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三个案例:
第二个也是去年9月6日晚,李双江的小儿子和一同伴分别驾驶宝马和奥迪车,在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因小事殴打业主夫妻两人,事后业主报警处理此事,打人者被带到警局接受调查。8日李双江亲自到医院向受伤者真诚道歉,在病床前深深的鞠躬,称:“我没有教育好儿子,我对不起你们夫妇,我宁愿你们用棍子把我打一顿。”临走前,李双江承诺一定会“给个说法”,不会放纵自己孩子犯的错,并承诺将负担全部费用。一周后,15日,北京市公安局通报消息说,李双江的小儿子李天一因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之规定,由政府收容教养1年,已送交执行。
第三个来自网上一篇博客:《向贪官郑道访的母亲致敬》,详细了解了原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郑道访的母亲韩素清教子故事,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1994年,郑道访刚刚调任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时,赴任前特意回家看望年迈的老母亲,不到两天就收到各种礼金三万多元。韩素清老太太硬是逼着儿子将这笔钱交给了组织。另一件是在郑道访离家的前一夜,老太太专门把全家大大小小几十口人召集到起来开会,当着儿孙的面把自己攒下的一千元钱交给郑道访救急用,并在这次家庭会议上,老太太为了让儿子安心做个清官,给家人约法三章:一是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品和吃请;二是不准答应帮助别人办事;三是全家任何人都不能去找县、乡、村领导办私事。虽然这没能阻止郑道访成为贪官,但最终因韩素清老人严格的家训及清正的做人原则,几十名务农的郑家子弟没有一点犯罪痕迹。
我用这三个案例来说明什么是“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习惯和生活作风。上述个案,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家风。我们听过一句话: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什么原因?就是家风。家庭是一个小社会,孩子出生后,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对其人生信仰、价值观、人格形成、性格情趣、为人处事等等方面都构成决定性的影响。在家庭中,孩子被家风熏染,潜移默化地打下了人生画卷的底色。有了这样的底色,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即使再走弯路,本质也不会变坏,而且最终还会回到正道上。
做父母容易,做家长不容易。孩子出生,我们自然升格为父母;做家长就要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这个教育决不是说教,最重要是身教。如果能建立并传续良好家风,就是对家族最大的贡献。我们进入城市生活,很少有机会纵向观察一个家族的兴衰,如果去了解古代名臣,往往能看到一个家族世代为官的现象。曾国藩家族的“勤敬”家风、梁启超家族的“寒士”家风都十分有特点。从这种层面上讲,家风是决定一个家族的成败兴衰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于我们普通人,能够树立什么样的家风?怎样树立家风?我们不妨先从一件小事看看习近平副主席的家风:
齐心,原中顾委副主任,在回忆录《与丈夫习仲勋相伴58年,这辈子无比幸福》中记载:50年代,在参加一次晚会的时候,我听见有人在我身后议论说:“习副总理的夫人穿着怎么那么土啊!”我听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回家后对仲勋说了,他听后笑着说:“土比洋好!”
我在马列学院学习后被留在中央党校工作,单位离家较远,所以和家人总是离多聚少,尤其是在孩子们放寒暑假时,我更是管不了他们。尽管每个星期天晚间去上班时,我都是伴着孩子们依依惜别的“妈妈再见!妈妈再见!”声离开家的,但我却从没考虑过是否和孩子们多呆上一会儿,甚至是否调换一下工作,离家近一些。那时,我心里想的就是服从组织安排,不能耽误工作,甚至孩子患了重病,我也没有请过假,而对于时任副总理兼国务院秘书长职务的仲勋同志来说,他宁愿在业余时间多照管孩子们一些,有时还要给四个孩子洗澡、洗衣服,那时我们的孩子都在住校或全托,这期间家里没有请保姆。对此,他视之为天伦之乐,尤其是当孩子们与他摔打着玩时,总是仲勋同志最为开心的时候。也许是仲勋特爱孩子的缘故,所以他特别重视从严教子。我们的两个儿子从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或者是花红布鞋,记得近平因同学笑话而不愿穿女孩子的鞋子时,仲勋却对他说:“染染穿一样”。就是在仲勋的影响下,勤俭节约成了我们的家风。
……
在仲勋同志受审查和受迫害的日子里,我和孩子们也都受到了株连。“文革”中我因没有和习仲勋划清界限一直在受审查,被列入康生的500人黑名单。仅在“五七干校”劳动就有7年之久。三个大一点的孩子尚未成年就去兵团或插队,留在身边的小儿子远平在普及高中时,被剥夺了升学的权利,还是在老战友的帮助下才当上了车工学徒。这段时间对我和孩子们来说,可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全家人都很坚强。
在良好家风熏陶下教育孩子,教育起来事半功倍。做了十多年心理健康教育,我的结论是国外各种心理、家教方面的思想,其实都不如我国古代的家教思想更直接、更方便,他们现在讲的各种道理,在传统文化中几乎都讲到了,现在只是换不同的方式转述出来。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他们绕了大圈子,把问题搞得很复杂,而我们的老祖宗直接抓住了本质,并且给了我们最便捷的方法。我们古代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帮助我们普通人树立的家风的资源。小时候常见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克勤克俭子弟,半耕半读人家”等对联,就是家风的体现。传统文化中不用说“四书五经”,就在《菜根谭》、《了凡四训》、《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通俗读物中也包含了很好的家风教育思想。这些都是为人打基础的,对是非对错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能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前面的问题案例,无不是是非不清,甚至颠倒黑白才出问题的。
树立好家风,培养好习惯,我最推崇的是《弟子规》。因为弟子规中汇集了我国古代圣贤教育的精华,既有思想,又有非常具体的行为要求,便于操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一部弟子规如果能做到一半,就很好了。我们现在不仅课前诵读,而且利用心理课讲解。学习弟子规,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信息时代,不仅孩子应该学,老师、家长都应该学,而且身教重于言教。
对于任何人来说,一生幸福与否取决于人生晚景,而晚景好坏不是取决于自己有多少钱,而是子女是否孝敬、是否成器。所以,我们现在贫富都不重要,教育好子女,将来能够走正路最重要。有的家长自以为现在还能罩得住,就溺爱娇纵孩子。岂不知溺子如杀子的道理,若是培养出个惹祸败家的孩子,晚年能指望他孝养吗?不给家长弄出个晚景凄凉就是幸运了。好家风离不开“勤俭耕读”,这个“耕”字,现代社会里或可以理解为“敬业、务本、不慕名利”, “读”应是读圣贤书以修身。家长是形成家风的主导者,我们能否自己做子女的表率,是形成良好家风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升完善自己,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家风,为孩子树立榜样。而良好的家风,是留给子女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对家族最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2462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