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已经成功举办了**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这次考察选择北京,是比较理想的地方之一,在发展中的北京,历史于现代的冲突在时时上演着。这次考察,老师主要让我们对专业知识进行整理,增加对在校所学知识的印象。宋庄的美术馆、798艺术区及一些当代著名画家工作室,使我们对当代艺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故宫博物院

通过天安门就进入了故宫,故宫博物馆是我早已向往的地方,气势雄伟的建筑群,层层高墙,严明的建筑等级标志,分明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帝王集权的权威,高高的站立在中国之上。

故宫很大,很严肃。

故宫给我的印象最深是:宏伟的建筑,红墙、黄瓦、汉白玉、青砖、浮雕,可谓是能工巧匠。根深蒂固的等级文化。等级森严,宫中勾心斗角,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不平等。体现中华文化积淀的深厚,故宫是一座文化遗产的宝藏。有青铜器、名书名画等等很多稀世之宝。爱国志士,捐献文物,可敬可佩。

潘家园。

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潘家园桥,占地四万八千五百平方米,市场分为工艺品大棚区、古旧家具区、古旧字画书刊区、古玩区等四个经营区,共有三千多个摊位。市场的经营者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除了汉族外,还有回、满、苗、侗、维、蒙、藏、朝鲜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走进大棚区,随着人流,地摊上的各种旧货,这里的货物应有尽有,如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佛教信物、文革遗物等。这里的东西让我们眼花缭乱,也有许多外国人来这里光顾,去了大棚区南边的书刊区,这里的书籍真的很多,有许多书都是在书店买不到的,价格也很便宜,我们都尽量去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书籍,潘家园是我们获得战利品最多的地方。

琉璃厂。

琉璃厂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和平门外,是一务著名的文化街。一个集图书、古玩、文具、书画于一街的文化中心。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则是荣宝斋,有人说:琉璃厂因荣宝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为“荣宝斋”。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走在街上,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以文,字,诗会友的时代,刚才还是高楼大厦,充满着现代气息,现在已经是如此古朴,宁静,里里外外两重天啊。任你心情有多沉重,到这里应该会轻松起来的,心也会虔诚起来,在这里很有一种归属感,毕竟这里充满着古老的气息,很能让人产生联想。况且这里也是是我们的先人治学、经营人生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高官贵族,文人志士,经国之才在这里驻足过,高谈阔论过。甚至以前的大清皇帝也常来这里吧。

在琉璃厂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我们平时很难看到的画和一些大师们的作品,一间间画坊一幅幅作品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宋庄

宋庄镇位于首都东部,通州新城北部,地处首都东部发展带和百里长街东延长线上,东邻潮白河西邻的温榆河,是东北及环渤海地区进京的交通要塞。宋庄镇地域面积116平方公里,下辖47个行政村。宋庄镇作为北京的东大门,是东北及环渤海地区进京的交通要塞。宋庄艺术村,始于1994年。1995年再因圆明园画家村的被解散,在之后的时间里,促成了以圆明园艺术家为主力成员的集体大迁移。至今形成了颇具规模并不断完善和扩大的自由艺术家群。这里的画家来自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地域,操着不同的方言,坚守着不同的韵味,令宋庄的色彩丰富起来。

宋庄画家村作为北京资格较老的又一个艺术家聚集的地区,相比于热闹的798,这里则显得安静许多。虽然表面看着安静,但是这里的艺术更加原生态。宋庄画家村艺术家由原来单纯的架上画家,增加到现在的雕塑家、观念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摄影家、独立制片人,原创音乐人、自由作家等等,其中仍以画家群体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兴盛不衰的当代绘画艺术、公共艺术、综合材料艺术、艳俗艺术及新媒体艺术等主要现代艺术流派都集中在这里。

798艺术区

早在还没有去的时候就听说了好多关于798艺术区的种种种种,今天终于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那里的艺术氛围了。了解了798的历史,艺术区所在的地方,是前民主德国援助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1964年4月上级主管单位撤销718建制,分别成立了706厂、70

7、7

1

8、7

9

7、798以及751厂。因为园区有序的规划、便利的交通、风格的独特的包豪斯建筑等多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前来租用限制的厂房并且进行改造,逐渐形成了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由于艺术机构及艺术家最早进驻在798厂所在地。因此这里被命名为北京798艺术区,在我看来,798也的确是艺术的殿堂,处处洋溢着年轻人的活力,使我们被它的气息所感染忘记现实中的琐事,在这里完全得到了心灵和视觉上的享受,在北京这样的一个闹市,走进798你会忘记身在北京。798有很多个性的原创,我很喜欢。苍旧厂房,高大、斑驳,锈迹斑斑的输气管道在厂区里豪放地七拐八弯,白色的烟囱寂寞地树立着,红砖墙体上,不时还可以看见颜色暗淡的巨大文革标语,由于央美的搬迁使得798工厂得以逐渐被利用。当时由于798工厂的租金便宜,厂房高大,非常适合搞艺术创作,所以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入住逐渐形成艺术区,一时间798成了最时尚最前卫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区,这里构成复杂,机构丰富,不仅有工作室,画廊,酒吧,餐厅,超市等一应俱全。

当我们进入这里,不少艺术家的构思就赫然在目,在这里到处都是个性的展示、艺术的张扬,然而艺术的招牌却更为招人,到处都是,说明着聚集的诸多艺术工作室。798街区到处可以看到外墙的装饰,各式各样。而798这里的规模样貌都显得像样,别样艺术创造的味道充盈,随处一站就是风景:到处都有艺术所在的涂鸦,民风古俗味十足。

入住798艺术区的人中,有曾经放荡不羁,愤世嫉俗的艺术青年,也有恪守传统,因循守旧的画家、雕塑家。两群截然不同的人在此共生,一群人在巨大厂房中建起自己的创作室,搞的完全是纯艺术,作品很难被普通人理解;而另一群人则是将厂房、仓库改造成另类的艺术空间、店铺或餐馆,并将自己的作品拿来销售,且以此为生。相异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理念,没有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尊重。厂房前那些相邻停着的跑车和自行车,仿佛他们关系的写照。

在798里看到的大多数都是表现性的作品,这里的作品仿佛和社会和社会现实和现实主义题材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界限,在这里你感受不到现实的气氛,感受到的都是艺术家用一种世外桃源的思想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精神上超现实的东西。798的创造理念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感到好奇,798的考察让我在今后的创作中有了更多的思想理念。

面对当今的当代艺术现状,面对众多的艺术家和作品,我们可以什么层次都全面了解,但同时也必须有自己对于当今艺术现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评价标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标准,知道自己正出于什么位置、找出自己现在欠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重点,也是这次北京考察的收获。

这次北京考察虽然路程很短,时间有限,但是收获很大,相信在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二)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三)

为期10天的毕业旅行到今天已经结束了,可是我心里还有一些念念不舍,不仅是不舍与同学们的旅行,也不舍福建带给我的异域风情。 细细整理思绪后,决定就自己最感兴趣的几个点来做一个总结,以此希望将福建带给我的感受与我对它的思考留下,以后再回头看,相信是很值得怀念的。

从漳州,泉州,厦门着三个地方来说。

漳州云水谣,一个山川秀美,如诗如画的地方 ,这里有百年老榕树,神奇土楼,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这里地方不大,但宁静舒适的氛围保留的很好,老榕树的存在见证它的历史,树荫下容纳许多人乘凉遮阴,也有溪水潺潺经过,走在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上,透过树叶的阳光洒在脸上,周围只有水声,风声,树枝摇曳声,这种氛围里,人也放松了,老镇应该就是这样的,不吵闹,不喧哗,只安静的呆着,就能有心灵的互动。

这里最有名的景点是土楼,福建土楼闻名已久,今日得缘相见了,它的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圆形的高大建筑驻立在山区里,成为一道奇异的风景,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最有名的土楼群是田螺坑土楼群,由 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之所以这里会建造土楼,也有一段历史,土楼的前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主要作用是防止强盗的侵入,具有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离开云水谣,就要讲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木偶戏了,要把漳州和泉州连在一起说。

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现代木偶戏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三种。

漳州主要是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手部和腿部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称为"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的,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在漳州木偶剧团,团长给我们做了示范,相较提线木偶它更为小巧灵活一些。

泉州则主要是提线木偶,古早时称“悬丝傀儡”、“线戏”、“木人戏”等。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 泉州傀儡戏形成以“生、旦、北(净)、杂”四大行当为核心的“四美”艺术规制,泉州傀儡头像刀法洗炼,线条圆柔优美,造型生动传神,其精美程度,为其它傀儡戏头像所难比拟。不管是哪个剧种的木偶,都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应该要好好的保留下来。

木偶戏是一个让木偶活起来的艺术,想起小时候家里还可以看到像阿凡提这样好的木偶动画,可是现在木偶剧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新时代的小孩也看不到这样有内涵的艺术了,我觉得很遗憾,不过,这里的木偶剧,也在朝着新的时代前进了,来自台湾的木偶融合了现代元素,结合现代审美创造了新一代的木偶,虽然目前比较偏日式,希望在继续的探索里,找到更适合我们国家的,有民族特色的木偶戏,这纯属自己的一个愿望,当然自己也会努力的。

接下来就是最后的一站了,来自海边最坚强的女性,千古风流惠安女。

惠安,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街上穿着奇异的女人,她们头戴黄斗笠、身穿蓝上衣、系着银腰带、穿着宽黑裤,一律戴着头巾,遮住脖子与耳朵,据说,如果男生看了她们的脖子与耳朵就要嫁给他,她们就是惠安女。她们不是少数民族,也不是典型汉女,她们自成一派,在这靠海的小渔村里撑起她们的一片天空。

惠安女最大的特点是举重若轻任劳任怨的勤奋精神,在这里不论是在菜市场,采石场,小商店,码头都能看到她们戴头巾的身影,就来开车的司机也是她们,这个偏远的小里村,丈夫都在外地工作,她们不仅要在家照顾孩子,照顾婆婆,在外还要像男人一样成为家里经济的主来源,她们有苦自己咽,任劳任怨,所以她们被称为最贤惠的女人,最体现了中华女性的美德,可是我觉得她们是悲惨的,她们不是没有苦,也不是没有怨,而是没办法,她们的辛酸都掩盖在被遮挡的头巾里面,她们的服饰特别,却有着浓厚的局限,那里只有很老的老人才把头巾摘下,她们老了依然爱美,扎着小辫子,还要带朵花,却依旧风韵犹存,她们只是在弥补曾经失去的遗憾吧。

不过现在的惠安女也不是像以前了,年轻的女孩们也不再戴头巾,不过她们依旧勤奋,保留了以前的习俗,服装也不再局限,走向多样化,但是我还是希望传统的服饰保留下来,有历史才有那种内在的美,我是这么认为的。

厦门园博苑。厦门园博苑位于集美区杏林湾畔,拥有9座特色风光岛,百个地域史实园林,真实再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更兼有世界各地园林特色风光。门口参观版面有园博园的整体规划,园博园规划片区总面积6.7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0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园博园主展区、生态湿地公园、水景及水上运动、温泉度假村等商业配套设施。园博园片区规划以半岛、岛屿的形式进行总体布局,由九个岛屿和两个半岛组成。其中五个为展园岛屿,四个小岛为生态景观岛。以此为基础,分期规划建设东边的自然原生岛、西侧的杏林苑、中部的教育之园、石文化园和北侧的山林休闲园,形成一片中央公园式的大绿地。

我们这次主要参观了园博岛(主岛)、闽南文化岛(辅岛)和贯穿两岛的园博大道,分别为中国四大园林流派园区(江南园区、北方园区、岭南园区、民族风情园区)、现代园区、国际园区、风景园林师园区和公共园区。走进园博园能清晰地感受到各地园林艺术不同风格和魅力,领略到古今中外园林艺术迥异的美感。

通过为数7个多小时的紧张的游览,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1、园中园的处理手法。

在园博园主岛上分别布置的北方园区、江南园区、岭南园区、民族风情园区、现代园区、国际园区和风景园林师园区等园区,各园区分处主岛不同方位,与整个园博园不可分割却又自成体系,包括道路系统、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等园林要素的设计运用,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同时与园博大道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游览体系,营造出一个个形散神不散的景观空间。

2、比例和尺度合理宜人。

作为集会、庆典的重要场地,园博广场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要,而且必须满足景观比例和尺度的要求。在设计手法上设计师采用了“尺度变异”的手法,用夸张的尺度通过巨型花盆改变广场的尺度感,60CM宽的花坛压顶,近3M高的花盆,使之与宽阔的园博广场尺度协调统一。而在其他小面积的园区内,你就会发现与人的活动尺度相协调的诸多小空间,如小型花架和亭廊等。

3、设计手法形式灵活多样,变化多端,充分发挥了设计师的想象力。 例如:园博广场的设计主题“鹭舞琴韵”,地面铺装以深浅带状形式寓意琴键,“白鹭”造型灯仿佛一群白鹭飞向水面,映衬厦门特色“钢琴之岛”和“鹭城”的美称;以“白鹭展翅”作为设计灵感的门形构架为入口标志;青岛园以青岛啤酒瓶造型设计的坐凳等等,那么自然,那么贴切,使人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想象力。

总之,万变不离其中,园博园各园区的设计是我国传统园林的集大成之作,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参观学习,我更加深了对我国著名园林的理解,感知了各种设计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不断探索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

厦门是一个海岛城市,虽然面积较小,但凭借独特的亚热风情将其独有的城市韵味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到了中山路的商业街, 有趣的是,这里白天却鲜少有人,走在大马路上既没车也没有人,安静舒适,这里的小吃独特,金包银,肉夹馍都是这里的特产。也去了闽南佛教圣地——南普陀寺,这里香火鼎盛,来拜的人都很虔诚,处处有种安静祥和的佛门气息。短短停留的几日,最推崇的还要算厦门的鼓浪屿, 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清洁幽静,空气新鲜,岛上树木苍翠,繁花似锦,特别是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显得格外漂亮。 鼓浪屿楼房鳞次栉比,掩映在热带、亚热带林木里,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鸥腾飞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我印象中它是一个小岛,岛中有椰树环绕,沙滩海景,应是应有尽有的,不过在看过了鼓浪屿的海滩后我却有点小失望,虽然也有海滩,但不是我想象中的模样。当然,鼓浪屿让我着迷也不是它,而是岛内四处可见的别出心裁的有趣小店和那些可爱迷人的猫咪。

因为有了这些有意思的小店,鼓浪屿让我有种置身童话世界中的感受,不论是从色彩的装扮中,还是在小玩意的摆设上,都是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由于处在海边的环境,整个厦门的颜色都是非常的响亮的,艳而不俗,红配黄配绿配蓝,色彩不能说艳,是一种达到饱和的亮度,让人舒适有精神,鼓浪屿就是如此,色彩的各个配合很是巧妙,店铺门前不时放的可爱的猫,帅气的猪,威武的武士,和五彩的墙壁,古雅的墙壁,欧式的护栏一起,周围还摆放着小巧的植物,它们做出欢迎的姿势,微笑的表情,这里是它们的世界,童话般的梦幻,邀请你的进入。很神奇的感觉,以前虽然也逛精品店,可是这样大规模的雅致小店是第一次见到,走进店内,只能用眼花缭乱来形容,布偶,书本,纪念册,装饰品,很常见的饰品被精心的展示在我面前,它们各司其职,为我展现它或它的一方领土,有一起微笑的兔子,有母子相亲的长颈鹿娃娃,有在窗前守候光芒的阳光娃娃,太多太多已不能详尽,只恨自己不能多停留些时候,再和这些亲切的朋友相处。

在这些小布偶和娃娃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造型多种多样的可爱猫,每个小店中都有猫的痕迹,当时我并不了解原因,通过询问才知道鼓浪屿也被称为猫岛,这里是猫咪的天堂,对小店来说,猫就是它的守护者,看它们百变的造型,时而憨笑,时而调皮,时而威严,时而相拥,时而对望,和谐温馨,不仅守候了小店,更为它增加了一道亮色。像有名的张三疯奶茶铺,就是因为门前张三疯这只可爱憨猫而被人所熟知。当然,鼓浪屿中真实的猫与人也是相处的很好,不枉费它猫岛的称呼。

离开鼓浪屿前,我偶然在一家叫厦门故事的客栈前停住了,这里也成鼓浪屿中了我最喜欢的地方,吸引我的是那里面散发出的一股怀旧的气息,我一直觉得去一个地方旅行,就有必要了解它的历史,所以我走进这家怀旧客栈。里面的陈设其实简单,红色的地砖,石砌的桌凳,古朴的门窗,前面放着两尊大石像,像狮子又不是,据说这是闽南地区专属的守护者,风狮爷,在更里面的矮墙上也有几个造型夸张的的狮子形象,它们与风狮爷是一样的,不过它们又有了地区的变化,叫做石狮爷,也称石敢当。这些都是有典故的,古人为了辟邪常在墙上安放着一尊尊石制偶像:有的状如石狮,民间称之为“石狮爷”、“石狮王”;有的则仅置一块长方形石条于墙根,上面镌刻“石敢当”三字,或干脆素面无纹;有的则取一方石,四面刻上佛像,称为“四仙石”。人们将之统称为“石敢当”。在街区的石顶巷、石壁街、草埔巷、外清巷、四仙街等地随处可见,被视为小巷的镇巷神。而在距厦门仅一水之隔的金门也有许多类似的石制偶像,名唤“风狮爷”。这是由石狮爷演变过去的,除了辟邪还有防风沙的祈祷性。

石敢当,在他们的身上承载了多少历史的积淀,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在城市旮旯里毫不起眼的东西,就渐渐消失了,所以在这里看到了它们,感觉很珍贵,客栈里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石像,石雕,我坐在石凳上,旁边有一棵椰树,矮墙上放置着许多珍贵的盆景,守护的石敢当在生机勃勃的植物前,也像一个守护者,安静的呆在这片空间里,营造出又一片的生机。

在这里呆了20分钟左右,安静的感受了这里浓厚的历史氛围后,尽管不想走,可是时间紧迫,我还是不舍的离开了,厦门如此便结束了。

后续,还是说一下这次旅行来到的最美的地方,西沙湾,我一共看到了几个海滩,只有它,让我觉得真的看到了海,没有太多人工干涉,这里有游客,有挖贝壳的,有抓海螺的,沙滩上的沙细腻又舒适,朋友们一起在上面漫步,靠在一起照相,海风虽大,也吹不散我们愉快的心情,那里的夕阳最美丽,不过我却无缘见到,只看到了朋友的照片,不过也好,有遗憾才有期待,也许,我将来还会有机会来福建一游的,因为它还欠我一个海边的日出与日落。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500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