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有感作文1200字高中精选6篇

阅读目录

读文化苦旅有感作文1200字篇一

  这几日,正在阅读余秋雨先生所著的《文化苦旅》,并不是说如何认真地研究,只是睡前一篇,信手翻阅。手棒这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无法使自己陶醉,心头莫名地涌出一种苦涩的感觉。这书里写的,有历史上的匆匆过客,有漂泊一生的落魄文人,有空守着古老文化遗产的范钦的后代们,有淳朴善良但又愚昧无知地剥夺美的人。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的侧面,令人为之汗颜,为止慨叹。

  随心所欲地慢慢翻阅,啜饮着文化的甘泉,印刻着行旅的记忆。只要顺从他的牵引,脑中便是紊然不乱的条理;只需跟随他的脚印,一路上都是幻美绝伦的风景---枝干虬曲苍劲的腊梅、飘渺冷艳的西湖、狂暴雄大的庐山瀑布。余秋雨鄙弃陈词滥调,细腻又不失大气的笔触下描画着一幅苍健浑厚的山水画,书写着一首抑扬顿挫的诗歌,哼唱着一支轻柔婉转的小夜曲。那使人感同身受的旅行心情,直锲人心的历史感怀,用悠长的歌谣谱写出心中的悸动。

  初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总是感叹于他那伸张有力的笔法和豪迈中略带凄苦的哲语。是什么使得作者笔下的文章能够吞吐千年,博通古今而显得游刃有余?是一种阅历,一种修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处不见证着他那沧桑而深邃的足迹。就是这种阅历和修养造就了《文化苦旅》的那种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大段大段的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带给我一个感觉就是“美”,美极了,心中暗自想象,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写出余这样美的文章,当然,并不是模仿他,我要写出自己的风格。

  在《文化苦旅》中涉及的内容可谓古往今来,不仅有莫高窟的玄秘与圣洁,还有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不仅有江南的秀美与娇艳,还有庙宇的悠远与深沉。在描述的字里行间,作者的那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解很自然地融合到文章中去。即使是很深奥的东西,在余深入浅出的讲解下,也能被我们所理解并接受,甚至在书的基础上,自己对于那些问题也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见解。从而引发了读者对文化的某种反思,在此同时读者的精神也得到了洗礼。

  本书值得我们为之赞叹的不仅有丰富的书写内容,更有如诗般的语言,读起来婉转动人,像细水长流般敲进我心门。比如《江南小镇》这篇文章中的语言就显得那么的富有诗意,特别是文章中引用了一些楹联,“浅诸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我们不曾到过此处,但书中的江南小镇却给予我们一种,回到家中那般自在,难怪历年来,许多文人遇到了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时,便会到此隐居起来。

  曾有位西方的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好像是在和余面对面对话一般,他用他那渊博的学识,为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沾有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的故事。看到书上一行行的文字,在脑中想象着,揣测着,倒是真的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一不小心,就踏入了另一个世界。读书时,我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深情,作者语调时而平和,时而轻快,偶尔,在伤心处,或许会蹙眉轻叹。四壁的文字间,可以让我感知到怎样咆哮的狂风在我指间游走,怎样绵长的细雨带给旅人无尽的乡愁,怎样回旋的流水唱着抑扬有致的曲调。的确,余秋雨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听着花鸟虫鱼的歌声小憩一会,心中却泛起一阵不可名状的惆怅。或许我也感受到了历史气压的沉重,禁不住一些诱人沉思的片段和作者自身感慨。每每读到发人深省的句子,思绪就不经意间地游离开去,整个人便瘫软下来,脑中一片空白,无力再读。总要反反复复地从开头连到结尾,然后继续让某句话引发的联想散漫地在我的神经中游荡。慢慢地迷恋上这种感觉,这是历史文化悠久的魅力熏陶着我,感染着我。仿佛是旅程中的“苦”,实则是最甜最美的享受。

读文化苦旅有感作文1200字篇二

  夜很深,窗外寒风呼啸,惨白的月光摇曳着参差的树影,窗内却温暖如春,伴着如豆的灯光,品味那些美好的篇章,字里行间,满满都是感动。

  从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开始,我想我离那个温暖的世界又近了一步。那个世界,有最鲜明的想象,有最典雅的词藻,有最坚固的的信仰,最终构成了茫茫黑暗中的星星灯火。有人说,读书就是和高尚的灵魂对话,确实,走近余秋雨,走近《文化苦旅》,我的心灵开始渐渐沉淀。回首阅读的来路,我不禁开始梳理点点滴滴的心路碎片。

  《文化苦旅》如一位风景导航员,带领我穿越祖国文化的山山水水。

  轻启书页,我感叹那些名胜古迹。岁月流转,他们褪尽了艳彩,却依旧迷人。从“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直”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陲,莫高窟的色彩、线条令我着迷:北魏色彩的浑厚沉着,隋朝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射舒展,五代的精细温煦……这是一条色彩的河流,也是文化的河流,一直汹涌地向我奔泻而来。

  我时而来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小镇,领略自然如邻家的感觉;时而在柳侯祠前,追想柳宗元的一生,被贬至荒远之地的他居然还能创作出色的山水文学——《永州八记》,不禁肃然起敬。时而来到心仪的大上海,不想在作者笔下的上海人却是如此精明精致,让我惊讶惊叹的同时也渐渐消释了我对他们的偏见。时而坐着《夜航船》来到“波撼岳阳城”的《洞庭一角》,“清荣峻茂”的《三峡》,领略《都江堰》《白莲洞》的奇景;时而在《老屋窗口》停留,在《废墟》旁为《藏书忧》为《笔墨祭》;时而登上《道士塔》,赏《阳关雪》、听《沙原隐泉》,风景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令人赞叹不绝。

  走走停停,翻翻看看,我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上且读且思,一路享受着,冥思着,有风景无限的欣喜与愉悦,更有文化失落的苦涩与惆怅。合上书卷,山山水水入梦而来。

  《文化苦旅》如一位精神摆渡者,引领我去深思我们读书人的责任。

  看到关于藏书的文章——《风雨天一阁》,我心中为之一震。对于藏书是有所耳闻的,对于藏书阁也抱着崇敬的态度,想象着那一本本历史悠久的泛黄的线装书,经受过岁月的沧桑洗礼,领受过炮火的烟熏,聆听过铁蹄的蹂躏。想到从岁月的风尘中蹒跚走来的藏书楼依然巍然屹立于浩浩天地之间,怎能不让人惊叹和神往呢

  感谢范钦——一个真正的藏书家。他曾因顶撞过有巨大权势的皇亲国戚,而遭到重刑杖打,还进过监狱。但他豪不畏惧,最后谁都奈何不了他,这就是一个古代藏书家,一个真正称职的藏书家所表现出来的超越常人的强健的精神品质。80岁高龄的范钦走到生命的尽头,但他连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要坚守岗位。他将自己的财产分成两部分,一份是他坚守一生的藏书楼,另外一份是一张万两银票。他让他的两个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拿的一份。

  然而有范钦这样伟大的父亲,就会有像他一样伟大的儿子。他的大儿子范天冲毅然的选择了子承父业,他继承了藏书楼。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因为有了像范氏父子这样的真正的读书人而保存到现在的。

  我不得不佩服范氏父子,在那个别人眼里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的时代里,他们选择了浩然正气,选择了清逸大气,他们更是选择了读书人的凛然大义:读书人读书不能只为自己,要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样读书人才是读书人。我蓦地想起了“宁可饿死也不受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想起了那个长须飘飘、昂首走在队伍前列慷慨陈词的闻一多先生,我想起……

  我忽然想到《文化苦旅》如一位精神的摆渡者,引领着我们读书人崇善向真,从粗俗走向纯粹,从卑微走向崇高。读书人是明理之人,应该有担当和大义,为了国家和民族。一如那范氏父子一样清气满乾坤。

  手棒《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无法使自己陶醉,心头莫名地涌出一种苦涩与焦灼。为曾经的沧桑岁月,为曾经的清风明月。合上书本,眼前依然是看不尽的山水、看不完的流云。我想我的“文化苦旅”才刚刚开始,它会引领我去寻找那青葱丰茂的精神麦田。我也相信这阅读之旅,心灵之行,会伴随着我慢慢成长。

  三更有梦书当枕,阅读,让心灵去旅行!

读文化苦旅有感作文1200字篇三

  近日,初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沙原隐泉》是我读的第一篇。心中的感情就像惊涛拍岸,汹涌澎湃。现在无论如何都觉得有些兴奋。见到了真正的行者,立起了标杆,甚至已经有些期待下一次的出游了。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这不是一篇简单的写景文章,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景物,经他这么描述,却有了情感。每一个细节,都是柔软的讽刺。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人生感悟,从上沙山到寻清泉,我在跌宕起伏中感受到了人生的节奏与韵律。

  余秋雨用他细腻而粗犷的笔触将他的行山走水用不修边幅、自然随意的笔触谱写了一曲属于大自然的神奇乐章,用他苦涩而真实的亲身经历宣泄了世间万物的机缘玄妙,用他平实而优美的文笔完成了一次令人深思的文化之旅。

  余秋雨慢慢地走着,我静静地闭上眼睛,跟着他的脚步,感受世界的精致与历史的风韵。

  然而,他要走的是一条无人踏过的路,但我从来就不大喜欢荒无人烟的地方,何况是在沙漠中。

  沙漠的白天,若是没有狂风,就是被烤得发烫的金色的沙子与远处瘦湖的幻象。而风暴更可怕——山丘霎时间就可能变为平地,平地霎时间就可以变作沙丘。在沙漠中,没有什么可以立得住脚。

  到了晚上,这片酷热如火炉的大沙漠就会变得奇寒彻骨,再加上那种无边无际的黑暗,在无声无息中就能扼杀天地间所有的生命。无边无际的黑暗,死一般的静寂,没有光,没有声音,没有生命。

  ——天地之威。在茫茫大漠中,所有的凌云壮志都如同沙粒一般渺小。但这些都是我一个外人的一面之词。

  当大多数人选择在高山上探求真理,他却选择在沙漠中慢慢地走,缓缓地写。他承担着看不到成功的煎熬与行走的苦涩,心中却已容下了大漠的广阔。他向沙丘的顶峰攀爬,笔下流淌着独到的文字。当虔诚的教徒来到这里,终于发现了与他们信仰的宗教同样纯粹的沙漠时,就逗留了下来。

  就这样,他与黄沙厮磨着,步伐愈加沉稳,即使山顶显得遥不可及,他也能在攀爬中道出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吓自己。”不错,山顶总实在的,不看也在。有的人望着高原的目标先惮怕三分,有的人望着高原的目标却蹉跎于世事,其实目标总是能达到的,当你因为前方的路途遥远而失去信心时,不妨看看后方绵延不断的脚印。

  “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因此,当别人享受着唾手可得的成功,请不要为希望渺茫而放弃,不要为时间耗费而惋惜,当你猛然发现前方是万顷绿洲,当成功的曙光终于呈现在你眼前,你将比别人多一份艰辛跋涉的成熟,你的身后

  将多一行深深的印记。

  也许你现在无法站在成功的最高点,只要你的旅程没有因为任何的羁绊与桎梏而停滞,你将永远奋斗在战斗的前线,战场的每一次向前推移,脚步的每一次向前推进,都见证着你与成功的距离。

  “一咬牙,狠一狠心。一脚,再一脚,整个骨骼都已准备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然而,奇了,什么也没有发生。才两脚,已嗤溜下去好几米,又站得十分稳当。再稍用力,只十来下就到了山底。实在惊呆了!想想刚才伸脚时的悲壮决心,哑然失笑。康德所说的滑稽,正恰是这种情景。”其实,任何一个生命都有它生长的艰难和成长的艰难和成长的痛苦,这些磨难仿佛是种子,在日后的生活中成长为坚忍,执着。于是,生命便在这许多的历练中愈见成熟。生命的成长过程比避免不了挣扎和伤痛,而生命之美就是在痛苦与挫折面前,以最快速度站起来,继续前行,且行且歌。

读文化苦旅有感作文700字篇四

  “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述苦旅。”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余秋雨的脚步遍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行行重行行,风尘仆仆,用有限的光阴赴一场千年之约,执着如孔子,坚定如夸父。

  在此之前,我曾未想过那些历经风吹雨打的古建筑、人文景观的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故事与厚重的历史。我跟随着余秋雨,走进了那道隔开了历史与现在的大门,在历史风尘中如虔诚的朝圣者一路前行,他时而低头背手,在断壁残垣前静静沉思,时而又喃喃自语,步履沉重……

  什么是苦旅

  我想,不只是简单的旅行,也不只是对历史的悲叹与感怀,而是思想于文化上无止境的思考与不断的探索。无论是悲欢离合,无论是温柔浅言,无论是丰功伟绩,无论是痛心疾首,最终都是要回归于历史的本真与漠然,历史的冷眼旁观罢了。而余秋雨在探索寻找的,是他自身与历史的关联,他想从那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找出合乎人类生命结构底蕴的东西,他祈求寻找到与自己心灵共振的灵魂。

  初读《文化苦旅》,犹邂逅意中人,让我怦然心跳,让我痴迷忘返。走进它,我似乎摆脱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现实的纸醉金迷,再无嘈杂的吵闹声,心中的浮躁在被一点点的抹去,只剩下灵魂的质朴与本真。

  这一场千年之约,更像一场心灵盛宴。卸下了追名逐利的假面孔,背上旅行的包裹,在历史的云烟中寻找自我价值,探索人生意义。叶圣陶曾在《读

  我想,余秋雨便是这种人,甘当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炬手,为我们的精神作指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或许便在此:摒弃浮躁,静下心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古时有趣的灵魂交谈,思考生命的本质,养一份淡然之情,修一身宁静之气,为现世添一分安宁。

  透过现实的重重纱窗,抬头望去,那道穿行于青山绿水山间的瘦削而坚定的身影,指引着我们前行,去赴那场浸润着唐风宋雨的千年之约。

读文化苦旅有感作文500字篇五

  这几日,正在阅读余秋雨先生所著的《文化苦旅》,并不是说如何认真地研究,只是睡前一篇,信手翻阅。

  这本书,粗看只是描写神州大地上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但当你细细品味,却会发现一段不一般的历史,或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当然,这些精神并不见得全是如何的慷慨凜然,如何的使人崇敬,但它们很真实,很贴近生活。如《上海人》中,上海人近乎吝啬的精明;《道士塔》中那愚昧无知、胆怯漠然,却带着一种农民式的憨厚的王圆篆道士的行为------从外国冒险家手中接过极少的、微薄可怜的钱财,却让他们搬走一箱箱记载着中国历史的典籍;《夜航船》中懵懂无知,却又横冲直撞,行使着“权力”的“小将”,他们是文化XXX中一种特殊背景下的特殊的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大地无言,但他却能带给我们太多。《白发苏州》、《江南小镇》中是以柔婉清新的江南为景,把那儿如水的柔顺却又错综复杂的世态人情写得淋漓尽致。又如《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都是以特定的人情风物为骨,以特定时期的文人的人格与处世心态为血肉,描写出了一段关于人格与时代的千古绝唱,还有与江南截然不同的《莫高窟》中的热烈奔放,《这里真安静》中沉静冷冽地对战争的反思……

  如果你没有精力远行,却想踏足四方;如果你欠缺敏锐的洞察力,却想洞察人情,那么——请读读《文化苦旅》,他会让你获得许多感悟。

读文化苦旅有感作文1200字篇六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那些由时间沉淀下来的辉煌的成就都是一个个从盛到衰,又重新焕发荣光的历程,而并非奇迹,正是这些超人民族的想象力,从而将世上所有美——而并非固执却又令人混淆的“善”,亦或是“恶”以一种如梦如幻的形式创造出来。然而在历尽千年的沧桑之后,属于全人类的艺术瑰宝之中的一些却已经不在,这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或许不足为道,但对于全人类是巨大的损失。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或许又是千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过后,也就只是成了人们的茶余饭后,付诸笑谈的闲话了吧。

  偶尔瞥见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初读标题,便觉得先生有些轻浮,胆子有点“大”。毕竟任何一个专家学者,我想都是不敢也是不应该肆意妄为对“文化”这个词直接评头论足。如果有太多成见,多多少少也会得罪一些人。毕竟文人相轻的现象还是客观存在,万一哪天真得罪某位“大师”,以后就再也别想在文坛“混”下去了。便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读了下去。但越读,我越觉妙不可言,并“一发不可收拾”,给看完了。

  这虽是一本讲“文化”的书,却并没有板起脸孔讲枯燥的长篇大论,没有过分的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反而是以轻松活泼的语句,幽默诙谐的笔调,讲述着一个个作者游历中国各地,对前人足迹的寻踪的故事。它不止是游记,也是作者追寻前人心路历程的历程。

  《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篇,作者通过文笔的渲染,给出一个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形象。正是这个王道士,曾经给了国人莫大的悲痛和惋惜。他贱卖了大批国宝。“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品味。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就像用两枚针换一只鸡,一颗纽扣换一篮青菜”他这是对历史的亵渎,他是中华民族的罪人!正如余先生所说——“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就是这样一个刻板,按照程序走的“罪人”形象,在余秋雨的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仿佛这个“罪人”就站在我的面前。

  然而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王道士其实有着另外血肉的模样和人格,和余秋雨先生本人描述的相差很大。

  “王道士”身为道士,却成为佛教圣地莫高窟的保护神,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积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为保护莫高窟,他向各级官员求助,甚至冒死向慈禧上书。他把文物卖给斯坦因等人,所得钱财全部用于保护洞窟。即使是卖出的文物,也在各国博物馆得到妥善保存。”这是余秋雨身为一个作家和文人千不该,万不该做的。余秋雨并没有仔细的描述那段坎坷的历史,却以文人的特殊喜好,置王道士以死地。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历史,而不应该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在里面。我认为王道士只是碰巧走到了罪人的位子上,我们也只是碰巧走到了凡人的位子上,去指指点点,如果我们是王道士,我们会怎样?不得而知。

  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但毕竟言论自由不该受到限制,如伏尔泰所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以上自然是争议,但我不禁联想到现代社会人民的立场。尤其是网络言论,分成了“五毛”和“美分”两大阵营,当然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互相给对方扣的帽子而已。

  但有些人“逢中必反”,完全是一种病态的心理,恰恰反映了某些国人内心的极度自卑。一般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失败者,一出事就埋怨社会和政府。却从不去自身找原因。当他们气急败坏时,便会给反对他的人戴上“被洗脑的奴隶”这种不光彩的帽子。

  转进如风,借口如林,洗地如火,脸厚如山。

  中国的网络上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处于真实的世界中,却成天编造和信奉谎言,本身喜欢辱骂正常人为洗脑的奴隶,却又张嘴闭嘴代表人民,本身是自由独立的中国人,却又想要接受其他国家的殖民统治。在畜类当中找到这么低级的动物几乎都不可能。所以说,在中国社会中,做个中立的人是如此之难,往往会受到更多争议。客观公正是人们看待事物应该具有的立场,而辩证地看待事物则是一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说回原话。“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先生在《文化苦旅》中的自述,我想每一位读者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大可抛去文化的沉重感,先得“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再去细细品会与感受。

  《文化苦旅》确实是一本好书,但我想它可能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以上就是壹壹范文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文化苦旅有感作文1200字高中精选6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翻阅本栏目。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39141.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