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作文1200字高中精选六篇

阅读目录

芒种作文1200字篇一

  一、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煮梅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来吃。做法很简单:买三到四斤青梅,放入高压锅里,加一大汤碗的水(大约没过一半梅子),到高压锅开响,换中火再烧十分钟左右即可。新鲜煮好的梅浆非常酸,很难入口。关键是要加重糖,上面这样一锅梅子大约要加1斤白糖。冷却后,把梅浆分装进各种玻璃瓶里,放冰箱。嘴馋的时候,拿出来吃一碗,酸酸甜甜,很有夏日清新的感觉。

  二、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也有人说,“安苗”为绩溪的农事习俗。相传“安苗”起源于唐末宋初,清道光年间起(1852)逐渐兴盛。据史料记载,农历六月初六是天公天母寿辰,是日在田头地角鸣锣、烧纸、插小红旗。伏岭、北村、胡家、磡头一带各村于芒种后第一个“龙、虎日”请僧侣做斋,然后撑旗打鼓,抬着太尉老爷巡游田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谓“安苗”。

  芒种前,各农户稻秧栽插完毕,五谷下种,农民以此感到欣慰,为表喜悦,各村族长召集德高望重的长辈选择吉日,家家做包、粿以示庆祝。于是,各村待最后一农户稻秧栽插完后,便由族长出示“安苗贴”昭示安苗日期,各村“安苗”不同日,由村主事视本村家事进展而定。虽然各村做包、粿不在同日,但在某村“安苗”之日内,不仅本村人可随意走家串户品尝安苗包、粿,外村人也可进村入户同亨口福,其乐融融,充满了节日气氛。

  三、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当秧田插完后,小伙子故意挑衅,借故往姑娘身上甩泥巴。而姑娘们也予以还击,霎时间双方摆开阵势,以泥巴为武器,互相投掷。如果数人一起将对方抓住,就要将她(他)按倒在水田中翻滚,使其沾一身烂泥,狼狈不堪。新郎的父母不能参与,只在田边观看。身上泥巴最多的,往往是受对方青睐的人。休战后,又一起来到河水溪旁,边清洗边打水仗,度过劳动、打闹的一天。新娘在前一天来时,带有一担五色糯米饭和100个煮熟的红色鸡蛋。节日后返回娘家时,夫家姐妹要以更多的五色饭和红鸭蛋为她们送行。

  四、送花神

  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

  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送花神是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不过,这种习俗主要流传于花农和文人墨客,距离生活较远,主要是文人一种附庸风雅的文化趣味。对于普通老百姓,这一时间人们最关注的是农业生产,而且由于农忙人们也没有时间从事民俗生活,因此,芒种送花神的习俗不复存在,也没有其他的民俗。因此,芒种成为一个重要却没有相应习俗的节气。

芒种作文900字篇二

  夏日的风送来阵阵栀子的清香,唤醒时光的悸动。前阵子的缄默是为了今日的灿烂绽放。

  走在蜿蜒的石板小径上,春日里烂漫的杜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地生机盎然的绿,层层叠叠排列在红房子的周围。它们去哪儿了?或许它们早已许下约定,明年春日再见。

  金色的金丝桃,向路边涌过来,大有要吞没整个花坛之势。

  “你瞧,那是什么花啊?”同伴直指那边的绿色中的一丛白。

  我停下脚步,远远的观望,是一丛紧接着一丛的灌木,长得十分矮小,中间似乎夹杂着几团白云,连那疯狂的野草都要比他们高出半个头。他们太矮了。野草一株,紧接着一株,他们推搡着彼此,不断地倒向那团白色,似乎要把它们这片狭小的空也也要占领。在那株高大金字塔丝桃树的映衬下。这一堆白显得太渺小,简直就是沧海一粟,丝毫不引人注意。

  我走上前去,蹲下身子,那花就在我的膝前,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原来,是栀子花。

  它们东一堆、西一团地散落在苍翠的绿色之间。有些已经绽放,有些还是含苞的,那些绽放的,仪态端庄,那洁白的七片花瓣,有条不紊的伸向四周,整朵花稳稳地端坐在绿叶上。而那未绽放的栀子花则紧紧地收拢花瓣,被它们包裹在中间的肯定是那金黄的花蕊吧。也许它们太羞涩了,那绿色的帘子作为幕布还不够,还要将那柔软的心,深深的掩藏在白色裙底之下。那紧收着的花瓣,随风摇曳,活泼热烈,该是是它们在舞蹈,用曼妙的舞姿来庆幸自己即将绽放。

  那已经洒落在地上的花瓣,也许正默默伤心。也许他们也曾有自己的青春年华,只是转瞬即逝,而今日又沾上了露水,只好无奈的离开了枝头。他们失掉了活力,本该洁白光泽的花瓣,却变成了黯淡,该沾染上了些许尘埃。离开枝头,也许就是几个小时吧。他们从绽放走向衰败,躺在地上,做最后的告别,告别自己的美丽,告别这夏日,告别自己曾灿烂绽放过的大地。

  我惋惜,上帝太不公平了,给一朵栀子花开放的时间竟是如此的短暂。

  年华就如同那栀子一般,花期短暂,光阴就如同流水般从花开的缝隙中流过。而过去了,就最终都化为亲切的怀念。

  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走在一条开满鲜花的小径,微风中吟唱岁月的旧歌。年华易逝,在这短暂之间活出生命的精彩,才是对未来的承诺。

  看栀子花轻盈隐约,何须解语,柳花风淡锋,但求不负韶华,不负栀子花开。

芒种作文700字篇三

  六月五日是芒种,这个时节,又要收、又要种;忙着收、忙着种。因为靠近端午节,所以大家也开始吃粽子了。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由此有了一个特别的节日,一代代,传给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日子。有的地方会赛龙舟,气氛热闹。家家户户吃粽子,温暖团聚。

  前几天,妈妈就给我买了甜粽子,可我又想吃咸的,再加上买的粽子又贵又不好吃,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包粽子。

  一大早,妈妈就泡好糯米,然后出去买食材了。我坐在家里等得不耐烦,时不时就抓一把糯米,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才念念不舍地放下,还接连打了好几个电话问妈妈回来了没有。

  “叮叮”门铃终于响起,是妈妈提着袋子,满头大汗地站在门前。径直走进厨房,妈妈就忙着做各种准备,不一会儿,粽叶已洗净沥干,浸泡腌制好的糯米已盛好备用,咸蛋黄、猪肉等食材都一一摆好。

  下面就开始包了,妈妈挑了两片粽叶,折成一个漏斗形状,用一只手捏着,然后用勺子挖几勺糯米倒进去,再放一大块肉和少许肥的,还有放入蛋黄,接着继续放糯米填满,压实。最后折好粽叶,用线缠绕、系紧。看着简单,可当我学着照做时,却发现我怎么都捏不紧,底部有漏洞、会漏米。

  包好的粽子放到高压锅,锅里放水盖过粽子,压两小时左右,粽子就要出炉啦!我跑进厨房,只见妈妈揭开锅盖,里面的热气直喷出来,热腾腾的,此时,早已分不清妈妈额头上的是汗水还是热气,她就像蒸了个桑拿似的。

  蒸好的粽子一个个被捞出来,妈妈剪开了一个,先让我吃,还嘱咐我“小心烫”,我鼻子一吸,糯米散发出来的清香早已让我垂涎欲滴。拨开粽叶,晶莹剔透的糯米变露出来,咬上一口,黏而爽口,再吃几口,肉香、蛋黄香、还夹杂着糯米香,让人停不下口,一个粽子吃完,还是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这次的粽子真好吃,因为每个粽子里都包着妈妈满满的爱。

芒种作文400字篇四

  六月初旬小麦黄,轰鸣机器地中狂。

  炎炎烈日农田进,滚滚浓烟籽粒装。

  稻谷播深人默默,干畦浇透水汪汪。

  神州黎庶皆辛苦,夏种夏收三夏忙。

  注: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1]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作文1200字篇五

  布谷鸟,我一直不知道长什么样子。每年春夏时节,清晨,人们还没起床,布谷鸟的叫声便不绝于耳。咕咕咕咕的声音很大,音调圆润,清脆悦耳,酷似光棍儿好苦,以致成了开玩笑打诨对方的戏语。习惯了北京城里生活的人们,从小就认同了这种叫法。所以,只要听见布谷鸟叫了,就知道,芒种到了。老人讲,芒种、芒种,过了芒种,不可强种。有的庄稼该收了,有的再不种就来不及了。稍稍大了一些,知道有个节气叫芒种。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稻谷类作物。有一种说法;播种一定要在芒种前完成。过了这一天,即使播下种子也没有了收成。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从来没有人质疑过。

  印象中那是个特别纷繁的季节。我年轻时在东北兴凯湖下乡,同样是芒种前后,气候却是与北京大不相同。北京人已穿上单衣迎接夏天了,兴凯湖的积雪还没化干净呢。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土地枯草丛生、荆棘满目。只有雪化冰融汇成的潺潺流水,预示着春天来了。

  兴凯湖的春天,比北京要晚上两个月,虽然已不像冬天那样寒冷,但一早一晚仍然是寒气逼人。五月至六月初,正值这里最忙的季节。兴凯湖这里的大米好吃,但是种水稻的活儿却是十分艰苦。每年芒种前,必须把经过培养的种子播下去,否则秋天将丰收无望。对于我们这些城里来的青年人来说,不仅播种的农活没干过,见都没见过。

  那天,我们到了地里,举目一看,只见一望无垠的水田,真是壮观。再往脚下一看,让人倒抽一口冷气。水田里薄薄的一层冰在天光的照射下反着白光,顿感凉意由脚下袭来。

  人拉播种机,一米多长,中间一排漏斗,两面一边一个木轮儿,木轮插满了叶片,中间有条绳子。拉播种机的人把绳子往肩膀上一套,拖拉着播种机在前面走,种子就播在了地里。这活儿看似简单,干起来却非常累,别的不说,就是光脚往水田里一站,光凉劲儿就够你受的。

  那时候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带头儿的,就有跟着的。

  年青时思想单纯,对工作更是满腔热忱。下乡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满脑子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党叫干啥就干啥!

  看着先到水里的人痛苦的表情,心里着时犯怵。

  怎么样啊?哥们儿,行不行啊!站在田埂上的人们尽量地拖延。

  够呛!你下来就知道了!

  北京人有句老话:发昏当不了死。豁出去了,来吧!咬了咬牙,脱了鞋袜裤腿儿一挽,飞身跨到田里。嘿!那叫一个凉。

  划割肌肤之痛,冰冷透骨之感使人倍感难受。脚下淌着碎冰,不一会儿,变得麻木没有了知觉。等一拉起播种机就更不用说了,一脚下去,稀泥有近半尺深,脚下冰水侵袭,身上自觉寒冷,逼得人们不由得的向前奔跑,劈沥啪啦,溅得浑身上下都是泥。水田根据地形高低,大小不同,短的几十米,长的一百米,两个来回儿下来人已累得气喘吁吁,但是心里毕竟不觉得那么冷了。就这样,每天要工作要十个小时以上。虽然当时没有一个叫苦的,但所有的人心里都明白,不管你是谁,也不管是哪儿的人,只要下到田里,就不可能不干。

  兴凯湖的春天,天气变化无常。早晨还是晴空万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变天了。这里变天儿,一般先有预兆,多是扑面刮起一阵冷风,紧跟着乌云翻滚着涌了上来,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剎时间,就让你领教什么是瓢泼大雨。这雨下的,十几米以外就看不清人的面孔,密集的雨点儿砸在人们头上,让人发懵。

  大家谁也没有躲的念头儿,因为知道也没处躲,况且,这时又有谁愿意当逃兵呢?大雨滂沱,天昏地暗,人们呆立在水田里,如同一樽樽石雕蜡像,任凭密集的雨点砸在身上、肩膀上,生疼生疼的。人们无奈地听凭着大自然的洗礼。

  时间不长,随着头顶上的黑云散去,雨过天晴,接着依旧是阳光灿烂。沐浴着雨后的阳光,清晨的寒冷,劳作的辛苦,早已被洗刷得干干净净。

  咕咕咕咕,不远处布谷鸟的叫声不断提醒着人们,今天是芒种,必须把所有的种子播撒在田里。干吧!无退路可想,大家振奋精神,拉着播种机在水田中飞快地奔跑。人们仿佛忘记了劳累,只有一个念头,把所有的种子播完。

  夕阳西下,通红的晚霞,浸染天边,水田中斑驳的身影终于停了下来。这时,有人发现田埂上还有两包种子没有用完。连长吩咐大家,每人动手,就是手捧,也要把它分完。黄橙橙的种子,画出优美的抛物线,射向空中,又散落在水中,溅起了无数小小的水花。地平线上渐行渐远的红光,映照在大家古铜色的脸上。漫天飞舞的稻谷,水田里人们挥动的手臂,形成了一个多么曼妙的画卷。

  咕咕咕咕,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我听到这熟悉的叫声,眼前总会浮现出那年那道风情,稻谷的种子,金黄色的种子,嫩芽白白的,纷纷扬扬的飘向空中,迎着落日的余晖,缓缓的,洒在了肥沃的土壤中。

  芒种,曾让我们懂得了春不种,秋不收。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芒种作文1200字篇六

  芒种节后,周日。依生物钟,晨起。

  我居住的地方,在江汉平原边缘,一座冠城市名,但实际是县的县城里。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说,平均气温19.8℃,暴雨,东北风。算是很准确,大雨、中雨和小雨,不大不小地,落满整整的白天与傍晚。觅得闲时,不出县城,更无琐事。就像热带雨林的参天大树褪去缠绕于身上杂七杂八的藤草。过惯许多衣食无忧的日子,会温水煮青蛙,让人变成石阶,心与身俱长满青苔。任凭风雨踩踏蹂躏,任凭太阳月亮照射,青苔与影子静止不动。下雨或不下雨,天晴或天不晴,皆无所谓。这样麻木状,到一定年纪,会不时偶有之。

  邻居们有起得更早的,进进出出院子。他们撑雨伞或携雨具,拎着鱼肉蔬果等食材。买菜、做饭,是过日子。夏初是本地菜蔬类物产最丰盛的时节。我没吃早餐,稍稍有了些饥饿感。胃功能还算灵敏,但我怀疑,我是不是变了,变得懒惰,包括思考与行走也懒惰了。懒惰的情绪,甚至开始困扰着我。

  闲时也有闲时的思考与困惑。特别是在每个闲时早上。如早餐去哪里吃,吃什么。再如,该不该乱拨一通电话,与亲朋好友相互骚扰,相互沟通,约约户外行、约约饭局或小娱乐等。正如唐代李渔《闲情偶寄》所言:人惟求旧,物惟求新。邀老友,赏新景,当然,是最好的事情之一。坦诚地讲,我并不以为闲下来的时候该是堕落的。我没刻意地拒绝闲时与我闲时的心。

  我属小市民,内心当存一种叫做小市民理想的东西。权当是寻觅心理上平衡的自我安慰或意淫。偶会寻觅水般澄清;偶会内心化作鲲鹏与蛟龙。这,算是一个高蹈的梦,高雅,高尚,阳春白雪一类。尚能觅得闲情逸致,寄梦闲时,玩出闲之况味等。如何形容?如罗大佑的流行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低沉间,委婉地,更向上着。唱着,唱着,也就令人回味,回味得令人小醉。

  望着窗外,望着窗外的雨。这雨来得是不是时候?江汉平原,乃名冠天下的天下粮仓之一。芒种节前后,农耕是头等大事,播种与插秧,待不得分秒拖延。这里,但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者,于这个季节,都会祈求老天下一场及时雨。芒种节前后的雨,会润泽大地上每一块稻田;芒种节前后的雨,也会润泽以稻谷为主粮的每一条生命。包括,我的祖辈与我。

  好雨知时节。春耕,农田里外,泥耙水响。农人忙碌得手脚并用,一刻都不可停歇。拿俗话来说,是忙得帽子不见顶。

  前日的傍晚,去了乡下,遇一群年过半百的农人聚餐。这群农人,有男有女,但从年龄上来分辨,却是有老无少。他们是赶工的,受雇一种粮农户专事插秧。他们天没亮就早起,面朝土地背朝天,结束一日幸劳,领到东家支付的薪酬。餐桌上,农人们相互间,诙谐地开着玩笑。老男人们相互敬酒劝酒,也有用粗俗言语挑逗同桌的老女人。笑声骂声皆很爽朗质朴,很厚道实在。记得年幼时,曾在稻田里玩过滑秧码的游戏,被插秧的长辈们糊上满身泥巴。戏弄,笑过,人们便继续埋头插秧。那笑声,印象中便是如此。

  我所到之处,是县里重要产粮区之一。近年,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留下来的人,或老或少。插秧是劳动强度很大的体力活,而愿意插秧的人则更少。打听得知,有规模的田地才是农业机械施展功能最佳的地方。

  芒种,惦记农耕的事。又记起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今年芒种节前后,这一段时光的躬受亲尝,令我重新审视对农耕的态度。更加觉得不该忽略掉劳动者的每一滴汗水与每一粒粮食,他们的辛苦值得尊重与感恩。当然,闲时该有一个不错闲情,而闲时里的每一份闲情都是绝版的。农耕时,谁都不该闲下来。这份绝版的闲情,算是个例外吧。

以上就是壹壹范文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芒种作文1200字高中精选六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翻阅本栏目。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32313.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