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以史增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信仰如灯,照亮前行之路,信念如炬,点燃精神之力,信心如磐,砥砺必胜之志。下面是壹壹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学史增信专题研讨发言材料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学史增信专题研讨发言材料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领悟信仰信念信心,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勇于担当作为,坚持奋发有为,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对共产党人来说,信仰信念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来自于对科学理论的不断学习和创新,来自于对人民的始终相信和依靠,来自于对党的绝对忠诚和热爱。一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凭借的就是这份特有的信仰信念信心。不管走得多远,只要有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将继续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满怀壮志去迎接新的伟大胜利。
信仰如灯,照亮前行之路。邓小平同志曾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忠诚于信仰的,能为信仰而生,也能为信仰而死。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赋予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惧困难、敢于牺牲的光辉品格,铸就了一代代共产党人追求真理、敢于胜利的伟大形象。“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这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在就义前的高呼。正是这样的信仰,让无数革命志士甘于抛头颅、洒热血,在逆境困境中杀出一条条血路。学习党史,就要学习革命先辈身上忠贞不渝的信仰,深刻感悟信仰的力量,在坚守信仰中始终保持顽强意志,锻造攻坚克难的毅力,翻过一座座高山,穿越一丛丛荆棘,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不断前行。
信念如炬,点燃精神之力。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蕴含其中最本质的特征。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我们党丝毫不惧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开始了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最终用胜利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信念所指就是精神所在。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思想懈怠、精神不振,进而迷失方向,走入歧途。学习党史,就要深刻领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革命理想信念,以伟大的精神谱系为滋养,传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
信心如磐,砥砺必胜之志。百年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的光荣史。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哪怕身陷囹圄,依然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彰显了共产党人斗争到底的决心和革命必胜的信心。共产党人一直都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者,不管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不管面对多么艰难的处境,都会满怀胜利的渴望和必胜的决心,迎难而上,愈挫愈奋,愈战愈勇,直到取得完全胜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学习党史,就要深刻把握其中的规律和方法,学习其中伟大胜利的宝贵经验,汲取其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在新的征程上保持必胜的信心,不停地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无愧新时代的历史功绩。
学史增信专题研讨发言材料二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百年岁月峥嵘、百年征程砥砺、百年奋斗前行、百年矢志初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带头学党史、讲党史,以党史学习念过往、望将来,做好精神的传承者、征程的开路人。
一、以史为镜,感悟“我将无我和不负人民”的初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提醒我们时常要给自己压力,敲敲警钟。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作为一名党员思政课教师要更深入学习党史知识,深挖党史“富矿”,让党的初心在心底扎根,让党的使命在行动中传承。
一要胸怀“国之大者”,投身“复兴大业”。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思政小课堂连接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这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事关党的执政安全,国家稳定,社会进步。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两个大局,勇于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二要讲好“人民立场”,培育“家国情怀”。大学生处于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不加审慎就会偏离轨道。思政课要讲清楚新时代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帮助学生站稳人民立场,要引导他们心怀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初心,树立以人民幸福为己任的理想,涵育家国情怀,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激发学生自觉把实现自身价值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与民族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
二、以史增信,坚定“科学理论和实践道路”的信心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不仅是一部光荣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党史之所以被称为教科书,成为我们的必修课,是因为“那里面有理论、有规律这些大学问和真学问”,我们要用好这本“活教材”,落实习总书记“八个统一”要求,讲好思政课。
一要引导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紧跟党的步伐。在课堂上重点讲述党史的主流,把党的百年辉煌成就讲出来,把党在百年历史当中形成的伟大的精神和光荣的传统讲出来,把党在斗争、建设中的高度智慧讲出来,从而起到教育人、启迪人、激励人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当前大学生主要为00后,更加关注的是当下。通过我院问卷调查,学生对“四史”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他们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误导。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我们思政课教师要以正确党史观为引领,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党史国史,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三、以史立德,锤炼“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红心
党的百年奋斗史蕴藏着光荣的传统和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和精神激励功能。
一要做党史故事的讲述者。宣讲党史要接地气,要创新宣讲方式,通过“小故事“讲“大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充分结合“理工思政”二十大精品育人活动,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点燃思想火花,激发他们向党靠拢、向党学习的无限热情。
二要做红色课堂的实践者。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研读经典文献,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去年,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沙洲村党史学习活动以及彭军林工作室组织的贵州实践研修活动,接受革命文化的精神洗礼,并将实践研修成果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获得了湖南省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提升红色课堂育人实效,一方面要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另一方面要继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四、以史力行,秉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的责任心
学好党史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重要体现在行动中,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作为思政课专任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一要做到对教学有态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提高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不能把课上成“贩卖”、“水课”。尤其是授课之前,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做到真懂真通真用,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把有意义的课程讲得有意思。
二要做到对学生有真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青年教师有其独特的年龄优势,和学生更有共同语言,更容易和学生同频共振,及时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状态、思想动态。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优势,转化为教学的成效,真心实意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将新知识、新思想等教学内容赋予时代特征和学生视角,让思政教育有温度。
三要做到对教育有情怀。“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按照思政课教师的“六要”标准,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化理想信念和政治情怀,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风风雨雨百年党史,唯有常回头,方能向前走。今天的我们,作为历史的“剧中人”,要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历史深处把握好现在,让自己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思政课教师光荣的职责,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史增信专题研讨发言材料三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学习党史的号召,回望过去奋斗路,眺望前方奋进路,我们坚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思践悟中加强党性修养,全面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
一、以史为鉴,明方向--红色教育“生根发芽”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百年党史,是不忘走过的路,是不忘为什么出发,是重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更加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红色主题教育,明确学习方向和目的。
一是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让伟大事业“不绝于耳”。组织唱红歌、利用校园广播等媒体播放红色歌曲等,渲染学习氛围,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性,让师生在歌曲中耳濡目染,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
二是在红色故事中了解党史,让伟大事业“尽收眼底”。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系列主题活动。例如我院思政课堂坚持多年的“话历史,展未来”课前实践活动展示,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学习党史,并自觉地将党的伟大精神传递出去,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这是我院思政课教学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的一大特色。
三是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让伟大事业“扣人心弦”。“重走毛泽东求学之路”,参观党史馆,实地瞻仰红色革命遗址等活动,有助于深入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进一步理解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
因此,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努力拓展以史育人新载体、新阵地,用好湖湘红色文化资源,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教育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
二、以学为基,振精神--初心使命“落地开花”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引导师生正确认识我们党因何而生、红色政权从何而来、新中国怎样建立等问题,让师生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理论。从而始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一要真学。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只有认真学好党史,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政党,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走向哪里。只有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通过真学,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站位和理论功底,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要深学。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学,而不是“用时翻书”,要全面系统地学,而不是寻章摘句,要带着问题学,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深入学习地过程中细心品读、用心感悟,在重温红色经典中寻求理想之光、在学习革命先烈中汲取信仰之力、在对比时代变迁中感受奋斗之艰。
三要学新。我们党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奋进的党,党的理论和历程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聚焦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使命,不断推陈出新,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经常学、反复学、比较学,在持续更新观念中把握历史规律,坚守初心使命。今年元旦文艺晚会,我参与了彭军林工作室《“四史”新说》的表演,将美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这也是党史学习的一种创新。
三、向史而新,强担当--星星之火“燃动未来”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中既有辉煌成就,也有艰辛探索。它镌刻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方向。
一是在“学而信”中坚定理想信念。百年党史细节浩如烟海,历史脉络盘根错节,要想准确把握我们党的百年发展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读权威、学经典、悟原理,用党的理论滋养身心,始终保持政治上的绝对坚定,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在“学而思”中提升能力本领。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浪潮去分析、研究、学习,深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客观总结经验教训,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在扎实系统的学习党史中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更好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练就真本领。
三是在“学而行”中把握中国未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思政课教学要注重提升教育实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明理、增信、崇德和力行,正确认识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自觉将党史学习心得转化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行的实际行动,切实担负起大学生时代新人的重任。
学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作为理工职院一名年轻的思政课教师,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学院关心我们的成长!今天的宣誓很有意义,我将牢记誓词,将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落到实处,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找准历史坐标,讲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课程,以昂扬的姿态、优异的成绩为建党百年献礼!
学史增信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的风雨历程,既是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也是中华儿女开创幸福美好生活的成长史。在建党百年之际重温党史、铭记历史、品味历史,用党的历史教化育人,是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需要,也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发挥着重要的主渠道作用。我们要理直气壮讲好党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知党情、报党恩、跟党走,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一、讲好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
读史以明智,知古而鉴今。党的光辉奋斗历史充满了血与泪,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党史既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又是一剂最好的清醒剂。党史教育要讲清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阐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逻辑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让学生在体验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中,认识到党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正确认识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自身肩负的责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二、讲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党史教育要弘扬百年党史中革命烈士视死如归的精神,英雄人物顽强奋斗的勇气,先进模范忘我奉献的气质。在党的奋斗史中,高度重视革命精神的弘扬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对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等进行深刻阐释,教育引导学生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精气神。
三、讲好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以改造中国、振兴中华为己任,经历了艰辛的探索时期和艰难的创业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了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最终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篇章。要通过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学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丰厚土壤中汲取成长的营养和智慧,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党史,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全身心投入到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中,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其次,要把党史学习作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机遇切实抓好,全力打磨党史教育内容,打造党史学习“金课”。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平台的支撑保障作用,推出高水平学习研究成果,制作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喜爱的宣传教育精品。
我们将思政课比作盐,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然后被吸收,讲好思政课需要我们思政课教师在“放盐”的技术和艺术上多琢磨,党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滋养,思政课教师要带头学好党史,并将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让思政课“有滋有味”,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火”起来,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在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两周年之际,我决心以“六要标准”“三可三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增强在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悉心引导理工学子立报国之志、学一技之长、明读书之理,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史增信专题研讨发言材料五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上反复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信守。”信仰、信念、信任、信守构成了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要求。可以说,百年建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事业成功的“胜利之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我们党思想建设的“管总开关”、是我们党员干部的“第一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坚定理想信念,就要通过深入学习、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进一步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站得高、站得直、站得稳、站得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直才能行得正,站得稳才能顶得住,站得出才能打得赢。“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百年坚定理想信念,百年与党同心同德?重在坚守、难在坚守、成也在坚守,我们要时时坚守、事事坚守、一生坚守,一以贯之的坚守、一往情深的坚守、一往无前的坚守。
党的十九大闭幕刚过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指出:“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实践表明,决定党的组织及成员能“走多远”的根本一条,就是初心能否坚守、信仰是否坚定,革命战争年代如此,改革开放新时期如此,伟大复兴新时代更是如此,百年建党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到“三个不”:
一是要坚定信仰不动摇。心之所善,虽死未悔。对党忠诚从哪里来?最根本的是来自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坚定,绝对忠诚才能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信仰、信念、信心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压舱石”。人无信仰没有精神,人无信念没有力量。信仰和信念好比人体身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站不稳、立不住、走不动。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是因为心中有了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才锤炼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无论顺境逆境,无论何时何地,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避免走着走着就掉队了、干着干着就蜕变了,努力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二是要毕生践行不放松。初心纯不纯、使命牢不牢,既看心之纯度,也看行之笃定。要在“知”上下功夫,在“行”上见真章,变初心为恒心、视使命如生命,做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当前,要在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在解决理想信念内化、深化、强化上下功夫,确保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就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越深入、理解越深刻、掌握越透彻。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刻领会真谛要义,准确把握方向要求,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深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把经常性自学与专题性研讨交流、主题党课、系统培训等结合起来,久久为功、常学常新,增强学习效果。同时,要坚持学哲学用哲学,蒋介石战败逃往台湾,总是想不通战败的原因,当他看到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忽然明白,打败他的不是军队,而是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哲学把中国的劳苦大众集中起来,“一卷书雄百万兵”,学哲学是有好处的,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
三是要终生奋斗不懈怠。成功属于永不放弃的人。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和“不敢有丝毫的自满,但怀有无比的自信”的教诲。杨XX老书记说:“入党时我们都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作为XX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不懈奋斗、竞相奋斗、团结奋斗、永远奋斗,不断用奋斗建功XX新时代、描绘XX新画卷、推动XX新跨越。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史增信专题研讨发言材料范文,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学史增信专题研讨发言材料范文,请大家多多关注”壹壹范文网“。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924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