充分尊重人才的创造价值,使一切有利于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营造科研有条件、创业有保障、干事有舞台的工作创业环境,身心健康、安居乐业、相互交流的生活学习环境,彼此尊重、和谐融洽、倡导争鸣、鼓励创新的人际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总之,要通过富有成效的环境建设使公司成为优秀人才建功立业的基地,成长进步的广阔天地,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的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和出台的有关政策,认真查找本单位人才和科技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并加以整改,切实把人才和科技工作作为改革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摆上重要日程,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人才工作的新格局。明确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的责任,把人才和科技工作作为班子考核、评价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要注重从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干部,把更多的人才集聚到各级党组织中来,集聚到公司改革发展事业中来。

同志们,公司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实施循环型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几年将是公司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正在书写矿区农林业的历史,时代呼唤着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的战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一个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一页更多精彩科技人才会议上的讲话

科技人才会议上的讲话篇3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我市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现状,表彰奖励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全面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科技与人才工作,更好地发挥科技与人才在推进两个率先、两个提前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目标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科技与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技与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省、扬州市也分别多次召开会议,对科技与人才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及扬州市对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科技与人才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市围绕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目标,采取切实措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与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两次被评为省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县市。科技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2009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37项,认定立项61项,获科技资助1500万元,其中江佳电子、华伦化工、长青农化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攻关计划,诚德集团的高温高压大口径无缝钢管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被列为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获无偿资助12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其中省级15家,国家级3家,省高新技术产品68个,初步形成了机电、化工、环保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群,江佳电子等14家企业研发中心取得首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批准成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1家、省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1家;全市申请专利380件,获得授权183件,继续保持苏中第一,并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试点市考核验收,进入首批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行列。人才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注重引进人才,通过组织人才招聘团、参加人才招聘会、举办人才集市等形式,三年来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900多人,年均增长超过20%;注重选拔人才,先后评选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1人,推荐申报扬州市优秀拔尖人才31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5名,并有20人被评为省和扬州市专家,居扬州各县市之首;注重储备人才,分别建立了59人的海外青年学人信息库,1800人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900人的农用实用人才信息库,并设立1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研攻关、成果奖励和人才的引进培养。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人才48000人,其中党政人才3425人,经营管理人才2329人,专业技术人才37098人,乡土人才5148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各类专家50人,中级职称10030人,高级职称1128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人才队伍。

2、科技与人才工作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近30年来积累了有史以来科学知识总量的90%,科技发展加速化、科技经济一体化、科技竞争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事实;人才竞争日益加剧,集聚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区域竞争的焦点,也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竞争能力的强弱。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主动、争先进位,关键在科技与人才,希望在科技与人才。从我市的科技与人才现状来看,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拥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份额大、竞争能力强的产品不多;人才总量不足,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仅为449人,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合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直接为

一、二产服务的仅占49.7%,且新兴行业、生产一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紧缺,复合型、创新型、领导型人才相对匮乏,并存在人才紧缺与人才闲置并存、人才流失与人才难以合理流动并存的现象;科技与人才工作的投入还需加大,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对此,我们要认清形势,看清差距,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与人才开发力度,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3、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越来越迫切。按照省委、扬州市委的部署,我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两个提前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建设,既是题中之义,更是关键之举。在跨越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只有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真正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不断加快人才开发与利用,才能在与国内外合作、竞争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增强竞争力。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把科技与人才工作作为优先发展之策、率先发展之本、领先发展之基,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狠抓关键,全面提升科技与人才工作水平

当前,科技与人才已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性因素。我们要认清形势,真正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努力实现科技与人才工作的新突破,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全市科技与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技术创新和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政策配套为手段,全面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为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努力把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和省人才工作先进市。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今后3-5年科技进步的发展目标是: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每年增长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0家以上,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总量突破100个;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000件;创办扬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以上,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达400人以上;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指标在扬州名列前茅,进入全省前十强。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必须着重抓好以下五个关键措施:

一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

进一步强化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实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发展战略。根据我市现有产业结构状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设备、新材料等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强协同攻关,实现重点突破。进一步加快电子元器件、新型医疗器械、国家

一、二类新药、粉末冶金、新型防腐涂料、绿色食品、无公害农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群,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加快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重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引进消化吸收等途径,开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要从拾遗补缺开始,主动寻找高科技企业,接受其辐射,为之配套,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入手,逐步形成产品群、衍生产业链、发展产业化。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引进、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点高科技项目;积极组织星火、火炬、国家级新产品及双高一优等国家、省上争项目。力争在今后3-5年内,开发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60-80个,实施火炬、星火项目15-20个;培育20-3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十一五期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器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80%以上。

二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市经济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从今后的发展趋向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一样,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关键是要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层次,增强竞争力。全面加强技术改造。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重点推广运用信息技术、机电仪一体化技术,加速工业装备和工艺的更新换代,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促其升档晋级。在今后实施工业技改项目时,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技术装备投入占技改投入的比重达到70%以上。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实现途径。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要着力推广应用数字化设计和创造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对中小企业要积极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示范,力争三年内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上网率达到100%,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100项。大力实施产品创新。积极依托产品创新推动传统行业技术升级。机械行业重点开发以机电仪一体化为方向的数控柔性加工系统,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电子行业要紧跟世界电子电器行业发展潮流,积极开发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的电子电器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冶金行业要积极开发大口径管、特种钢管、特种钢锭、特种钢材等市场潜力大的产品。环保器材行业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开发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烟气脱硫设备、工业有害废弃物处理装备等。电力器材行业重点发展高等级电力金具、电力电缆、发电机等。医药化工行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新医药和生物农药等。要加快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之向深加工、精加工、高技术和低消耗方向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三扎实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企业不仅是技术应用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尤其要注重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加强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加快建立技术开发机构。这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保证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长久之计。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全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要逐步建立各具特色的研发机构,并做到研发职能、研发人员、研发经费、激励措施、挂钩院校五落实。科技部门要建立健全研发机构评价体系,择优扶持20家研发机构,在经费、科技计划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全市100强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和完善一批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增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力争3年内,全市建成200家厂办科研机构,创办30家扬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创办8-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创办1-2家国家级技术中心。通过建设技术开发机构,加强技术攻关和对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运用,努力开发和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扎实实施科技联姻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集团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合作,积极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看好的科技成果,加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市大中小企业尤其是列统企业,都应建立相对固定的技术依托单位,采用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专利等形式,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转化。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市中小型企业产学研联合开发产品的面达到90%以上。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产学研联合的新路子、新方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组建一批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在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以高等院校和科技企业合作

共建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扎实推进以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的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力争3年内全市建成有行业影响力的生产力促进中心3-5家。要强化政府推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和举办各类技术交易会、项目洽谈会、信息发布会以及科技成果采购等活动,增加项目源,扩大合作面。在专利申报、专利引进、技术嫁接上给企业以大力帮助和支持,确保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00件,在苏中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坚持把技术创新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努力提高技术进步的起点。要围绕我市传统产业改造和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题招商活动。要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中小企业的交流、沟通,千方百计寻求合资合作的机会。积极引导企业抢抓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改组、调整、扩张的机遇,甘当配角,主动挂靠加盟,利用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推进企业技术装备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开发水平,加快企业技术升级。

四全面加大技术创新人才建设力度

科技进步,关键在人。全市上下必须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认真组织实施515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即重点培养出5名以上在国内或省内学术技术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10名以上在扬州市学术技术界具有一定声望的专家或学者,50名以上在全市各学科、各行业成绩突出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努力构筑我市以机械、电子、船舶、汽车、医药、化工、农业、建筑为重点的八大行业人才高峰,培植一支与我市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3311人才工程建设,把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推广示范基地、重点农业园区等载体,建成高层次人才集聚、培养和使用的重要平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企业家评价、考核、激励等办法,逐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开展青年企业经理人才创业论坛活动,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南大商学院MBA核心课程班的培训,选派一批企业经营管理者到高校、大型企业甚至国外、境外进行进修深造、跟班学习。力争到2010年,培养2名能带领企业进入国内前300强的杰出企业家,培养20名能带领企业在各行业处于比较领先地位的优秀企业家,培养200名具有中、高级任职资格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三年培养计划,重点在制造业、服务业及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中加快培养一批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积极整合我市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全市中高级技工人才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实用人才的专业素质。抓紧实施《市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对关键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要千方百计、不拘一格引进。不断完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切实帮助解决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问题,重点落实引进人才在购置住房、安家补贴、工资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五加快建设科技进步和人才服务的平台

技术进步的主战场在经济开发区、沿江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要围绕企业向沿江集聚、向城区集聚、向园区集聚的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全市技术创新的龙头、集聚人才的基地。要继续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沿江大开发。按照建设现代化的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沿江高科技产业园,使之成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各地特别是各重点镇要坚持把高新技术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聚。要从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市经济开发区或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建立生产和科研基地。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科技兴农步伐。继续抓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大工程,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创新为重点,推进农业实施经营企业化、投入科技化、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重点是抓好现有的高效花卉苗木、永安猕猴桃、特种水产等1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加强与各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形成特色。要积极构建引才引智平台,构筑人才比较优势。研究出台《市人事代理暂行办法》,搞好人事代理一条龙服务,重点为沿江开发做好引才引智工作。健全和完善科技信息网,推动人才、技术资源和项目的对接。进一步完善人才资源信息系统、人才市场信息发布系统、人才资源预测系统,盘活人才,用好人才。

三、强化领导,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组织程度

加快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步伐,关键在领导。各级党政组织务必从提高执政能力、加快两个提前的高度,把科技与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战略地位,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开放的科技观和全新的人才观,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氛围。市各新闻单位和舆论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市的科技、人才政策,宣传各单位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典型事例,宣传各行业施展才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扎实开展创新创业之星即十佳科技创新人才、十佳科技服务工作者、十佳经营管理者、十佳教师、十佳医用工作者、十佳建筑师、十佳农业科技工作者、十佳农村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要深入开展科技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加强科普宣传,介绍最新技术动态和实用技术,为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科技信息和优质服务。今年要重点抓好以科技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全面宣传经济建设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

2、强化领导,形成整体合力。科技与人才工作是

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的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统筹好发展第一要务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关系,亲自抓好科技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理顺人才的建设、管理、服务体制,优化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机制,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并重视做好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及时把各类优秀人才吸收到组织中来,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热心、感情上贴心,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才之家。科技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拓宽工作思路,凝聚各方力量,集成科技资源,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科技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要上下同心、左右同步、各方联动,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3、强化投入,落实物质保障。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前提,人才投入是人才开发的要件。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技术资本投入在先、人才资源开发优先,不断建立健全科技与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机制。要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特别要加大财政对人才培养以及基础教育、重点科研项目的投入,确保科技三项经费、科普经费足额拨付、逐年递增,力争到2008年前达到市财政总支出的2%;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等。要突出主体投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人才开发机构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要鼓励多元投入,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对科技与人才投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政府拨款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入为保障、社会各界和个人捐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为营造一流的科技与人才发展环境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4、强化责任,加大考核力度。要加大落实力度,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运行机制等问题,制定科技与人才工作十一五规划,拟定具体方案,逐项进行落实。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特别对科技和人才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要具体负责,确保解决问题不留尾巴,落实政策不走形式,完成任务不打折扣。要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考核指标体系,把重视对科技及人才工作的引导,实施科技及人才工作的规划,促进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确保科技与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加快实施和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力开拓科技与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31673.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