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范文

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范文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县(市)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经济系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基础层次的行政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商洛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一化促两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着力发展现代中药、矿产建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和劳务输出五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4.04亿元,gdp总量比的100.16亿元增加73.88亿元,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2.6%,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44.58亿元,比24.61亿元增加19.97亿元,年均增长6.7%;二产增加值完成67.88亿元,比32.6亿元增加35.28亿元,年均增长15.1%;三产增加值完成61.58亿元,比21.31亿元增加40.27亿元,年均增长13.9%。财政总收入14.25亿元,比5.15亿元增长176.7%,年均增长4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2亿元,比2.46亿元增长177.2%,年均增长4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8元,比7038元增长51.9%,年均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2401元,比1513元增长58.7%,年均增长16.6%。以来,柞水、商南、镇安、商州、洛南5个县区先后获得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导作用日益显现。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24户,比101户增加23户。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9.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71亿元、工业税收3.2亿元,相比分别年均增长34.8%、21.5%、22.0%。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策划并实施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启动建设了刘湾产业项目区、柞水盘龙医药园区、洛南黄龙钼业小区、柞水小岭工业区、山阳中村钒业小区、镇安云东钒业小区等16个县域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2376户,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2.8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8.8%。

(三)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核桃板栗建园达到404万亩、优质茶园达到15.4万亩、畜禽养殖示范小区达到48个、大场大户6317户,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8万亩,认定“三品”基地113个、产品59个。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68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6家,其中省级12家、市级24家,打造出了“金丝源”等40多个特色品牌,创建省级名牌产品3个。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市设立各类劳务中介机构176个,在新疆、山西、河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劳务基地23个,全市劳务输出49.7万人,收入达到22亿元。

(四)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活跃。近年来多方筹措资金6亿多元,重点抓了柞水溶洞、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洛南老君山、丹江漂流以及柞水凤凰古镇、山阳漫川古镇、牧护关度假区、仙娥湖休闲园等一批生态和人文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初步形成了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和山镇柞原生态两条精品旅游线路50多处旅游景点,全市旅游接待人数453.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比分别增加379万人次和9.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3.8%和93.0%。新兴服务业快速兴起,市场消费日趋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3亿元,比36.6亿元增加24.23亿元,年均增长18.5%。

(五)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4.65亿元,比37.2亿元增加127.45亿元,年均增长64.2%;争取中省项目支持资金11.43亿元,比3.7亿元增加7.73亿元,年均增长45.6%;招商引进项目130个,总投资208.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66亿元,是5.85亿元的6.6倍,年均增长87.6%。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继西合铁路、西康铁路建成通车之后,西柞、蓝商、商界、柞小四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坚实。

二、存在差距及原因

虽然近年来商洛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省内其它地市相比,无论从整体水平、经济规模,还是从人均发展水平情况来看,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很

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第2页

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全市6县的平均gdp为18.71亿元,与全省83个县42.25亿元的平均水平、全省“十强县”126.26亿元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全市gdp排名第一的洛南县为30.34亿元,与全省第一位的神木县290.58亿元相差8.6倍;全市人均gdp为7291元,比全省人均gdp18246元低10955元,人均最高的柞水县为11897元,与全省人均最高的志丹县107674元相差几乎8倍。二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在全省83个县、24个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商州区位居24个区的第22名,六县中没有一个进入上游前28名,居中游29-56位的有柞水、镇安、洛南,居下游57-83位的有商南、山阳、丹凤,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整体靠后。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2858元低1170元,收入最高的商州区为11007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县16075元低50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3136元低735元,收入最高的丹凤县为2617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县6028元低3411元。四是财政收入水平低。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4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6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8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94个百分点。五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不强,带动力较弱,相对具有一定优势的中药材、畜牧、核桃、茶叶等产业规模小、加工层次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不稳固;六是县域工业化水平低。县域重工业比重较大,工业结构不优、产品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全市工业化水平为19.1%,比全省48.1%的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七是县域城镇化水平较低。全市城镇化率为31.5%,比全省42.1%的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县域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转移农业人口的作用不明显。八是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7.13%,比全省47.2%的平均水平低0.07个百分点。

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制约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七县区均属国定贫困县,由于历史原因,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较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仍然突出,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二是发展资金不足。七县区均属于资源型财政,支柱财源不强、新兴财源不多,县域财政收入总量小且很不稳定,加之历史负债较高,用于建设和发展的财政资金有限,主要依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县域经济缺乏发展的内生力。三是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受政策、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近些年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人才断茬、青黄不接,直接影响了县域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四是科技带动力弱。县域科研机构体制机制不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低,科技对主导产业的支撑力不足。五是对外开放不够。县区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县域经济的外向度较低、活力不强。六是行政效能不高。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少数领导和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与措施

(一)增强“四种意识”,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一是增强敢想敢闯的意识。敢想敢闯敢干是一种魄力、一种胆识,也是领导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备素质。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克服习惯等待,等领导,等支持,等政策,等资金,不敢求新变异、不敢打破陈规、不敢抢在人先的错误做法。要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倡导敢想敢闯敢干的风气,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摒弃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措施,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二是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机遇是战略资源。当前,商洛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良好机遇:中央把保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商洛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陕南突破发展,等等。要牢固树立并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意识,善于洞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带来的机遇,潜心研究各种挑战和困难中蕴含的机遇,在抢抓各种机遇中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增强发挥优势的意识。加快突破发展其实是一个不断发挥后发优势的过程。商洛的生物、矿产、旅游和劳动力资源得天独厚,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很大,尤其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到“十一五”末商洛将成为全省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密集区,这些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先决条件。要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的资源与潜力、优势与劣势,善于审时、顺势、造势,敢于竞争,善于转换,挖掘潜在优势,发挥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最终把各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增强循环发展的意识。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商洛既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长期以来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我们要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环境保护最优和经济效益最佳的目的。

(二)做好“四篇文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一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诸多矛盾的根本之举,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商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一是要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大投入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和矿产建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富有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要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要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各县区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坚持在政策、资金、人才上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协作配套型、循环经济型、节能减排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着力培育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带动力的骨干企业,提高市内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四是要着力解决企业污染问题。坚持建管并举,一方面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清洁技术,实行循环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监管和环境执法力度,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商洛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3.6%以上,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一是要继续按照“稳粮、扩经、兴药、优果、强牧”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选准特色、发展特色、提升特色,重点抓好丹北生猪、河谷川道蛋鸡、山镇柞板栗、洛南商州核桃、高山洋芋和低山茶叶等六大特色产业带建设,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二是要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扩大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加快培育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村商品经纪人,从根本上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

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县域经济拓宽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遵循城镇发展规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商洛中心城市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心城市要按照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和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盘活城镇资产,加快丹江景观带、南秦河景观带建设,尤其要抓好仙娥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以丹江两岸大道为发展主轴的现代城市景观群,把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园林城市,成为连接西北与华中地区干道上的重要城市。要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下大力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抓好一批边贸重镇、产业大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的示范化建设,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要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汇聚,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增强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

四是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要坚持经济民营为主、企业民有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事业民办为主,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一要鼓励引导全民创业。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二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尤其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三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与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培植一批、壮大一批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向科技化、外向化、规模化发展。

(三)打造“四大基地”,壮大县域经济产业基础

一是打造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去年以来,我们成功策划并启动建设的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包括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留仙坪化工建材工业园,涉及光伏产业、盐化工与水泥、氟材料、锌及锌合金材料、钼材料、钒材料与新能源镁材料、钢材料、煤电等10个循环产业链45个项目,并与园区外47个项目之间构成循环发展、链条延伸、产业互动、关联配套的格局,到2020年共需投资1208.13亿元,全部建成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128.97亿元。目前,比亚迪、延长、陕西投资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已入驻园区发展。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抓住这个机遇,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强化矿产资源整合,推进环保型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矿产业由采掘向深加工转变,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现代材料工业基地。

二是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坚持立足于秦岭,依托于秦岭,按照“政府指导、财政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为主”的思路,积极引进战略伙伴,合作开发旅游景点,突出抓好十大精品景区和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加快金丝峡国家5a级景区、木王和牛背梁4a级景区、天竺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进度,着力建设金丝峡——天竺山——木王——牛背梁生态旅游圈,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主动融入全国旅游大循环,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全国的生态旅游名城。要抢抓高速公路开通后人流、物流、信息流剧增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促进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中介、家政、物业等新兴服务业在县域城镇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三是打造优质绿色产业基地。积极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真做好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品牌建设、产品包装、市场销售等工作,提高商洛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努力把商洛打造成为面向西安、辐射全国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围绕发展丹参、黄芩、桔梗、连翘、五味子“五大商药”,扎实抓好商洛道地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着力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坚持“招引”与“整合”相结合,扶持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推动核桃、茶叶等优势产业整合,打造一批商洛绿色特色产业品牌,力争到20xx年商洛绿色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20xx年达到100亿元。

四是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基地。坚持按照“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大产业来抓,积极整合劳动、扶贫、教育等培训资源,认真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转移培训,搞好“订单”培训和“定向”转移,做到“先培训、后输出、持证上岗”,形成商洛劳务的品牌和特色。加快驻外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建设,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推动全市劳务输出数量和收益稳步提高。

(四)抓住“四个重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源动力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项目带动、投资拉动。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以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工业技改、社会事业项目为重点,搞好项目争取和项目建设,特别是今年全市安排的100个重点项目,要强化协调推进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要按照全市启动40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要求,每个县区都要谋划一批上规模、带动性强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尤其要重点抓好西合、西康铁路复线和西商二线、榆商、商柞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比亚迪太阳能电池、延长氟化工、中金黄金开发、商洛发电厂、柞水大西沟菱铁矿开发、西部鑫兴钼业深加工、五洲公司钒业深加工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全市重大项目有序衔接、投资稳定增长。

二是扩大招商引资。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对外竞争与合作,推进全方位开放,借助外力促发展。要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转移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重大政策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上支持。要继续抓好投资环境建设,重点要在“政策比别人活、措施比别人新、办法比别人多、服务比别人好”等软环境上下功夫,努力营造促进发展的大气候、大环境,形成自己的区域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研究制定科技带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科技工作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普及,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把新型适用科技成果积极运用于县域经济的开发领域,努力增强科技成果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中的转化、推广与应用效果。积极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探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加强与省内外大型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他们来我市建立分支机构或科研基地,引导市内企业搞好自主研发,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动重点领域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改革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抓好农村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搞好农村服务体系和种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企业改革,通过兼并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企业重组,鼓励市内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搞好财政改革,整合财政事业性投入,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集中力量办大事;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无论是哪项改革,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五)强化“四项措施”,完善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首先是金融支持问题。健全金融体系,增加信贷额度,引导民间资本向创业和发展领域流动,切实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其次是财政投入问题。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第三是人才保障问题。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不拘形式地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尤其是紧缺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定期定向对行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第四是土地供应问题。坚持“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对长期闲置土地要通过收购、租赁、参股等形式重新启用,以缓解建设用地与土地紧张的矛盾,确保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的正当用地需求。

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抓住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契机,调整优化政府组织机构,理顺职责关系,强化权责一致,加快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动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

三是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围绕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切实抓好政府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优化服务方式,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全面提高抓落实工作效率,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根据县域经济特色和发展水平,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正确运用县域经济考核结果,使考核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壹壹范文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11gw.com/article/1005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