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当代青年是个庞大的群体,大学生是这个群体中最具活力,富有重托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广泛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历史的使命和现实的责任都赋予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必须紧随时代拍节,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这一伟大的活动中去,做科学发展观忠诚而坚定的践行者,迎接党和人民对我们每个大学生和整个大学生群体思想意志的大检阅。
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理论,不仅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创新,而且已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科学发展观忠诚而坚定的践行者呢?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通过系统学习和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必须做到:树牢一个志向、强化三种意识、把握四种关系、彰显三种精神、实现一个目标。具体叫做“13431”的思维法。
一、树牢一个志向,就是牢记历史使命,立志做一名中国特色社主义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总结建国后发展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来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关国家兴衰。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确实有了巨大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社会各项事业经历了一个伟大的发展进程,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以上,综合国力自2004年后连超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2008年在濒发天灾人祸的大灾大难情况下,我们国家又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同时还实现了“神七”载人上天。这些巨大成就不仅使每一位国人都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而且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变成现实。回首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各项事业高歌猛进,蓬勃发展。那么,展望今后的发展路程,又靠谁来接替前人传递过来的胜利火炬,让我们党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依旧一路高歌永向前?可以肯定,答案是唯一的:靠青年的一代。而大学生又是青年中的精英和骨干,这幅巨额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要落在当代大学生的肩膀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说,“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更说明,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力求每一位大学生必须责无旁贷的牢固树立这样一个志向,即:要立志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树牢这一个志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发展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纷飞复杂的趋势,关注人的发展特别是青年人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一大潮流,随之社会的竞争也转变为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多是80后,而且是在各方面百般呵护中长大的,经历的顺境多坎坷少,自身优越感比较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生历程,能不能在世界人才激烈竞争的大潮中脱颖而出,依然决然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对于这个问题,原来社会上曾有所担心,党和人民也时刻关注着。经历了一场特大的汶川地震,经历了一场圆梦百年的奥运会,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实际考验,社会上的各个层面又从我们这一代青年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中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从而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这充分说明,我们这一代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完全有能力大展宏图,迎接挑战,推动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彼岸。
树牢这一个志向,更是大学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明智选择。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命运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大学生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尽情地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创造更多更新的成果,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并从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有幸生活在波澜壮阔、风云跌宕的年代,有幸经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岁月,这既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幸运又是命运赐予我们施展才华的良机。此时此刻,我们一定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千方百计把自己磨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强化“三种意识”,就是不断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成才意识”,做一个有抱负有能力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的人
年轻人上大学,为的是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大的本领,更好地为国家效力、为社会进步服务。同时能在其中最大限度的释放自我能量,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这就是一个有抱负的青年锲而不舍考大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现时下的大学生,由于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从书本到书本,加之又在较为封闭的校园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其中就有一部分同学自不自觉地养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的习惯,把自己置于大千世界之外,了解历史靠书籍,了解国情靠资料,了解社会靠课堂,
对校园外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既不去接触又不去感悟。时间久之,就很可能会变成大学校园里的“呆子”、课堂上的“癖子”、大千世界中“余子”。这样不仅有悖于我们上大学的初衷,而且也有悖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更新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大学生必须要:面对世界强化“忧患意识”;面对历史强化“责任意识”;面对国家强化“成才意识”。
强化“忧患意识”,会使我们在世界强手如林试比高的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关注着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为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去奋斗和拼搏。中华民族历来争胜好强,从不甘心跟在别人的屁股后头转悠。然而,竞争却是无情的。当今国际上不是就有那么一股敌视“中国崛起”的势力吗?他们叫嚣着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其实却在“暗度陈仓”加速着自己国家的发展。如果我们对这种忧患没有防范意识,就很容易掉到人家设置的圈套里,失去我们自身发展的大好
时机。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就显得太愚蠢了!因此,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先觉,把“忧”的东西考虑到事前,致“患”的因素时刻于心中,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强化“责任意识”,会使我们大学生们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刻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奋斗和拼搏。有句古训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西方一位哲人说“不要问国家为我做了什么,而首先要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为增长知识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江泽民同志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演时也曾说“中国大学生以胸怀祖国、服务祖国为己任”。这些哲理名言都道出了“责任”二字是何等的“沉重”!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审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虽然可以附入许多新的内容,但最容易体现的还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这是我们大学生共同需要的。强化“成才意识”,会使我们每一位大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多学知识,掌握本领,增长能力,早日成才,时刻准备着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去奋斗和拼搏。大学期间是人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大背景,谁的“成才意识”强、谁学的东西多、谁的本事大谁就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就能被社会所吸纳、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去报效国家。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天生我才必有用”,“优胜劣汰见高低”。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法大学殷切希望大学生:“学生必须首先要懂得社会,懂得国情,既要学好理论,更要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而且还说“青年人最少保守思想,要敢于打破束缚,敢于挑战和创新,这样才能出杰出的人才”。
三、把握“四种关系”,就是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信仰与理想的关系”、“品行与道德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做一个善于驾驭矛盾遇事不惊游刃有余的人大千世界,各种矛盾纵横交错。大学校园亦如此。如何在矛盾众多的社会里学会“游泳”,面对矛盾遇事不惊、游刃有余?这是我们大学生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要在于分清主次,社会为主,个人为次。一个人生活在社会,自然就要服从服务于社会。然而社会又是由每个人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要掌握这样一个辨证的法则:在努力实现个人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肯定人的社会性,又要发挥人的独立性,发展人的个性;既要不断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为社会的进步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尽力发挥个性,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潜能挖掘出来,去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人生的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发展。
——把握信仰与理想的关系,讲的是如何把两个不同概念的内涵一致起来。一个是人的精神支柱,一个是人的动力源泉,二者携手并肩,相辅相成。崇高的信仰、远大的理想都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大学生在高校深造期间,是设计人生、规划未来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信仰和理想,从根本上就能决定自己的一生。基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认真予以对待,把自己的信念定格为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发愤为之而奋斗,让自己的人生闪烁出亮丽的光辉。
——把握“品行与道德”的关系,就是要明确怎么做人、做什么人的问题。大学生风华正茂,热情高顾虑少,但遇事也往往容易冲动走极端。尤其是当今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表演的角色纷纭复杂,积极的消极的、正面的反面的、传统的超前的、善的恶的,各种成分交织在一起,很容易模糊我们青年学生的视角,使我们的思维发生裂变。因此,我们必须真诚的面对社会,多琢磨一些做“人”的诀窍,多研究一些做“人”的学问,切实把握好“品行与道德”所涉及的做“人”规则,真正做到善恶分明、遇事大度、博学勤奋、品行端正,以展示当代大学生崭新的时代风貌。
——把握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着重要解决好自身的“梯次转化”问题,即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
能力。当今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知识经济大爆炸”。因而,拥有知识的多与少,自然就成为衡量能力大与小的重要标尺。由此,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地学习知识,拥有更多知识。同时,还要通过学习的过程不断掌握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独立的思想、批判精神和处事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大学生的新要求。
四、彰显“三种精神”,就是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孝忠仁爱精神”“甘于奉献精神”,做一个传承民族精神无私报效祖国的人强调在大学校园里彰显“艰苦奋斗精神”、“孝忠仁爱精神”、“甘于奉献精神”是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意识上的“缺失”提出来的。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大多都是家庭的“独苗”,生在新时代,长在“摇篮”里,从我个人细微的观察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对“艰苦”是陌生的,论“忠孝”是淡薄的,谈“奉献”是有条件的。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我们中华民族传承的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因此,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们必须从“灵魂深处闹革命”,以“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为座右铭,不断更新和加强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人民意彰显艰苦奋斗精神是大学生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为改变长期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一举结束了中国人世世代代挨饿受冻的历史,江泽民推进的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开创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新局面。物质生活的转型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具影响力的变革,同时也赋予了艰苦奋斗的传统。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表现人类文明状态的先进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大学生艰苦奋斗,勇挑重担。但一些同学在这方面却缺乏深层次的心理准备和高层次的理想追求。据一些用人单位反映:现在大学生聪明,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但个性强,献身精神差,到艰苦的地方就打“退堂鼓”,少数人甚至无大志,贪图安逸无所追求。基层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艰苦的岗位往往缺乏人才,很多的出类拔萃的人才正是从那里成长起来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同样,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人也是难以奋发有为、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
彰显“孝忠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即对父母要孝。古人云:“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孝心一片动天下”,这些说的都是孝心的重要性。身在校园,仍在求学的大学生不但难以从金钱上回报父母,而且父母仍要用血汗钱抚养我们。那么,我们怎么孝敬父母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要我们理解父母,把父母的恩德铭记在心,就用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和健康成才来报答父母,父母也肯定是高兴的。忠,即对党要忠。共产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在大学生来说,要听党的话,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是一种情感,而情感是
一种内心的力量。一个聪明勤奋、而且忠诚于党的大学生就一定能有所作为,前途光明。仁,即对社会要“仁”。社会是个“大容缸”。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学生要把自己融入社会这个“大容缸”里去摔打、去历练,学会解决生活、学习、工作和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养成开朗、豁达、理解、宽容的人格,更好地与他人、与社会和睦相处,以赢得社会的接纳,赢得与他人合作共事、共谋发展的机会。爱,即对国家要爱。热爱祖国是每一个国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信条,大学生更如此。只有爱得深,学习的动力、生活的动力、工作的动力就越强。彰显“甘于奉献”精神是一种人生的崇高精神追求。人是有所追求的,大学生的追求更崇高。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无不把自己的智慧和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精忠报国”、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登上一个新阶梯”。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当前我们国家实现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使命,为每一位大学生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要求,自觉地把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孜孜以求,把与祖国共奋进化作每一天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只要我们大学生人人都献出一颗无私的心,我们的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刻苦磨练,全面发展,做一个德才兼备能文善武的人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刻苦地学习和磨练,实现自身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能文善武的人既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大学生必须确立的成才目标。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改革开放继往开来的列车也已经步入了快速行驶阶段,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
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我,并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理想、追求找准同心的坐标重新勾画全面发展的人生轨迹。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社会在不断前进,事物在不断变化,我们大学生们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学会学习是个人单体获得自由发展的手段,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奠定终身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掌握科学的方法,特别是适应自身特点的及自己获取知识能力的自学方法是避免成为知识容器、做题机器、考试工具和分数奴隶的辅助器。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力求学会认知,获取对事物和现象的手段,要学会用己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逐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学会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智力品质。创新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科学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突出强调的是大学生的学习及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发现、吸收新信息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第三要注重培养合作能力。当今社会一方面强调精神,另一方面有很提倡合作。实践证明,人们之间的竞争是暂时的,而合作是长期的、永恒的。要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氛围,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的大学生要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互惠的精神和积极的姿态处理好集体中人与人的关系,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培养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意识。第四努力锻炼实践能力。从当今社会发展和当前就业的形势看,不熟练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不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是不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为此,我们大学生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假期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课题设计来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通过创新实验去做一些创造性的探索。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特别是科技学术类的社团的作用,紧紧围绕专业学习,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以在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五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创新能力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创新潜力,保持对自然和社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探究的手段、批判的精神、想象的方法、求异的品质去积极参加实验、制作、发明、创造等实践活动,自觉养成创新的习惯,点燃求知和创新的火焰,把自己埋在心底的智慧种子接连不断的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同学们,时代在召唤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在期待着我们。只要我们循着“13431”思维所设计的音符和拍节去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去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我们就是一个合格的科学发展观忠实而坚定的践行者,我们就能勇立潮头,驾乘青春和智慧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彼岸!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173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