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手抄报资料作文600字篇一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手抄报资料作文900字篇二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
听奶奶讲,冬至这一天的夜晚是一年中最长的夜。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冬至又叫“大冬”“亚岁”,古人还有“冬至如小年,吃汤圆长一岁”的说法。
每年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奶奶都会自己动手搓汤圆。香喷喷的芝麻馅早已备好了,雪白的糯米粉被揉成了一大团,像个大而结实的棉花糖。在明亮的灯光下,奶奶开始专心致志地搓汤圆了。只见她从那个大大的米粉团上掐下米团,在案板上来回滚动,不一会儿就搓成了比拇指粗的长条,再用刀将这长条切成一个个长短相同的小段,拿着其中的一段,在双手里360度地旋转着捏,慢慢地捏成了伞状。她一手托着皮,另一手舀了一小勺芝麻馅放了进去,然后一边转动手中的这个“小碗”,一边给它封口,再快地搓圆它,眨眼之间一个圆圆的汤圆就诞生了,真像个可爱的白玉球啊!
奶奶做得真熟练,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每次都惹得在一旁看着的我,饶有兴趣地去帮忙。可我每次搓出来的汤圆或大或小,有时还漏馅儿,这让我对奶奶的手艺越发佩服了。奶奶不仅搓得漂亮,而且搓得极快,我这儿好半天才搓出了一个模样差强人意的,而奶奶面前早就摆上了一整排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的汤圆了,它们白白的、软软的、嫩嫩的,多惹人喜爱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肚子里的小馋虫盒蠢欲动,恨不得马上就能吃到嘴里。每回,奶奶都会刮下我的鼻子,乐呵呵地说:“别急,明天早上再煮给你吃。”
家乡冬天的早晨天总是亮得那么晚。第二天,天还蒙蒙亮,奶奶就起床了,她把准备好的汤圆一个个下到烧开的水中,煮沸以后,加一碗冷水入锅,再次将水烧滚,汤圆就起锅了。端上桌,热乎乎的,晶莹透亮,隐约可见里头的芝麻馅,一股香气也扑鼻而来。我用勺子舀起一个汤圆,怕烫着了自已先轻轻地吹了几口气,然后轻经一咬,哇,那又香又甜的芝麻便涌了出来,在口中慢慢化开,充满了口腔,怎一个“美”字了得?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汤圆,说着笑着,屋子里洋溢的满是温馨。
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呢?我上网查了资料,知道了原来吃汤圆是在明清时期就开始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那时做汤圆是为了用来祭祖。现在的人们,冬至吃汤圆,应该是取汤圆“团团圆圆”之意,表达人们对家庭和谐、幸福美满的追求吧!
以上就是壹壹范文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冬至手抄报资料作文600字六年级,更多相关内容,请翻阅本栏目。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3475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