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头。这一年里,中国要举办奥运会,有人说这是中国的IPO,经过30年经济迅猛发展的这个大国要向全世界展示其积蓄多年的力量。我们的确办了一个非常好的奥运会,全世界都对中国感到非常满意。这一年里,四川汶川大地震夺去了近10万人的生命,也使世人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与这些相比,在这个不寻常的年头里,还有一些企业家,在做了多年的精神领袖之后,突然之间失语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科的董事长王石。经营万科20多年,在很多关键时刻,王石总是能够引领风气之先。在万科多元化经营并未出现危机的时候,他主动退出其他行业专攻地产,在专业化经营上早走一步;在地产行业弥漫着权钱交易的腐败氛围的时候,他秉持万科不行贿的理念,为公司赢得尊重。只是在四川地震之后,在举国上下痛心不已的时候,王石说了些“政治上不正确”的话,结果引来无数的指责、嘲笑、谩骂。王石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形象遭受重大打击,在出面公开道歉之后,万科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王石在公开场合的言论少了很多。
另外一个突然失语的企业家是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作为伊利公司的副总经理,牛根生带领一班人马出来创业,让蒙牛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牛根生的个人魅力,对商业敏锐的嗅觉还有散财聚人的种种举措,为他带来了很高的声望。牛根生也从一个牛奶公司的董事长,慢慢向公众人物过渡,高调亮相各种公开场合。在与中央电视台的合作过程中,他在很大程度上被塑造成了年轻人的创业导师。但是这些光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突然消失。在自己的牛奶产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之后,中国几家奶业巨头的老板集体失语,牛根生不再抛头露面,互联网上有人建议他引咎辞职。
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对美国文化中对企业CEO的英雄主义式吹捧非常厌倦,他认为这种吹捧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事实,只能助长CEO们越来越大的贪欲和不断上涨的薪酬,对企业本身的管理实践是一个伤害。不过在中国,对于企业老板们的吹捧却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制和阻拦,近 10年来,包括政府、传媒甚至公众在内的整个社会,给了企业家们过多的期望和过高的待遇。
老板们在企业经营中自然重要,但是似乎并没有重要到这种程度。也许在中国这样的一个追赶型的经济中,不仅企业家精神稀缺,真正能够带领团队、组织资源、经营企业的企业家更是稀缺,所以他们才会受到如此追捧。但从现实层面来看,这又有其内在逻辑。大众传媒有自己的叙事逻辑,必须给自己找到足够精彩的故事和有足够影响力的主角;企业在自我宣传过程中,老板往往是最有效的形象代言人,而尽量传播和推广老板形象,更是众多企业公关人员的重要工作;政府则更希望这些掌握企业资源的决策者们能够带来上规模的投资。
于是,各种机构齐心协力,把企业家们推到了舞台中央。一般过程是这样的:先是这些人讲讲自己的创业史、生意经,然后会继续推进到企业战略和经济发展等高屋建瓴的话题上,最终滔滔不绝的企业家们成为众人仰慕的成功人士,以精神导师的身份指点人生。于是乎,企业家成了这些年来中国的精神快餐中必须的一道菜。“教授越来越像商人,商人越来越像教授。”这个流行的段子对此种现象的戏虐非常形象:企业家们忙着出书,忙着演讲,忙着写博客,忙着树立个人形象。
问一个严肃些的问题,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这些在企业经营层面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偶像们能够给我们的民族精神带来足够强大的精神资源吗?也许,我们应该承认这些人在精神层面的探索,但是他们的确还没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也许,企业家们更多的还是要以自己的企业为根本,不要因为忙着做精神导师而忘记了牛奶检验环节。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985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