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范文

关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范文

关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开大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监督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找准位置,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树立我们科学的审计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在当前形势下,深刻审视审计工作所处的环境,充分认清审计工作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全面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不断提高依法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水平与成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审计工作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必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起到巨大作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声,也是我们做好审计工作、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首要任务。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一方面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确定审计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通过审计来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审计事业自身的发展,要建立与所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审计工作制度和工作方式,不断推动和完善审计工作机制。为此,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审计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牢固树立“四个理念”:

(一) 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审计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方针是审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根本保证。自治区审计厅党组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的二十字工作思路与审计署的工作方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科学发观展在全区审计领域的正确诠释和运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字工作思路,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充分认识发展是审计工作的动力。以人为本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审计工作的方向,统筹兼顾是审计工作的法宝。在实际工作中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用先进的思想观念、现代化组织管理和工作方式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二)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审计工作的精髓和生命力所在。审计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成效关乎审计形象、决定审计地位、影响审计环境。我们必须以县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审计工作思路,谋划审计工作重点,自觉地将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审计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选准审计项目,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审计,从改革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探究成因,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实现有效监督,在服务大局中体现审计工作的自身价值。

(三)牢固树立依法审计的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最高原则。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都要严格履行《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来确定审计定位,履行审计监督权利。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坚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坚决查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要按照法律规范来处理审计机关与各个方面的关系,按照法律规定规范审计程序,办理审计事项,处理审计案件。

(四)牢固树立文明审计理念。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自治区审计厅,长江厅长强调“依法文明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的核心内容”,并在二十字工作思路中明确提出要文明审计。文明审计是对审计机关提出的一个新标准,新要求,它关系到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是否有全局观念,是否有社会责任感,是否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中,要改变审计部门客观上处于监督地位,难免有一种优越感,盛气凌人,狐假虎威,衙门作风。要正确处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要坚持依法审计、廉洁审计,实现审计行为的文明;在工作方式上,加强沟通联系,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提倡尊重与公平,构建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实现审计环境的文明;在审计的目标上,以服务大局、提升能力为目标,推行审计公平,实现审计结果的文明。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审计工作思路

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政府审计已不再局限于对国有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而已经在政府管理、政府绩效评价考核、政府问责制、为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考核、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推动政府的公开透明等多方面发挥作用。为此县委政府对我们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对国家审计提出新的要求,自觉地在审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上寻求突破,坚持“四个转变”。

(一)要在审计目标上由注重发挥审计防护作用向发挥建设性作用转变。

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温家宝总理在审计署考察工作时,要求省级机关“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自治区审计厅,长江厅长提出,“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决定了审计工作的生命力,也决定了审计工作在更大程度上为国家和被审计单位创造价值”。因此,作为审计机关,揭示问题、查出问题仅仅是履行法定职责的一部分。在揭示问题、查出问题的同时,要更好更多地提出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发挥审计机关的建设作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审计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大举措和任务。

(二)在审计内容上要注重由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效益并重,突出效益审计转变。

《审计署20xx年至20xx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要求,今后要在注重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同时全面推进绩效审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要求政府使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审计工作应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在合规合法性审计中发挥作用,还要通过审计促进行政行为的实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效益审计必将成为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

(三)在审计手段上要由以手工审计为基础的帐套式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和计算机审计转变。

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可以说,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个方法和手段问题,而且是关系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审计机关要以“金审工程”为依托,改革传统的审计手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中心环节和重要支撑来抓,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探索计算机审计系统,加快从办公自动化、电子帐薄审计向电子数据审计、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转变,走现代化审计的路子。

(四)在审计组织方式上要由发挥局部作用向发挥整体效能转变。

为把科学的审计理念落到实处,审计机关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改变一些已不合时宜的审计组织方式,大力推进审计组织方式的创新,坚持各类审计类型的结合,要坚持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财政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方式。在计划安排上,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审计计划的全局性、协调性、科学性、充分考虑各类审计的结合,体现计划的方向性、科学性、目标性、指导性。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一)加大财政审计力度,促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体制,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财政收支及与财政收支相关的经济活动来参与和干预经济,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和稳定经济四大职能。现阶段,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部门预算、零基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的相继出台和实施,标志着财政体制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入。为此,审计工作必须适应财政体制转换的要求,逐步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监督向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立为主要内容的审计监督转变,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内容,以公用财政支出的规模、流向和效益情况作为审计的重点,从资金的投向和支出上重点关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的情况,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情况,在提高财政性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上多做文章,加大政府性资金、国有资产、各类专项资金、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

(二)加大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国家将继续在金融、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这种调控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审计工作应把推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关注这些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关注宏观措施在调整经济发展上的功能和效应,如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效益,国家土地政策的执行情况,国债资金的使用情况等。通过审计及时追踪反馈宏观政策的运行效果,及时发挥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探究成因、提出对策,促进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大民生审计监督力度,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社会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群众利益、关心民生安全正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审计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理念,坚持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重点加强对农业、教育、医疗、救灾、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促进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加大效益审计力度,促进节约型社会、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转变增长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也给未来的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效益审计已经成为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和重要内容,当前审计工作的重心应逐步转向效益审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效益审计观的审计理念,重视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着力推进宏观服务型效益审计实践。要以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完善法制、制约权力、提高绩效为目标,抓住公共资金的效益、环境资源的效益,突出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破坏和损毁生态资源环境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审计,促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五)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促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指出,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至20xx年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依法公告审计结果,促进审计结果落实。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审计机关要调整思路、创新机制,不断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做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全面掌握和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在审计内容上,重点关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关注领导干部决策权、行使权和资源分配权等,把领导干部的“问责”和对资金的“问效”有机结合起来,把对效益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完善任中审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离任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格局。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173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