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目录
观《入殓师》有感作文700字篇一
整部电影都围绕生死观在探讨,但是正面的讨论也有好几处。第一次是大悟在桥上看鱼,有两尾鱼拼命的往上游游去,这时候正有一尾鱼的尸体飘到了下游。大悟对老人说:“多么悲伤啊,为了死而努力,终究是一死,不那么辛苦也可以吧。”老人说:“是自然定理吧,他们天生就这样。”这里大悟陷入了虚无主义,既然都要死,结局归途都是一样的,努力还有意义吗?既生命是虚无的,生命本身有意义吗,死亡已经既定,为什么还要活着。但是老人回答的很轻巧,自然定理,本来就是如此。是的,不管是努力往上游游去的鱼还是死亡这件事情,本身都是很自然的,我们无法改变死亡本身,那么不能改变,活着就没有意义吗?第二处是和社长的对话,这个时候大悟正打算和社长说辞职的事情。社长先是说了自己和妻子的事情,他妻子是他当入殓师的第一位客人,死亡的无法避免,但是可以让她美丽的离开,这个也是一种慰藉吧。然后说了一个很普遍的生物规律。这个也是对生死的一次讨论。“生物吃着其他生物生存下去,不想死的话就得吃……”(我一直怀疑这里的字幕不太全)这里暗含着一种生死观念。
死亡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生活中的死亡是很普遍的,只不过你的角度问题而已,你手里拿着的食物未尝不是一种死亡的物体呢?第三次是火化澡堂老板娘时候,那个老人这样感叹:“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总会再见的”这位看着一个个人走向终点的人超脱而旷达,真正做到了对生死的参悟。整部影片不说教,用音乐和画面来感染人,生命存在那么多的未知,明明活着的章鱼放生时反而死了,前几天还活着的人,突然就死去了。那个孤单的老人的尸体在两周后才被发现……死亡带着普遍而不可避免的特性,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有权利去放弃生活。
观《入殓师》有感作文800字篇二
大雾中的世界,白茫茫的一片中穿行,只能隐约看见那浅黄色的雾灯晕染了眼前的雾气。在这如丝如缕的空间里,大悟的心情似是与这雾霭相通了,透着淡淡的无奈与零星的寂寞。从演奏家变成入殓师,短短的两个月中,大悟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最终自我认定了入殓师这个职业。一切的一切都像是老天同他开了个玩笑……
入殓师,如老社长所言,是一个送死者踏上旅程的职业。他们要满足逝者生前的心愿,要让逝者留在人世的躯体享受到最后一刻的动人。这群人是生者对死者表达最后一份尊重的媒介,是生者欲通过其实现自己对死者一份心愿的媒介。人们对入殓师的要求不同,折射出的便是人们对待死亡不同的态度。
死亡,这是古往今来争论不休的主题。在《入殓师》中,导演用一种平淡的基调缓缓地诠释出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就如那个焚烧炉前的老人所说的:“死是一道门,生命走到尽头,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片中,止夫在生命凋零后得以遂愿正大光明地穿上女装,止夫的父亲在眼泪中呐喊着:“他是我的儿子。”所以,死亡于生者而言未必是一种痛苦,于死者而言也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当身边的生命逝去时,有些人在痛苦中挣扎、沦陷、绝望,无法自拔;有些人却默默的拭掉泪水,给那逝去的亡灵献上最后的亲吻,感谢他存在过,为生者留下过美好的回忆。与前者相比,后者承受的难过更大,但却更勇敢,更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更能积极地为逝去的人们留下一份尊重。相较于让逝者在死后都得不到安宁,他们做得显然更人道,更懂得如何爱别人。
我突然很羡慕那些死后有入殓师帮忙下葬的逝者们,他们至少在留在人世的最后一刻得到了尊重和安宁,他们至少可以死得安详,平静。而现在,更多的中国人却要讲究排场,在亲人过世后鸣哀乐,敲锣打鼓,更有甚者亲戚朋友游行,将泪水与哽咽落给别人看。反倒是逝者的躯体被人如片中两个欲抬大悟父亲的蓝衣中年那般草草对待。耳边响起了久石让的主题曲,同样的旋律在现在听来不知怎的更让人神伤……
罢了,花开终有花落,我们要做的不是感伤它的凋零,而是笑着祝福它的新生。
观《入殓师》有感作文1000字篇三
对待生死,我也许不会再惘然
《入殓师》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我不得不这样说。
之前是有点害怕的,怕什么呢?怕死亡,怕尸体。“死亡”这个话题总是被人很少提及,所以因未知因概念模糊而恐惧。心里那个模糊的感觉提醒我——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入殓是一件可怕的事。
但《入殓师》的第一个镜头,就让我的心很神奇地平静下来。车中的人紧锁的眉头中有淡淡的忧郁,车外白色的基调的景,肃穆寂静。当小林大悟仔细地为死者擦拭身体时,当社长耐心地征求家属化男妆还是女妆的意见时,我才发现,入殓师这个职业竟如此神圣庄严。通过入殓师的双手,我们看到了怎样将尊严还给死者的过程,看到了生者与死者优雅告别的仪式。死亡,在这里已不再令人恐惧,生与死,在这里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死亡,是生命的延续。入殓师,以他那无比尊重死者的心态,使死者以干净优雅的姿态踏上另一个崭新的旅程。
从误打误撞当了入殓师时的脆弱与抗拒到最后对这个职业忘我投入,小林大悟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忘不了那个趴在棺木上看着妻子遗体泣不成声的丈夫,忘不了那个为去世的男人留下满脸红唇印的一家人,她们一边大笑一边痛哭着说:“谢谢了,爸爸”。那亲属们对死者的不舍、怨悔、留恋、误解都随着一场场庄重的入殓仪式归于平静。原来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可以被如此温柔对待,原来人在死后也可以这样安详,这样宁静,这样美!——我彻底对入殓师这个职业改变了看法。
那个在大悟老家一直开澡堂的艳子,为了给邻居一点方便和家的温暖把澡堂开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送她火化时平田对她说:“后会有期!”是啊,后会有期。不会永垂不朽的我们终将奔往那个地方的,对吧?那一直以来我们怕什么呢?怕死亡,因为觉得那是一种永恒的失去。但《入殓师》却一直再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念,那就是死亡只不过是一扇门,让我们通向更远的地方。村上春树说:“死亡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当“往生者”安息,当活着的人坚强,当释怀后的爱在每一个人心中流淌传递,片刻即成永恒,万物也许就这样生生不息。
作为一部以殡葬业工作者为主角的电影,“死亡”是《入殓师》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然而“死亡”却绝非影片真正的主题,“死亡”在这里单纯的只是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所能看到的,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影片的最后,大悟在经历一番挣扎后终于原谅了父亲。悠扬的大提琴声再次响起,虽然泪水已模糊双眼,但心中却豁然开朗。我想,对待生死,我也许不会再惘然。
观《入殓师》有感作文1200字篇四
这部电影放在我的收藏夹将近一年,缘起自去年的久石让管弦音乐会。最后一曲,朋友淡淡指点说是入殓师的插曲。我其实对于这个影片涉及的职业有些抗拒,这份抗拒源于我童年的一些经历。少时最害怕七月份去祖母家,每次父母让我去,我总是磨磨蹭蹭得不肯。因为她每年的这个月份,都会把准备好的寿衣在院子里晾晒。这份记忆太过深刻,以至于过了近三十年,我依然记得分明。祖母的寿衣是深蓝色的麻布衣服,宽大的好像戏服,艳阳高照里,风吹过,那些宽袍大袖在晾晒绳间摆动,映衬着我祖母的瘦小,就好像要随时离我而去一样,再撇一眼放在东屋里的暗红柏木寿棺,那一刻我只想从她家里逃走,一直在太阳下奔跑出很远,似乎手上还能能闻到衣服的霉味,恨不得立马洗澡重新换上干净衣服。长大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喜欢明紫色和深蓝色,还有老年人帽间绣的黄蓝的花,这种无形中的喜好估计都来自那些年祖母家的七月。
在下雨的夜,或者凉如水的夜,我都想要翻出老电影,冲一杯牛奶度日,翻翻拣拣中打开了入殓师。这部片非常缓,非常慢,基本的配乐就是大提琴,如水、低沉的行板。人物设置简单,就是乐团解散后失业的大提琴手大悟,带着妻子回到了乡下,居住在母亲留下的房子里。自己被入殓行业的招聘广告吸引,那则广告确实非常诱人:NK代理公司,帮助旅行,高薪短工时。当大悟的工作不被亲人所理解,被轻视,妻子美香也离他而去。这一切让他非常纠结,一个人在桥上看到那些溯流而上的鱼,尽管不断有鱼疲劳死去,可是它们还是奔赴宿命。“命运就像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河里的一条鱼,无论如何努力回溯,终究无功而返。”这是不是对生命的诠释呢?一张无形的手总是在操控所有。
大悟终究留在了入殓师的行业里,我想这源于老入殓师对待这个行业的精神引领。我第一次看他的入殓程序,泪流满面,之后入殓反复出现了几次,都是如此。我想是这份温柔以待,深深打动我。他说: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美丽。他用棉纱布为他们清洁面部、身体、四肢,宽厚的手掌抚过他们的面容,“这要冷静、准确,还要怀着温柔的情感。”缓缓为他们换上宽大的衣服,双手相握放在胸前,所有的举动如此静谧、安宁,又美丽。这一刻,尘世里的一切不得已都是噪声,一切恩怨都消逝,原来入殓师就是来送你最后一程的。这部电影在日本的海报上写道:Thegiftofthelast。这份礼物,是人世里最出尘拔萃的礼物,长眠不醒也足矣。
在大悟的犹豫纠结中,老入殓师邀请他一起吃河豚,它是如此美味,好吃的令人为难。美食和生命都有让人无法抗拒的美丽,我们用笨拙的情感去表达着、痴迷着,在流年里,四季轮转里,不错过、不为难、遵守内心的生活方式,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生命,好到让人为难
当澡堂老板娘过世,大悟为她入殓,他轻抚过她的面容,褪去尘世里的旧衣,用蘸了消毒水的棉纱轻轻清洁她的身体,专注的为她交握手掌,画眉、点唇,末了不忘记为她系上那条珍爱的纱巾。所有的人,包括妻子、朋友、邻里,在这份肃穆温柔的宁静里释然了,他的工作如此高尚,高尚得让尘世里的人显得如此粗糙卑微,高贵的灵魂才能托得起这份美丽。
这世间,很多人在教我们怎么去活得更舒适,不惜去伤害、欺骗、失去和分离,可是也总有人在笨拙的生活,坚持一份美食、一份工作、一份情感,守护着内心的安宁、美丽,春去冬来,寒暑交接,迎接生命,也坦然告别生命。就像你把生活过得像美食一样,美好的让人为难,就像我那样笨拙又真诚的爱着你。
观《入殓师》有感作文1100字篇五
一个失业的大提琴师,一份与演奏毫不相关的职业,一场以死亡贯穿全片的故事情节,一个有关人生的终极命题,随影片的缓慢铺陈,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没有多余的修饰,一切不过生活的常态,却道出生活的真谛:人生必有其仪式,即使在人死亡之后——《入殓师》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把尊严还给死者以及生者如何通过这最后的优雅仪式与死者和解。
死亡,是一个禁忌,我们是惧怕死亡的,更不愿意接受死亡。当小林的妻子知道了他工作的内容后那撕心裂肺的叫喊“别碰我,肮脏!”更是表达了生者对死亡的不理解与惧怕。是的,对冰冷尸体的寒噤,对腐烂肉体的恶心,对已逝的死者的恐惧无不影响着我们对于生与死的正确认识。
男主人公小林大悟一开始偷偷地背着妻子从事着这份工作。直到后来,妻子亲眼目睹他为邻居浴室老板娘入殓,她才深深地尊敬这个职业。入殓师在为往生者送行,进行纳棺仪式的时候,他们的恭敬,虔诚,那完美的动作,将逝者最后一刻的美化为了永恒。这于生者是巨大的安慰,于死者是最大的尊重。因为入殓师,这个本应该是灰暗、阴沉、甚至略带点狰狞地时刻,有了一丝光亮,温馨。他们让生离死别这生硬地悲怆变得舒缓和柔美。
如果葬礼是一扇门,那么入殓师就是那个转动门把手的人。葬礼表面上是送别亡者,象征着其走向下一程的仪式,但其实,这一切更多的是为生者而做——它给生者最后尽孝,表达爱或者赎罪的机会。生者在举办葬礼时所挑选的形式和用具等,其实都是跟从自己的意愿,而入殓师就是帮助生者完成他们意愿的人。一个好的入殓师一定会将对于死亡的恐惧置之度外,他会以虔诚的心为死者整理衣容,将死者再一次活现,给予生者心灵最后的慰藉并融化牵绊在死者与生者之间的障碍,使之将人类情感全部表达,再无顾虑。一个成熟的入殓师要经历多少次的生离死别才会坦然平淡地面对死亡?一个成熟的入殓师要经历多少精神上的压力才会让亲朋好友接受他的职业?一个成熟的入殓师要以怎样的心态才会用温柔的心对待每一为死者?——我钦佩入殓师的平凡,而同时,我有敬佩他们的不平凡。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这里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向死而生,但是死亡的原因各有不同,入殓师只是人生通向死亡道路上的一个过客,他做的只是让活着的人记住死去的人。但是,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应该记住入殓师?因为,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死者才获得了最后的尊严。
看完这部电影,我最深的感受是:珍惜身边的亲人,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不要等到亲人离开了才去后悔。尊重生命——无论是正在生活的还是已经逝去的生命。同时,人生充满着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来自于心底对于生命的尊重,因此,我们要尊重任何职业,因为劳动没有贵贱。
观《入殓师》有感作文1200字篇六
今天去学校上课,偿还过去欠下的学习的债。下午考完试从学校回来的路上,观看了《入殓师》这部电影,在昏昏欲睡的公交车上打发漫长的时间。随手写一点,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
这部电影是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由本木雅弘、山崎努、广末凉子(有我非常喜爱的广末凉子姐姐)主演。讲的是一位因乐团解散而失去工作的提琴家从东京搬回乡下老家,找了一份入殓师的工作,从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成为一名尊重死者,热爱自己工作的入殓师,他最终赢得了周围人的敬重,同时也解开了同爱人、同儿时玩伴、同父亲的种种心结,在这个过程中,提琴家也渐渐对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伊始,就是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的《欢乐颂》的场景,这首气势磅礴的曲子时长17分钟左右,没有耐心的人绝对听不完。这首曲子倾注了贝多芬太多的心血,我们可以从里面听到极度的欢欣鼓舞和乐观狂放,同时,里面也饱含莫名的悲怆和哀痛,仿佛极喜极悲都融入到了这首曲子里。所以,从片头上似乎就能感到,这部电影即有着悲伤的主题,同样也蕴含一丝丝萦绕心怀的温馨。
提琴家在第一次接受的任务,是同师傅给一个离世好几天的老人入殓。因为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工作,提琴家闹了很多笑话,也被现场恶劣的工作环境折磨的痛苦不已,甚至坐公交回家的时候,还得要忍受车上人们的指指点点。因此他便来到离家不远的澡堂里,认认真真、里里外外、彻彻底底地把每一寸皮肤全部清洗了一遍,甚至鼻孔都不放过,还要用洗澡水漱口刷牙。回到家里,他的爱人把邻居送来的新鲜鸡肉摆在他面前,涮火锅吃,他又想到工作时不堪的经历,一阵反胃。干呕之后,爱人便安慰他,他这时紧紧地抱住爱人,其实是在确认自己身边的活生生的生命,强迫自己相信,那个噩梦般的场景只是一场梦罢了。这个情节让我有这样的想法,当一个人精神压力非常大的时候,身边的最亲近的人往往可以让自己很好的缓解压力释放情绪,同时非常神奇,一个家里的女主人往往代表了包容与接纳,奠定了一个家庭新生和希望的基础,使这个家庭无比温馨无比温暖,让如风筝般飘摇的男人有了牵挂的线,这是一个家庭里只有女性能带来的奇妙的感觉。
第二次出任务的时候,提琴家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师傅是如何为一位去世的女士服务的。
师傅的手艺非常细致,他在工作的过程中既照顾了家人的情绪,同时尽全力满足逝者家人的要求,他为离世的女士恭恭敬敬的更衣清洗,给她戴上生前最喜欢的饰品,为她画上素雅的淡妆,让她能体面的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在师傅小心翼翼打扮之后,家人看到化完妆的逝者,仿佛睡着了一般,音容笑貌似乎犹在,只是再也唤不醒她罢了,不由得悲从中来,但对入殓师无微不至的工作感激至极,因为正是这位入殓师,让死去的亲人走的更安详,更平和,更有尊严。提琴家被师傅精致入微的手段折服了,他也感受到在平等死亡里的人性关怀,他又重新开始思考生命和死亡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贾谊在《鵩鸟赋》里,把时间比作一条河,而生命是这条河上的小船,船何时靠到岸边,生命何时就到了尽头,顺着命运的浪,一点都由不得自己左右,似乎是豁达狂放,其实也是对命运沉浮的无奈。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又把生命比作不可回首的旅途,人们因为恐惧死后的无法预知的世界,才在人间苟活,同样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叹息。都不同于电影中冷冷的生死里的淡淡人情味。
在影片中,提琴家坐在皑皑富士山下的村镇的河边上,拉起心爱的提琴。琴声悠扬而振奋,绵柔却激昂,飘在潺潺的河水上,随着河水一起流向远方,蓝蓝的天上翱翔着飞回的天鹅,河堤上春草盎然,一片勃勃生机,而提琴家仿佛为万物而奏这一曲,歌颂着延绵不绝的生命之光,那一刻的场景,真如穆旦的那句诗:“我傲然生活了几十年,仿佛曾做着万物的导演”所言,张扬着无限的生命力。这是这部电影里我非常喜欢的场景之一。
在影片的最后,提琴家收到了抛弃母子私奔去东京父亲的死讯。他非常怨恨父亲离开自己和母亲,他强迫自己忘掉父亲的模样,但是他的提琴箱里还保留着父亲给他的礼物:
一块儿时送他的石头。他十分抗拒去东京给父亲奔丧,但是在女同事和老板的开导下,他和爱人还是去了东京给父亲办理后事。在给父亲入殓的时候,那个不专业的入殓师完全不像他和他的师傅,毛手毛脚,粗心大意,对死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敬意,他愤怒的推开入殓师,亲自给父亲打点后事,他给父亲擦净了身体,换好了寿服,却看到父亲手里紧紧攥住一个东西。他小心翼翼扳开父亲紧握的手,父亲的手松开的一瞬间,他终于看清楚,这是小时候,他和父亲交换的礼物,这是他送给父亲的那块石头。提琴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伤心的眼泪,童年模糊的父亲的音容笑貌渐渐清晰起来,他知道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挂念的还是自己,挂念的还是最爱的孩子,原来啊,父亲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不是这么容易就割舍下的。提琴家终于和父亲和解了,但是父亲也听不到了,这时,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忍住眼泪,把父亲打扮的精精神神的,和蔼而安详,送完父亲走完最后一程路,因为这是他的工作,因为他是一位——入殓师。就如《太极张三丰》里一般,张君宝被董天宝背叛,责任心极强的他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而发疯,但他听到邻居的妻子诞下了一个孩子的消息,又看到了枯死的树干上抽出了一个新枝,他若有所动,自言自语道:“放下过去,迈向新生命。”就此开悟。
生死的事情谁也躲不过,而让逝去的人走的从容平静,让活着的人放下悲痛迎接新的生活,新的挑战,这便是这部电影告诉我的道理。
最后一波私货,凉子姐姐,真的是很漂亮。
观《入殓师》有感作文1200字篇七
诚实的说,很久没有看过如此干净而感人的电影。一开始我因著名字的恐怖固执的不敢涉足,看完以后才发现全片并没有一个惊悚的镜头。
一个异常简单的故事,除了片头短短的入殓过程,整部影片完全采用顺序式叙述方式,却深刻的体现着生、死、爱、恨诸多主题。
影片一开头,是小林大悟在师父的指导下实施入殓过程。男主角娴熟的动作让我相信这一定下了不少功夫,正如他专注自然的表演拉大提琴一般。一切都那么平静、庄重、自然。
故事以华丽的交响乐团演奏为开始,一瞬间我有点恍惚,导演似乎有意将音乐家和入殓师这样的职业安排在一起,在世人眼中,前者多么的高贵后者多么的粗鄙。然而恰是这样的对比为大悟后来的思考埋下伏笔。
失业以后大悟和妻子搬回乡下居住,胡乱的工作寻找中大悟遇见了他的师父(我一直觉得影片里这个角色更像中国人眼里的师父而不仅仅是社长)。在高薪的诱惑下大悟接受了入殓师助手这一份工作。
接踵而来遇见的各种死亡促使大悟开始思考人生和死亡的意义,为描绘这一过程中影片插入了大量大悟独自演奏大提琴的片段。在低沉流淌的提琴声伴奏中,跟随社长处理入殓事务的大悟逐渐意识到入殓师的圣神所在--让死者保有最后的尊严,以最美丽的形象踏上另外一段旅程。
然而在大悟真正接受并成为一个入殓师时,大悟不可避免的感受到了周遭人士的轻视眼光,反对他的甚至还有妻子。大悟动摇了,此时社长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大悟终于下定决心继续走下去。写到这里我忍不住好奇的百度了河豚鱼白,只因社长和大悟那一副好吃的无与伦比的表情,等我知道河豚的剧毒以后又忍不住开始佩服导演的用心,河豚这样剧毒与美味并存的食材与我们绝望而美好的生活确有相似之处--好吃的让人为难。
值得一提的是,社长、大悟与办公室另外一位同事(我始终觉得她扮演这一角色挺不容易--慵懒淡定中透着一丝哀怨忧伤)一同度过圣诞节的那一段描写,大口的咀嚼鸡肉似乎要表达顽强活下去的信念,而后如怨如诉的提琴演奏又勾起每一个人不愿回首的过往。简单到可以忽略的情节,简单的食物人物和音乐的组合,让我第一次为这部电影掉下眼泪。
大悟妻子的归来似乎是迟早的事,她在他们关于大悟工作的争执中妥协也在意料当中。当大悟欲为父亲入殓时刻,她轻轻的告诉殡仪馆工作人员:我的丈夫是入殓师--她终于接受了这一切并深深引以为荣。轻描淡写的一幕让人非常触动。
他们一起见证故人的逝去时,那位殡仪馆烧炉人的话,不仅在告诉他们死亡的意义,更促使每一个观看影片的人思考生命死亡的含义--死亡也许不过是一扇门,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死亡只是穿过这道门,走向下一站。见过了这么多的生命终结,明白生命的渺小与短暂,目的决不是轻视生命,而是更加珍惜的活着。
尽管影片重复了多次大悟实施入殓的过程,然而似乎每一次都让人感动,并不觉多余累赘。
影片的取景也大量的加入自然元素,不管是大悟独自拉琴的远山背景还是大悟与社长谈话的室内盆景。不知是否要表达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生于自然死后亦回归自然,不过是来感受了一趟人间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
因着故事情节的简单,片中铺设大悟对父母感情的支线时便已猜到结局,但即便这样,仍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影片的最后一幕是要表达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信念吧,一切源于爱的恨都最终释然。
我们要做的只是更加宽容、慎重、珍惜的对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以上就是壹壹范文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入殓师》有感作文700字高中精选7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翻阅本栏目。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4591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